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工作的書店在南勢角,從捷運站到書店的路上有個我每次都會闖紅燈的路口,那邊常常停很多臺待命中的uber eat 機車,有次聽到外送司機說話,才知道他們是緬甸人,可能是華新街的緬甸華人。Uber Eat外送的介面可以看到司機的照片、名字、從事外送的理由、會說的語言和服務評價,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我的司機的語言欄裡面有緬語或是他們的家鄉話,那很酷耶!
由於我們家的電鈴很吵,我都會在備註寫輕壓即可,但偶爾還是有人會長壓,因此我後來多補一句:不然貓咪會嚇到,就沒有再遇過長壓電鈴的司機了。不知道那位越南人司機是什麼身份,是直接看中文還是用google翻譯來讀這個附註的?如果要能看路應該需要一些中文門檻?我有很多好奇。分享這個故事後,朋友說他在臺中也遇過,但過程很溝通不良,後來終於知道他跑到完全不同棟大樓的11樓XD
對身邊的人事物一直保持好奇,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