這次真的不一樣!? 一個小散戶的筆記

2023/03/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每次遇到金融市場的泡沫或動盪,「這次不一樣」總能作為多軍保持樂觀的理由,而理性審慎、相對保守的投資人也總是愛以此來諷刺多蛙,並用「這次沒有不一樣」引以為戒!
近期從矽谷銀行(SVB) 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接連倒閉,到瑞士信貸被瑞士政府直接出手挽救,德意志銀行股價大跌、成為最新擔憂目標...網上有許多文章探討,政府央行也是動作緊急,快速出手止血!
然而,一系列事件上檯面,只是傳統金融紙牌屋崩塌前的序曲而已,遠遠還未到最終章...因為這次要爆炸的,是泡沫之母「債市」,而以美聯儲為首的先進國家央行們,再怎麼抱團行動,有可能是HOLD不住的!寫這並不是想炒作恐慌,或是發表一些悲觀言論來顯示比較聰明(?);相反的,台股滿倉的我卻覺得股市是相對安全的避風港,擁有好的生產力的公司股權,相對於購買力逐步淪為衛生紙般的法幣(Fiat currency,現今的美聯儲印鈔法幣系統是以公債為基礎發行),還要更有保障! ***以上不構成投資建議***

這次真的不一樣!

在目前全球金融環境裡,或許有些「這次*真的*不一樣」因素正在發酵中,下方是歸納所看過的分析資訊整理,文章最後面再註明出處:

一、升息的激進程度,史無前例

對於自2022年開始美國通膨升溫、尚未能緩減,大家都拿1980年代情況來相比;然而當前的FED短時間內激進的升息作為,遠超Paul Volcker!並不是直接看聯邦基金利率 (Federal funds rate)的"絕對數值"來判高低,過去Volcker從原本10%拉到20%是升為2倍,而去年開始從0.25%到4.75%則是升了19倍!
伊爾艾朗El-Erian推特上有張圖,更清楚呈現本輪緊縮週期利率的陡升,是史無前例的!

二、國債佔GDP比重,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與1980相比,當時債務佔GDP約40%,而今卻是上升到120%。利息攀高,對債務成本增加影響,不可同日而語。龐大的債務光是"利息"就壓力山大....
聯邦政府利息支出在2022Q4更達到創紀錄新高,是有紀錄以來最大季度增長。

三、M2貨幣供給量,二戰以來首見反轉

FED的利率政策,只能間接影響整體資金環境、M2貨幣供給量。在Paul Volcker時期,即使當時利率來到雙位數(現在看來覺得不可思議),但M2供給量還是緩步平滑向上的。直到去年(2022)3月,在二戰以來M2首見反轉。近期銀行暴雷事件層出不窮,是否正是緊縮環境下,流動性的斷鏈的結果?
以上看法整理自:

一個小散戶的筆記

沒人能預測未來真正會發生甚麼?但美元霸權的瓦解、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議題,不只存在於想像或是空談中,而是現在進行式。
達里歐爺爺的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也很推薦大家一看!從更長的歷史週期觀察,荷蘭大航海時代,到日不落大英帝國,再到現在的美利堅,所有霸權的沒落,也可以說「這次沒有不一樣」!
最後,回到股市,當美元作為「計價單位」本身的信用喪失,就像是「度量衡」縮水,其他相對資產都會上升(資產的"價值"不變,度量衡本身縮水,數字就放大)。所以,黃金漲、比特幣漲,是必然!我的美股台股部位,都還是抱很牢!
我自己絕對不碰的就是:
不要買美元!不要買美元!不要買美元! 很重要所以寫三遍~
不要買美債!不要買美債!不要買美債! 很重要所以再寫三遍~
後面感覺還有大戲...希望金融市場的動盪,不要到影響實體經濟。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若我的內容,能獲得你的共鳴,請不吝給予愛心及分享。
10會員
45內容數
「錢」是什麼?在追尋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必須先找到「自由」! 這僅是個人心得筆記留存處,希望對和我一樣,在重塑世界認知的朋友,有些幫助、獲得些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