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導論:平和父母的祕訣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教養子女是我們這輩子最艱難的課題之一。日常生活的壓力讓許多父母深感罪惡、反覆煎熬,心想如果有多一點的時間、少一點的疲倦,或甚至只要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就能夠做得更好一點。人類的天生構造其實無法處理現代生活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也因此讓我們難以傾聽與生俱來的父母本能。我們幾乎是被迫在時間的縫隙中教養子女,因為必須先應付工作、通勤與家務等責任。不僅如此,現今的文化侵蝕了親子之間的關係,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他們從父母身邊搶走。

但還是有些父母不需經歷千辛萬苦,就能教養出優秀的子女。這些父母感覺上很安穩地認同自己做為父母的身分,孩子的發展也健康茁壯。他們有什麼祕訣?究竟是什麼讓他們的孩子長成卓越傑出的青少年與大人?如果我們能夠知道這些祕訣,並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那會怎麼樣?

可以的。這些父母的確擁有祕訣。事實上,他們的思考模式完全不同於一般。他們對孩子的說話方式不一般,對自己的說話方式也不一般。他們是從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教養這整件事。也許可以說,這些父母得到了天啟。某個關鍵時刻改變了他們教養孩子的方式。這樣的改變會全面地影響我們看待與回應自己孩子的方法。在此可以濃縮成三大核心概念。聽來艱澀,但對每一位父母來說,其實都易學可行。

Box:三大核心概念

1. 自我調整

大多數的父母會認為,只要小孩「乖」,我們就能保持身為父母的理智。事實上,管理自身的情緒與行為,才能讓我們成為平和的父母。總之,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也無法控制人生如何出牌,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教養並不是關於我們的孩子做了什麼,而是關於我們如何回應。老實說,所謂的教養,大部分並不是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而是作用在父母自身。當風暴形成時,父母的反應可以平撫狀況,也可能引發大海嘯。保持足夠的平靜,有條理地應對所有幼稚的行為,以及背後翻滾的情緒,如果在我們被惹怒時,用反映取代反應,就會發現自己失去了平衡,知道該重新導回正軌。內在的成長是最困難的工作,但可以讓我們不會產生無謂的憂慮,成為穩定平和的父母。

這裡的關鍵啟示在於,如果成人平和穩定,對小孩產生的影響,會比大吼大叫來得有效。我們對於自身情緒的掌控,也就是保持冷靜的能力,讓我們能夠以平和、有禮與負責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包括小朋友。這樣被對待的孩子,也就能夠發展出穩定、有禮與負責的情緒。本書第一篇會教導一些方法,讓你在被孩子全面惹惱連環爆時,還能控管自己的情緒。

2. 培育連結

當孩子感受到與人連結、被人了解,就會增長茁壯。教養是否有效,端賴你和孩子之間的連結。沒有連結,我們對孩子就不具影響力(「我小孩不聽話!」),而教養就成了一項讓人精疲力竭又無人感謝的工作。孩子必須感受到自己與父母之間深刻的連結,不然他們無法完全安心,大腦也不能好好控制情緒並聽從父母的教導。因此,重視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不只更開心,也更容易教養。準備好要聽關鍵啟示了嗎?這種讓人心融化的愛的連結,就是讓親子教養重獲歡樂的祕訣。本書的第二篇會讓我們了解到如何加強自己與孩子的連結,讓親子關係更為甜蜜融洽。

3. 教導而非控制

小朋友和大人一樣,會反抗權力與控制。幸運的是,只要孩子能夠尊重父母,感覺到與父母的連結,我們就能夠影響他們。透過教導而不是要求即刻服從的控制,便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行為,並發展出成熟的人格。關心孩子的父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對於自己孩子的形塑,都可能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他們會「從情緒層面去教導」,讓孩子的情緒智商得以發展,因為情緒智商是感情控管與智慧抉擇的重要關鍵。這些父母會帶著同理心去約束孩子,而非一味懲罰──包括最輕微的隔離與後果承擔,來教導孩子自律,而不只是強迫孩子服從。他們擁有堅定的核心價值,對於互相尊重的關係或家庭時間不會妥協,但也不會斤斤計較、吹毛求疵。這樣的關係才能造就比較平和的父母與比較快樂的孩子。這裡的關鍵啟示在於,採用教導的方式,事實上會比所謂的傳統教養來得有效,因為前者懷抱遠程目標,希望養育出快樂負責的成人,而後者設定的是中程目標,想要製造出自我約束、聽話合作的孩子。本書的第三篇會告訴你為什麼,以及如何培養這樣的孩子。

