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聊電影|《嘻哈反叛者》|撕裂和修復,鮮血和羞辱|金馬奇幻影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嘻哈反叛者》以「敘利亞戰爭」為故事背景,講述一對兄弟(卡麥勒與納辛)先後踏上「尋找天堂」的道路。「天堂」可說是伊斯蘭信仰的終極目標,是指引他們執行艱難任務的動力。當「天堂的鑰匙」交付到了他們手中,彷彿能夠掌握自身的命運,伊斯蘭男孩們相信了這一假象,一個由人創造出來的「神蹟」,才會紛紛搭上「返鄉」專車,要為遠方的「伊斯蘭國」(他們認定的天堂)盡一份心力。當他們插入鑰匙孔推開這道厚重的大門,才驚覺門後並非天堂而是人間煉獄,想回去戶籍地(比利時)也為時已晚,只能被槍桿指著逼迫成為開槍的一份子。「天堂就在母親的腳下。」牧師曾向弟弟納辛開導過這番道理,納辛卻沒能聽進耳裡,甘願成為踏上歡樂島的小木偶,體驗現實世界的黑暗童話,女孩的手鍊沒有讓他明白事理,反而相信了哥哥被迫撒下的謊言,母親帶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土耳其邊境的難民營,才將男孩領回了他的「天堂」,因為「你的第一聲啼哭是我最大的喜悅」,那是母愛光輝下,由愛創建的聖域。
「卡爾比」的意思即是「心」,即使雙方語言方言不同,心意依然能夠相通,不同派別被迫成為奴隸的女子努兒,陪著哥哥卡麥勒回到房間卸下了黑色希賈布,卡麥勒不像其他惡徒對他動手。卡麥勒願意成為她的手,縫起女孩受傷的傷口;他願意帶她回去故鄉,一同逛街忘卻煩惱;他願意教她騎摩托車,只做個守護在她身後的乘客。他「不願」讓出妻子,成為那些自殺炸彈客的洩慾對象,然而,這殘酷的社會怎麼會放過他們,他連反抗的權利都沒有,只能讓妻子被金錢換取擄走,這一再上演的悲劇,導向了最終他決定帶著妻子(努兒)冒死跨越邊境,卡麥勒受槍傷倒地殿後,讓努兒獨自騎車離去。他們在夾縫中生長出最美的愛戀,卻得面對與土地分離的酸楚,這些情緒隨之灌入我的內心,感受著比鞭打還疼的心痛。
收音機放送的「靡靡之音」成了店主被殺的緣由,諷刺的是卡麥勒(DJ川崎)極度熱愛哼唱的「嘻哈」,到了敘利亞卻化為「什麼都不能說」的「無聲」,對比當初他在2013年看著餐館電視牆臨時創作的「批判神曲」,是他決定前往敘利亞的起點,《嘻哈反叛者》故事的終點也是一首擲地有聲的歌曲,是卡麥勒衝破體制(牆壁)向世人的最後吶喊,手掌成了殺人的槍,強勁的力道則是無法掙脫的枷鎖,跪地舉起雙手投降的姿態,這極具震撼力的演出也將電影拉到了不同的層次,那是編導所欲到達的「天堂」。《嘻哈反叛者》歌舞完美契合了淒美哀傷的主旋律,抓準蒙面女性現形的時機創造出神幻的詩意氛圍,透過主角傳達「攝影機比槍更有威力」的一面,主角(卡麥勒)從攝影者轉成為被攝者,剪輯出的那支宣傳影片,對西方社會具有嚴重的警告意味,同時也煽動鼓舞那群伊斯蘭年輕子弟前來,攝影機真正斷送了卡麥勒的未來,套上這個概念再來看這部作品也更加佩服編導,他們透過《嘻哈反叛者》這場輪迴的惡夢,為角色們種下了絕望之外的希望之光,「總有一天,你會以我為傲的」換成是我,也會以他們為傲。
