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牧草的小小筆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先說,我當初寫這篇的時候是在2019,發在Blogger上,現在搬遷過來VOCUS,我不確定現在台灣牧草的現狀究竟如何,但我還是把文章放上來做個紀錄。
會打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修完牧草管理與實務這門課 (兩週三學分喔!) 後需要交一份關於課程的心得,於是我就心想,就算是農藝系自己人,很多人也不太清楚台灣牧草的概況 (而且網路上也超少資訊的啦!),所以我就乾脆把那篇真的很概要的心得稍微改過後放上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台灣的牧草。

目前台灣的芻料主要由55-60%的國產牧草 (主要為青割玉米盤固草狼尾草) 以及40-45%的進口牧草所組成。乍看之下國產牧草供應了台灣畜牧業一半比例以上的芻料,但國產牧草生產之粗蛋白質 (Crude protein, CP)、乾物質 (Dry matter, DM) 以及一些營養物質含量較國外牧草為低,因此需仰賴國外進口可供應高能量牧草作為動物飼養用精料。
而近幾年環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台灣牧草的主要進口國澳洲、美國與加拿大也面臨極端乾燥致使牧草產量不足,對於出口國本身而言已是相當嚴峻的情況,對於台灣等進口國而言更是一大威脅,除了畜牧成本提高,亦會有台灣畜牧受人箝制的疑慮,因此如何提高台灣牧草的產量與品質,使台灣在牧草的需求上不用再如此依賴外國成為相當重要的目標。
如何提高台灣牧草的品質與產量?除了透過育種育成高產、高品質的牧草之外,也與牧草的生產、調製方法息息相關。
目前牧草的栽培與收穫因其栽培面積廣泛而多呈現高度機械化,譬如以播種插植機播種然後依牧草種類選用圓盤式剪草機或國產二行式收穫機進行收穫,之後再以翻草機翻草、集草機集草,最後再以打包機收成草捲,簡而言之就是大規模機械化的農業系統,這樣的好處是既節省人力又可提高牧草品質。
在台灣,因氣候影響,夏天常有午後雷陣雨,尤其是近期大雨不斷,牧草無法收穫,或是收穫後不易乾燥,這對生產乾草來說是相當嚴重的問題,所以如何快速烘乾牧草成為提高乾草品質的關鍵。快速烘乾牧草的手段有很多,包括在田間以指型翻草機翻草,其原理是透過破壞盤固草的莖桿使水分得以快速流失,亦有收至室內以機器大規模烘乾者。
在牧草的調製上,首先要說的是,隨著目的不同,飼料的種類可二分為粗料精料,前者提供大量纖維,供反芻動物反芻,後者則提供大量能量,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並不存在某種牧草特別好就一直餵動物食用該種牧草的情況,就像你也不會一直吃肉而不吃蔬菜一樣XD。
而牧草的使用大致可分為直接食用的青飼、貯藏養分的青貯 (或半乾青貯) 以及乾草。以台灣目前三大主流牧草而言,青割玉米與狼尾草常用作青飼與青貯,而盤固草因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 WSC) 不足,並不適合作成青貯,因此常作成乾草。青貯的原理是利用厭氧發酵的模式降低其PH值,抑制雜菌並保存牧草養分。良好的青貯會希望它的乾物率是落在25-30%且以乳酸菌為主。
影響青貯品質的因素眾多,大致可分為三類:植物材料青貯設施青貯方法。植物材料會影響的因素包括今天要做成青貯的牧草的含水率、WSC含量…等,舉例來說,假如牧草含水量過高,則會延長青貯發酵時間才能達到預期PH值,而太乾則又難將材料壓實,故需在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調製後的牧草在外觀上,可以就其顏色含水程度 (是否有出水)、氣味發霉與否 (程度) 去做初步判斷。牧草開封後 (以下以青貯為例),便是衰敗的開始,往往都是開封後的品質下降速度最為迅速,原因在於常發生的二次發酵,因此如何在開封後良好的保存也是一門學問,目前理想是「以理想的發酵來做開封後的保存」。
牧草品質的測定通常會調查DM、CP、WSC、酸洗纖維 (ADF)、中洗纖維 (NDF)、試管乾物質消化率 (In vitro dry matter true digestibility, IVTD) 以及適口性 (Palatability)。
CP提供動物成長所需蛋白質;WSC則是提供能量,尤其製作青貯時,WSC更是做為微生物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ADF、NDF則常與消化率有很大的關聯性。牧草品質尤甚重要者為適口性,如若動物不肯食用,則該牧草就算具備再多優點也是枉然。這就像是,你明明知道苦瓜很營養,但因為很苦所以你拒絕吃它一樣。除此之外,根據各地畜牧需要,對於牧草品質的檢測也常增刪不同項目,譬如礦物質含量或是趨避寄生蟲能力等。

最後提一下台灣未來畜牧業,甚至是整個農業未來的展望。"PEARL-珍珠哲學",是分所長提出來他對農業的整體看法與展望。
P代表為Profit (利潤),農業必須能為從事農業的農民、研究人員帶來利益,如此人們才有動機去持續地進行農業的研究與改革。
E為Ecology (生態),農業若除了可以帶給人類利益之外也能帶給大自然利益,與自然為伍、與生態友善,那農業的價值必然是提高的。
A為Abundant (豐富性),這個豐富性可以解釋為生物、生態的多樣性或農業蘊含著的可能性,譬如教育意義云云。
R為Recycle (循環),或者用一句成語來說 "生生不息",譬如畜牧,牛吃草、牛的排泄物又滋養了大地、大地又長草,資源不斷地在自然間循環。
L為Low-input (低投入),農業未來的趨勢在於投入少量能源即能達到預期效果,既能減低成本亦能減緩生產能源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個人認為珍珠哲學的概念,還含有日本「里山」與自然為伍的農業型態以及布朗嘉教授(Michael Braungart)的 "綠色經濟-從搖籃到搖籃" 中對環境的正面看法,儼然為農業提出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對於畜牧,或是說對於整個農業而言,環境的影響是十分龐大的。育種學裡闡明P=G+E+G×E,都訴說著環境對農業具有的龐大影響,因此適地適種、適地適養就顯得重要。
人們常因為某項物品珍貴而想要引入,偏偏搞的四不像,譬如和牛或安格斯牛,台灣的氣候對於牠們而言就是不適宜的環境因子,生產的油花無法像日本或國外那樣的美麗,對此,恆春畜試所身為台灣黃牛的保種中心積極研究台灣黃牛的價值,希冀人民可以認識台灣的本土牛隻也是可以與外國的進口牛肉一較長短,充分用行動來證明本土種對於本土農業的重要性。
最後向大家分享布朗嘉教授所撰綠色經濟一書中的一段話:
瞥一眼太陽,看一眼月亮和星星,凝視大地上綠色的美麗。現在,開始思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37內容數
這個專題用來存放我在學習網頁開發時的心得及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