本書與其他教養書籍不同之處

大部分的教養書籍著重於改變孩子的行為。沒錯,本書會教你如何支持你的孩子表現出真實的自我。但我們會從三大核心概念的角度出發:自我調整、培育連結,與教導而非控制。這三大概念縱貫全書,也分別是本書第一篇、第二篇和第三篇的主軸。父母必須先學會掌控自己的觸發點與情緒,才能有效教導並與孩子連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斷運用一些提示讓自我能調節穩定,回到平衡的狀態,避免對孩子造成干涉。因為連結是平和教養的核心,本書會一直強調與孩子保持深刻的連結,不管是在早上要把孩子快點弄出門,或是阻止他們欺負手足。

第三篇,也是本書篇幅最長的部分:教導而非控制,才是著重在孩子的部分。但不是教你怎麼用懲罰或賄賂去控制與操控孩子的行為,而是提供一個按部就班的藍圖,來教導孩子如何支持自己,同時在短程與遠程發展上,造就一個更有自信、韌性、自律,而且具有情緒智商的人。重點會放在父母與孩子的日常互動,包括了三個層面,每個層面都會用單獨的一章來完整解說。以下是各章簡介:

●情緒教導。孩子的大腦就和他們的身體一樣,都還處於成長階段。因此大腦的理智中心還沒有學會調整強烈的情緒起伏。不管我們是否覺察到這點,父母其實隨時都在給予孩子關於感受的訊息,像是告知潛伏的危險,或只是單純出於人性反應。本書會提供實際可行的技巧來教導孩子,如何將自己的情緒以及行為管理得更好。

●愛的指引。在這個廣大而複雜的世界中,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不幸的是,我們自身的童年經驗與所處文化,都告訴父母要用懲罰、強迫與控制來引導。本書摒棄威脅(數「一、二、三」)與操控,直接探討孩子行為的根源,也就是行為背後的情緒。本書會幫助父母表達出這些感覺,同時培養孩子的情緒智商,讓孩子能夠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為。這也是自律的第一步。如果你在尋找更為正面的教導方式,想要讓孩子自己願意守規矩,可以讀讀這個章節。

●支持鼓勵。好奇是孩子的本性,但我們太常去破壞他們學習的興趣。累積了本書前面的內容,包括連結、情緒教導與正面指引,最後一章則提供一些技巧來保護孩子好奇的本性,支持孩子萌芽的熱情,並鼓勵孩子發展在人生中獲得成功所需的自信與韌性。

本書在處理這些面向時,都是以三大核心概念來轉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每個互動。我們會在每一章中分別介紹一些實質上具體可行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在孩子的各個發展階段中進行三大核心概念的日常運用。從閱讀發展階段的過程中,會讓我們更具體地了解到,為什麼我們安撫寶寶的方法,還有怎麼處理學步兒耍脾氣,能夠幫助他在四歲時發展出受挫容忍度,六歲時懂得手足相處之道,或是八歲時勇敢面對欺負他的孩子。雖然本書只講到孩子九歲,但你會學習到如何避免帶出一個會在十二歲氣沖沖跑出家門,或是在十五歲嘗試毒品的孩子。每一章的結尾都會提供一份行動指南,這些具體的方法與計畫能夠幫助你解決教養子女每天會遇見的挑戰。希望大家能夠去實驗、演練,並修改成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

每一章都會運用相同的三大核心概念,幫助你在身為父母的角色上獲得更多平和、自信與喜樂。這不容易,但你會得到回報。隨著吼叫越來越少,連結越來越多,孩子會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合作。不過更重要的是,你會看到孩子的成長,成為一個快樂、自信與自律的人。好消息是,這種教養方式其實比較輕鬆。吼叫、威脅與懲罰會毀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平和的父母覺得保持平靜與耐心要容易多了。為什麼?因為這種教養方式創造出更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比較願意守規矩,父母也更享受和孩子在一起。平和的父母的確有辦法讓教養充滿樂趣。

你可以成為更平和的父母

擁有充滿愛與同理、聽不到尖叫與批判的家庭氣氛,不僅對我的孩子是一份禮物,也是我送給自己的禮物。我不只在身為父母的層面上跨越了一大步,身為人的層面也有相同的成長。非常感謝蘿拉‧馬克罕博士,照亮了我的生命。──珍妮佛,四個孩子的母親,分別是15歲、12歲、9歲和6歲

