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跟陸配朋友閒聊,她跟我說,台灣的宮廟好像很多?我稍微想想,好像確實是如此,可是宮廟雖多,也要有信徒供養才能維持啊,否則宮廟沒有香油錢,建築物長久未修繕,久而久之也會老舊損壞的。
台灣的宮廟文化很發達,會不會是因為地緣呢??我隨口說出,台灣宮廟多,或許跟先民的農漁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吧。
先民要渡海來台,先要克服台灣海峽的風浪,兩三百年前氣象預報,不如現在發達,若遇上颱風,船毀人亡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以捕魚為業的漁民們,看天吃飯,自然也會希望媽祖娘娘林默,保佑他們出海平安,農民們則希望五穀豐收,閩粵來台的祖先又有各自的神,像是漳州來的祖先,他們拜開漳聖王陳元光,泉州人則拜保生大帝、霞海城隍。粵東潮州人,則拜三山國王,三山是哪三座山??我就不清楚了。這些零碎的概念,只能靠當時大一的歷史課略知一二,畢竟我不是文組生...,說說大概可以。
陸配朋友姓晏,她說她從小在山村中長大,大陸不像台灣廟宇密集度這麼高,在台灣感覺不一樣。
我猜或許大陸土地比較廣大,自然就把廟宇分布範圍稀釋了?你看先民來台,竟然還有這麼多不同的神,你拜你的,我拜我的,台灣只有這麼大,自然就變成各種宗廟林立,這還不包括佛教的寺廟呢,相形之下西方人只拜上帝,好像單純一點? 有什麼煩惱,有什麼不能解決的事,都跟上帝說就好了,哈哈。
她看看我笑了笑,沒多說什麼,也許我提到的地方神明,沒有一個符合她湖北的背景,當她接起手機跟家鄉的母親,用湖北方言對話時,我一句也聽不懂,跟上海話也不太一樣,有許多捲舌音,滿有趣的,後來大家的小孩慢慢長大之後,我跟小晏的聯絡也變少了,這是以前相處時某段聊天內容...。
連假期間帶小孩去金山老街,牌樓寫著廣安宮開漳聖王,那麼就是祭拜陳元光了。
當天艷陽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