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階段」教養重要的幾件事-爸媽不可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的一生有許多階段,在原生家庭時期,可以粗略區分為「嬰幼兒」(0-3歲)、「兒童」(3-11歲)、「青少年」(11-19歲)、「成年早期」(19-35歲)等四個階段,每個時期的心智狀態和家長對應的教養方式都不相同。舉例來說,兒童期還可以用「斷絕關係」的手段來加以威脅,小孩會因此聽話,比如說:「再不準備收玩具回家,你就留在王叔叔家當他的孩子好了!?」孩子通常的反應把家長的話當真,口中對您的問題回應「我才不要!」然後開始從玩得不可開交的遊戲中斷出來,因為比起遊戲,被爸媽拋棄是很可怕的事; 但這個方法不適宜向已經是青少年的孩子使用,因為孩子會逐漸感覺到被威脅,而心生不滿,孩子可能嗆聲:「有什麼了不起!當王叔叔的小孩可以一直玩!」、「你們先走啦,我隨後就來了,會趕上你們的」。家長使用相同的策略,卻得到不同的反應,原因之一就是孩子長大了,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

一般來說,對嬰幼兒的教養花的時間長,但需要的內容變化度不大,只要做到以下幾項就幾乎可說是成功。

第一、「要照顧孩子的身體需求以及具有基本安全意識」。

孩子肚子餓時,馬上就有吃的;尿布溼了,就有人立即更換。另外,嬰兒期因為身體脆弱,要注意安全的限度,比如不可拋擲嬰兒到空中去玩哄,或是獨留在房間。注意以上論述前段,我是用「馬上」、「立即」等副詞,因為坊間有人主張要按照外在規律「四小時餵一次」或是有的人主張「哭的時候不要馬上餵,讓孩子練一下肺活量」。以心理學角度來說,剛生下來的嬰兒正在建立對外在世界的基本感覺,如果父母對嬰兒發出的訊號都有立即反應,一般來說,這個「外在世界」就被感知為善意的,可信任的;反之,若嬰兒發出去的訊號很久才被回應,那這個「外在世界」是否歡迎他(她)?就充滿疑慮、不確定性。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是信任外界的,不要過度疑神疑鬼的。

第二,就是「花時間陪伴互動」。

國外曾有一個研究指出,育幼院的人手不夠,只滿足嬰兒生理需要,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死亡,另有許多孩子發生「生長遲緩」的現象,也就是嬰兒的心理年齡跟不上相應的上生理年齡。國內曾有案例,一堆年輕的爸媽,為了經濟因素,把自己的孩子們集合起來,租個房子,然後這些爸媽排班照顧孩子們,因為人力、經濟有限,主要只能對孩子們做到餵養,結果有的小孩死了,也有發生生長遲緩,和國外育幼院的研究案例雷同。這告訴我們孩子不只需要生理的滿足,而心理的需求,如與人互動、照顧者花時間玩哄⋯⋯等都是重要的。尤其是這個階段,嬰兒在與照顧者建立最初的依附關係(attachmentrelationship),也是將來人際關係型態的雛形,更是未來情緒發展的基礎,心理學研究有一說是會影響孩子長大後未來的伴侶中的關係(感到安全信任、感到不安不信任及感到矛盾疑慮),因此身為爸媽「花時間陪伴嬰孩並與之互動」可說是嬰孩的心理成長的糧食。

第三個,和以上兩者有關,就是「迅速有效地回應嬰孩發出的需求訊號」,嬰孩只有用「哭」來表逹需求,有經驗的褓母或母親可區別不同的哭聲在表逹什麼,是肚子餓了?還是尿布溼了?抑或是衣服太多或不夠?若是一位照顧者無法有效回應需求訊號,把「尿布溼了」,解讀成「肚子餓了」而把乳頭塞進嬰孩嘴裹,嬰孩會作何感想?通常嬰兒是相當生氣的。

「迅速有效地回應嬰孩發出的需求訊號」。這也是心理師對案主的訓練技巧之一-對案主要能有「正確同理心的瞭解」,唯有正確同理心的瞭解,心理師往往能舒緩案主困難的情緒壓力而放鬆下來,進而和心理師有「同在一起」之感,孩子亦是如此。

以上三點,可視為「養」的功夫,在此階段,「教」比較少,只有最初社會化的要求,如口語表達,要教嬰兒講適當的話嘁「爸爸、媽媽」、「人家對你好要說謝謝」;或是兩歲左右的大小便訓練(通常此時候處理尿床問題);或是隨身體的發展,輔導走路等訓練。通常嬰孩本身不要太過有焦慮感,這些一般要「教」的訓練,多是水到渠成,只有稍加留心並出現外界刺激,嬰孩很快會學會,為人爸媽者不用太過擔心。1

以上,就是嬰幼兒階段的教養要領,只要掌握這些要領,穩定向前,嬰孩都會發展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心身健康。

(相同內容被轉刊在優迪部落格

追蹤「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FB粉絲專頁

收聽「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專門談愛的podcast )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穗波心理師」沙龍
228會員
421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3/20
單親尋找愛情,需要考量年齡、個人條件與子女因素。年輕單親較重視感覺,年長單親較重視條件。公開擁有子女的時間點和對象的接受度,會影響戀情發展,也可能帶來「回春」般的體驗。文章提出三點建議:及早公開有子女事實,平衡個人與父母角色,保持教養子女的主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2025/02/09
維繫愛情關係需要持續的經營與付出,如同灌溉植物般,需要時時關心、體貼伴侶的需求。文章從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經營愛情關係:情侶、已婚未育及已婚有育。文中強調日常的關懷與用心,勝過情人節的刻意安排,並建議根據不同階段調整相處模式,保持關係新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養子女,要養還要教,太寵溺小孩會導致其抗壓性不夠。」 現在的小孩很難教養,很懷念國小之前的他們,爸媽講了就會聽,還童言童語,很搞笑。到了國中至高中,意見很多,認為他們想的才是對的;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想法,就會來一句「你不懂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養子女,要養還要教,太寵溺小孩會導致其抗壓性不夠。」 現在的小孩很難教養,很懷念國小之前的他們,爸媽講了就會聽,還童言童語,很搞笑。到了國中至高中,意見很多,認為他們想的才是對的;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想法,就會來一句「你不懂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