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文化,戲劇,歷史」的旅程

2023/04/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次來到原住民的部落旅遊,原來部落是長這樣,生長在北部,很難想像部落的文化,過去都是走馬看花的,真是難得有一次玩的這麼有深度。
對部落的印象總停留在食物上,雖然每到一個觀光景點,腦袋只有吃喝的部分,我承認我太膚淺了,但我相信這是正常的現象,剛好有機會透過「山東野表演坊」及「阿改玩生活」,藉由戲劇及導讀,徹底打破這個框架,除了解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生活方式,也是第一次透過戲劇設計,重新認識我們生活的土地。
原來在日據時代,為了方便管理,於是把部落劃分成組別,一切由「組」為單位,開始向下發展。可以想像他們打招呼及報名方式,前面一定會加哪一組的誰誰誰,這樣就不會混亂。如「我是第二組的王小明時」,熟識的人絕對不會幫你張冠李戴的,著實的還原了當時的生活方式。
台灣到底是有幾族,我也不太清楚,我認識的不多,但沒想到的是,原來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是這麼相近,在聽完解說之後,才覺得對台灣的原住民族群還停留過去「九族」的記憶,看來要多多認識我們的生活環境囉。
這次深度旅遊,除了歷史,最吸引人的居然是戲劇,因為用舞台劇的方式呈現很少見,而且導演及演員都很強,故事也精彩,而觀眾透過戲劇真的很快的融入其中。
當舞台搬到戶外,所有的影像及聲音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路燈,山,河流,馬路,風聲,垃圾車,鄰居電視聲及蛙鳴鳥叫聲等等都是特別訂製的,邊走邊演的,相信很少看到,難度真的非常高,燈光師配合著當時的月亮及情境,加上音控師的串場音效,哇~真是無與倫比,第一次覺得原來「追劇」二字可以真的變成動詞了。
因舞台搬到戶外,換場景時必須要跟著演員跑,想當然爾,所有燈光師,音效師還有觀眾都必須跟著跑,真的很有趣。舞台劇的故事架構有兩條支線,特別在支線與支線交錯時,演員為了要讓戲劇更有實體感,通常一堆人在後面追著跑,這樣呈現真的很有難度,況且要把支線理的很清楚,觀眾才會看的明白,真的他們控制的很精準。
當戶外下雨時,一樣也是必須要一幕一幕的演下去,演員絲毫不馬虎,而我參加的那一場,天空正好飄起雨來,第一次撐起傘看劇,也挺浪漫的,享受4D的影音效果,身歷其境的感覺真是難忘。
一定要特別提一下!!舞台劇的演員,大部份是業餘的,個個都有來頭,聽說每個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但演起來的架勢,一點都不輸給線上的演員,真不知導演是怎麼挑選這些演員的,個個都臥虎藏龍的。
尾聲時,所有演員都和正式舞台劇一樣有謝幕,畫下完美的Ending。我除了感嘆劇這麼快就結束,才短短的時間,我就開始惆悵那群人的人生後來怎麼了!!
雖然戲劇落幕了,還是有一些不捨,期待下次還有這樣的活動,再次享受追劇的快感!!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
熊下山劇場走讀
 山東野表演坊   https://www.facebook.com/ShanDongYeTheater
               https://www.instagram.com/shandongye/
阿改玩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Akay.playlife
               https://www.instagram.com/akay.play/
mp.yip
mp.yip
一位寫系統的工程師,熱愛寫有的沒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