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閱讀,除了感受故事以外,也同時思考著我自己的書寫。
這本書很薄,才190頁左右,所以我很快就看完了。
昨晚睡前看了一些,上午忙完又看了一些,然後就沒了(!)
總體來說,我喜愛這部作品。
誠如前兩篇所提到,我很訝異但同時很開心台灣童書界引進了這樣一本翻譯書——一位泛自閉光譜作者書寫的泛自閉光譜為主角的小說,主角還是女孩子(這很難得)。
不是自傳而是小說,這更難得。
我總覺得一般讀者對於小說的眼光又更高一些,相比非虛構的作品,小說要同時兼顧議題探討以及娛樂性,著實困難。
下方僅是我的個人看法,其實我很好奇如果有其他朋友讀過,有什麼樣的感受,尤其是非光譜者的朋友們,以及屬於這部作品主打的讀者年齡層區段的孩子讀者們。
整體而言我是喜歡這個故事的。
這是一本充滿細節的書。
閱讀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女主角小愛內心豐富的情感流動,甚至我覺得太過細節了(但這絕不是一個扣分),細節到就算已經讀完好幾個小時,只要想到小愛的經歷、她所受到的偏見、他人的惡意對待,就覺得心揪著揪到有點反胃(閱讀過程中也一度心悸)。
我買了中文翻譯版(一來是我去的書店剛好沒有原文版、二來是我想看看書裡選擇的中文用詞、書寫方式),所以我沒有辦法衡量原文的寫法。看過國外的讀者,有人曾說覺得小愛不像一位十一歲的小女孩。可能是她的口氣太成熟、知道的詞彙過多,但我覺得這在不少光譜者的狀況下反而是常態——儘管外顯狀態可能比同儕更孩子氣,實際上內心卻可能比同齡人還要成熟,兩者融合的矛盾體。
也有人說,好像作者(主角)的敘述比以劇情演出來的多,這點我就無法評判了,因為我自己的創作也被指出類似的狀況(略)。
開篇就用了讓我覺得很焦慮的劇情——師長霸凌孩子的片段。
這本小說的「大人反派」,讓我想到《瑪蒂達》裡面那個暴力可怖的壞校長。順道一提,不曉得是不是英語童書的某種共通性,翻譯也讓我有《瑪蒂達》的既視感。
閱讀過程中曾覺得這個「大人反派」的角色會不會太過樣板化,也太過誇張?但想了想,現實中相符甚至更加可怕的情況、不講理且如文中人物那樣充滿偏見的「大人」(甚至教師)一定也存在(好在我並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很是感激)。
另,簡介中提到的網路霸凌相關議題,其實著墨並不多。
儘管那支惡意影片的內容打從小愛一看到就刻印在她的腦海裡,並且默默地影響著她的情緒;然(可能只有我這麼覺得)作為讀者,即使曉得那個安排的意義,卻覺得沒有深入去攤開探討網路霸凌的問題,有點可惜。
不過,我很喜歡這本書以「四百年前的獵巫事件」以及「受人們恐懼誤解的鯊魚」去帶出自閉光譜的議題,尤其女巫的過往更是這本故事潛藏的核心。
一些喜歡的細節:
一、開篇就提到小愛午休躲圖書館(而所幸圖書館員艾勒森先生是個溫暖的長輩)。似乎圖書館以及閱讀,是現實中很多泛自閉光譜者在校內的共通避風港。
二、雖然有幾位刻板的「壞」大人,但是故事裡也不泛溫柔友善、包容理解的成人榜樣。
三、作者擅長運用一些我很少在普通創作者可能不會去使用、而一般讀者可能不在意的小細節,去點出主角的特質,如第11頁,「我用叉子試著捲起一小團麵,弄了好一陣子才成功」。像這類的小細節,就讓我很能共鳴。
四、劇情裡明點出「泛自閉光譜不等同無/缺乏同理心,甚至反而共感能力過剩」的這點。
五、很喜歡第140頁那邊的情緒鋪陳(為了不爆雷所以不會細說,總之是一個曾受到排斥欺侮的人應該都會能共鳴的點)。
六、故事後半,小愛思索了「就算本質不是負面,但被不斷否定之後反而如此相信」的情況,這點因為和我自身的遭遇類似,所以很能共鳴。
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思考了許多。
除了觀察作者的人物塑造與劇情編排外,也思考它何以打進主流市場、何以獲獎無數、何以成為第一個引進台灣童書界的此類「當事作者書寫的作品」。
我自己的創作曾收穫了「隱形障礙可能對於孩子讀者會較難理解明白」的想法,而我在閱讀《隱藏的火花》時,也不免去想這一點——「這個故事能夠讓孩子們理解嗎?這樣『特殊』的主角能夠讓一般小朋友共鳴嗎?」
我感激提供我建議的對方,也認為上述可能有其道理(當然也極可能僅是我個人的書寫方式不純熟導致)。然我與一位加拿大的光譜創作者(同時正職是編輯)討論,她並不認為「孩子無法共鳴並同理隱形障礙的主角們」。
坦白說我並不曉得。
很好奇這個作品主打的年齡層(應該是國小高年級之類的,畢竟主角十一歲)。
同時,我也很好奇,會熱愛這部作品的讀者,真的會是一般國小高年級的小朋友嗎?
就如同我面對自己曾經出版的拙作,所思考過的那樣:即使它被選入國中階段的推薦書單,我很懷疑,那個年紀的讀者,有那樣多的書籍選擇,尤其是好玩有趣的小說作品,又怎麼會選我的作品來讀呢?
對於《隱藏的火花》,我也有相同的困惑。
會買下這本書給小朋友的家長,真的是一般家中沒有成員是光譜者的家庭嗎?會從書架上選擇這本書閱讀的小朋友,真的不是光譜者,或者懷疑自己是光譜者的孩子嗎?
我真的很好奇。
當然,如同那位加拿大的編輯姊姊所言,或許,孩子們的同理、共感能力真的比成年人要好得多(然而為何還會有排他和霸凌呢?我實在困惑)。
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腦中屢次閃過「這本真的很富『特質』」的想法,更加困惑於這本書真正打中的受眾,會不會其實並不是它原先預設的那樣?
當然,我非常非常開心能夠讀到這一個作品(也希望若它變得熱門,能夠帶給孩子讀者們一些什麼)。
我也好希望我小時候能有這樣一本書,讓我知道我可能是什麼狀況、讓我能有一個虛構主角能夠共鳴、讓我覺得不孤單。
我相信這也是這類作品應該被出版被翻譯的另一原因(不單單只是讓一般讀者反思,更是讓迷惘、想認識自己的光譜孩子們的理解自己)。
前陣子大量閱讀英文原文的光譜者作者所寫的面向成年人的小說(主角都是光譜者);但用中文看翻譯的光譜主角童書很新鮮。
推薦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