本書集結了我與成千上萬名父母的工作,這些案例來自關鍵啟示教養網站與私人課程。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心理學家,專長是兒童發展與教養。我每天都在思考該如何幫助孩子成長,和父母一起工作,幫助他們養育出快樂、情緒健康、自律的孩子。

認識的父母越多,就越肯定所有的父母都是盡己所能地為孩子付出。但大部分父母沒有得到需要的資訊,不知道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好好長大成人。事實上,這些父母會聽到許多適得其反,甚至毀滅性的建議,最後讓教養變得困頓掙扎:

「如果不讓寶寶哭,他怎麼學得會自我安撫?」

「要常常讚美孩子,告訴他:『你是個好孩子!』」

「喔,她生氣了・・・快!分散她的注意力!」

「孩子在超級市場鬧脾氣,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跟孩子說你要回家了,然後就走掉。相信我,他會跟在你背後的。」

「她只是在操控你!」

我接下來會說明,現在很多常見的子女教養方法,會在親子之間產生不必要的角力與緊張。我們聽到的是要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怎麼做?強迫只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效,而如果不去回應導致行為發生背後的需求與情緒,問題只會越來越糟。在此同時,我們又不知不覺地破壞了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的健康情緒發展;更有甚者,還可能會讓我們對孩子的同理心一點一滴流逝,因為我們沒有依循自己的本能,也就是對於孩子的需求自然回應,反而硬起心腸來。一次又一次,我聽到父母希望他們在孩子剛出生時就知道本書內容的三大概念。《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可以幫助你打造特別的親子關係,並且在過程中養育出情緒健康、快樂自律的人。

擁抱偉大的愛

不管你是想參考科學研究來決定自己的教養方式,或是思考如何處理某個困難挑戰,又或是正氣得要扯自己的頭髮,這本書都很適合你。沒有人可以無時無刻保持完全的平和,不然我們早就開悟了。每一次你選擇用更多的同理心對待自己與孩子,就是往內在平靜與喜樂更進了一步。

在閱讀本書時,記得只要往正確的方向有那麼一點點進展,就要為自己加分。所有的改變都是一次一小步。人生就是時間一點一滴慢慢地累積,每個時刻都給予我們改變方向的新機會。即使我們只是對今天發生的某幾件事改變自己的反應,都會發現自己其實正朝著新的方向前進。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會看見新的風景。

我們都希望教養出能夠與自己親近、充滿孺慕之情的孩子,在我們走後帶著我們遺留下來的愛繼續前行。我們都希望孩子成年後能夠善用我們賦予他們的根基和羽翼,回顧童年時充滿了父母帶來的愛與歡笑,感覺到自己的美好,感覺到任何願望都可能實現。孩子童年的每一天,我們都是為了這樣的未來在努力。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但是有許多擁抱著偉大的愛在生活的家庭。本書是獻給想要創造這種家庭的你。

文:蘿拉.馬克罕博士(Dr. Laura Markham)

raw-image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蘿拉.馬克罕博士 著

★超人氣教養專家、心理學博士蘿拉‧馬克罕,透過「情緒對焦」拯救無數抓狂父母的育兒指南
★如何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三大核心概念:1.自我調整、2.培育連結、3.教導而非控制
做法具體有效:0-9歲孩童全教養 x 狀況題 x 行動指南,一本立即上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6會員
204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我明明就很想要好好愛孩子,可是總會不知道為什麼就火山爆發、情緒潰堤?」、「孩子講都講不聽,大哭大鬧的行為總是惹得我更容易崩潰…」 各式各樣的教養書總在指導著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和孩子應對與互動,才能夠增進與孩子的親密感、也協助孩子在情緒
Thumbnail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我明明就很想要好好愛孩子,可是總會不知道為什麼就火山爆發、情緒潰堤?」、「孩子講都講不聽,大哭大鬧的行為總是惹得我更容易崩潰…」 各式各樣的教養書總在指導著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和孩子應對與互動,才能夠增進與孩子的親密感、也協助孩子在情緒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Thumbnail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在「想要」跟「需要」的感覺上時常是模糊不清,明明知道這個爸媽有說過不可以,但就是偏偏要,而且有時看到孩子的堅持,爸媽覺得偶爾讓一次就好,下不為例,並明確的告知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下次再碰到,卻也忘了「上次的最後一次」,孩子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堅強信念,只要他們想要,就會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