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覺醒的對話4 慈悲,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兩週後,我們又見面了。

 

一見面,他迫不及待的就說:我覺得你上次說的不對。

 

我:怎麼說?

 

他:佛菩薩、神明啊,應該都是很慈悲的。

 

我點點頭說:不是應該,是真的很慈悲。

 

他:那為什麼你上次會扯到因果、善業、惡業啦!

 

那不就是說,其實佛菩薩其實只是遵照這個原則,祂們根本就沒幫我們啊?哪裡慈悲了?

 

我笑了出來,說:其實,因果本身就是慈悲。

 

他楞了一下。

 

他:照你所說的因果,做了惡業,就要受惡報,神明佛菩薩也幫不了忙,這算是什麼慈悲?

 

我:你會這麼認為,是因為,我们都習慣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事情的好與壞。

 

感受,往往會蒙蔽我們的理性,左右我們要選擇接受什麼,跟不接受什麼。

 

他:這有什麼關係?

 

我:你小時候有沒有做錯事?

 

他:當然有,我可皮了!

 

我:有沒有被長輩教訓過?

 

他:多了!我跟你說.....

 

我:你覺得當你做錯事時,長輩教訓你,是因為什麼?

 

他:呃...怕我犯了更大的錯。

 

我:所以,長輩教訓你,是因為關心你。這點你可以接受吧?

 

他不說話。

 

我:你有小孩吧?

 

他:有。

 

我:你有打過小孩嗎?

 

他:很少,大多是用說的。

 

我:不管是打、還是用說的,你的出發點是什麼?

 

他:希望他變的更好,別犯下更大的錯。

 

我:所以囉!照你這麼說,你是不是誤會了神明與佛菩薩了。

 

他:我.....

 

我:其實,慈悲,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我们總以為,當我们遇到困難時,佛菩薩神明啊都應該要幫我们。

 

他:難道不是嗎?

 

我:為什麼你有困難時,佛菩薩神明一定要幫你?

 

你看到別人有困難時,你會去幫助別人嗎?

 

他:有時候會啊!

 

我:有時候會,所以有時候不會,對嗎?

 

他:有時候幫不上忙,或者不知道怎麼幫,或者需要他自己改變才有用的,我要怎麼幫?

 

我:你自己重複聽一下自己說的話,答案已經在裡面了。

 

他:可是,我们是人,能力有限,佛菩薩神明法力無邊,自然不一樣。

 

我:如你自己說出來的解釋,如果你遭遇的困難,需要你自己改變才有用,那佛菩薩要怎麼幫?

 

他無語。

 

我:慈悲的意思是說:引導眾生具足喜悅的因,然後得到喜悅的果;引導眾生遠離煩惱痛苦的因,與避免得到煩惱痛苦的果。

 

並不是拿掉我们應該面對的惡果,或是直接送我們想要的願望。

 

佛菩薩不是隨便伸出手的,祂們會審慎考慮,真正對我们有幫助的是什麼?引導我们走上正確的道路,而不是滿足我们種種的需求。

 

佛菩薩的慈悲,在於引導我们瞭解,如何具足喜悅的因,自然避免煩惱的痛苦。而不是跟祂們求什麼,就給我们什麼。

 

很多時候,我们以為佛菩薩沒幫我们,事實上,祂們已經在幫我们了,只是我们沒發覺,或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所以忽略了。

 

你的小孩跟你要什麼,你都會給他嗎?

 

他:不一定。

 

我:為什麼?

 

他:有時候他不一定真的需要;有時候他擁有不一定會比較好;有時候他真正需要的,或對他有幫助的,其實是其他東西。

 

我:這就對了,其實你都知道。

 

就像我上次說的:容易理解,但不容易接受。

 

他緩緩點了頭。


我繼續說:

 

學習佛法的好處,在於引導我们正確的思維方式與方向,並提供我们實際練習的種種方法,而不是直接給我们想要的結果。

 

因果的原則,重點在於「因」,因為沒有起這個因,自然不會有這個果。

 

有一句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自己將來的命運,能開源節流的密碼。

 

他:密碼?

 

我:如果希望生活煩惱痛苦的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密碼。

 

如果想要往更深的領域練習,那「自淨其意」就是不可少的練習。

 

他靜靜的聽著。

 

我接著說:有一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就是說明的不同程度的角色,看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角度。

 

我們是人,總是肆意妄為,然後才來害怕未來會讓我们不舒服的惡果;佛菩薩則是「超前部署」,避免造了錯誤的因,所以在起心動念與行為上,異常小心與謹慎。

 

因為有了因,果就會發生。只是時間早晚。

 

這就是因果的大原則。

 

但是從這裡,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命運,與改變命運的契機。

 

這樣的說明,清楚嗎?

 

他:輪廓有了,還需要想一想。

 

我:不急,我知道你還有很多疑問。

 

先喝口水,我们再繼續。

 

待續............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謝布蘭達留言提問:如果一個人只能拯救自己,慈悲的作用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謝布蘭達留言提問:如果一個人只能拯救自己,慈悲的作用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世上所有是非對錯、煩惱都是自己創造的,人幾乎能渡己…往往無法渡人” 改變一個人,這是癡心妄想!其實對方比較需要的是「聆聽」 —來自宇牛發佈於進擊的宇牛你會安慰人嗎? 會寫這篇‘’緣‘’自內心真心有感,也覺得這個~你會安慰人。亦也是我們人生中會碰到的一件事。 我除了擁抱,我最常說的話就是“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菩薩勇健相,謂菩薩為度眾生,於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不生退卻。」這個世間有些事情是很難做,現代話:「很難搞定。」有的聽到這個事就很痛苦:「完了!做不成了。這事不要找我,行不行?拜託又是找我......」菩薩不能這樣。為了度眾生,饒益有情「諸難行之事,悉皆行之。」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