🎶延伸聽歌: #蛋堡 《#仇人的孩子 》/《#空襲與庇護所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2會員
380內容數
主要是個人文章放置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延延聊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泡水久了在指尖起的皺褶,是波瑞斯對逝去父親的想像,想像他漂流在海中的肉身,一家人的掛念是綁在他身上的牽繩,一年了仍要將他拉回水面上。《我的愛遺留在那片海》帶領觀眾潛入這座憂傷的海底洞窟,細膩編排逐一揭露的線索細節則好似發光的水下生物,數著數著就能忘卻死亡沈重的壓力,也能點亮黑暗成為你我回到水上(現實
就是這無比強大的「身影」,讓坐在影廳的我含著淚也想為她鼓掌,冒著被SARS病毒感染的風險,面對著隨時會死亡的威脅,他們選擇遵守職業道德完成救人的使命,這不正是所有醫護科系在「授袍」典禮上唸出的誓詞,懷著這份敬畏之心繼續觀看《疫起》,誰能不被他們的堅毅所打動?《疫起》準確建構了一場震撼的恐懼體驗,無分
《小淘氣尼古拉:快樂的源頭》這部作品成了創作者的溫柔鄉,讓他們得以回味或彌補童年的遺憾,雅各桑貝與勒內戈西尼,分別以插畫家與編劇作家的身分成了知心好友,他們創造了「尼古拉」這名男孩,在幽默風趣的情節裡寄託對成長的懷想,在數個短篇故事中與觀眾互動。本片最有意思之處,是讓小尼古拉這個虛構角色坐在打字機旁
《再一次勇敢跳躍》為生命的轉折獻上了最美的祝福,讓經歷過跳舞到離開的我有所共鳴,同樣在繼續追求「美」的道路上,我有幸遇見了這部作品,電影建構了一個煙霧瀰漫的夢,那份夢是如此真實,在現實裡創造了飄散不去的魔幻時刻,「自癒」同時「癒人」,角色們自然真誠的互動,不乏會心一笑的幽默笑點,加深了這部作品之於我
《桃子樹的最後豐收》即是一曲唱送給土地的民謠歌,片中伊莉絲以純粹充滿靈性的歌喉唱給爺爺當作禮物,導演卡拉西蒙則將這曲獻給童年記憶裡生長的故鄉,她選用素人演員創造出風格樸實的人物群像劇,情節的編排則似向下生長的樹根,將鬆軟的土壤抓成了扎實的劇本地基,每一場戲都如此真實,因而能堆疊成為一棵大樹,樹上長出
指南針終究指向了同一處,也是「青春」手中緊握的最後希望,搭上那艘前往「加拿大」的漁船,是他與女孩阿耶莎共同約定的未來,是《白日青春》指引人們前往的樂土。黃秋生飾演了終日用啤酒洗漱的司機百日,戒不掉借酒澆愁的惡習,兒子捐了半個肝仍聽不進教訓,百日固執的個性成了兒子不願向他傾訴的主因,兩個男人無法互相理
泡水久了在指尖起的皺褶,是波瑞斯對逝去父親的想像,想像他漂流在海中的肉身,一家人的掛念是綁在他身上的牽繩,一年了仍要將他拉回水面上。《我的愛遺留在那片海》帶領觀眾潛入這座憂傷的海底洞窟,細膩編排逐一揭露的線索細節則好似發光的水下生物,數著數著就能忘卻死亡沈重的壓力,也能點亮黑暗成為你我回到水上(現實
就是這無比強大的「身影」,讓坐在影廳的我含著淚也想為她鼓掌,冒著被SARS病毒感染的風險,面對著隨時會死亡的威脅,他們選擇遵守職業道德完成救人的使命,這不正是所有醫護科系在「授袍」典禮上唸出的誓詞,懷著這份敬畏之心繼續觀看《疫起》,誰能不被他們的堅毅所打動?《疫起》準確建構了一場震撼的恐懼體驗,無分
《小淘氣尼古拉:快樂的源頭》這部作品成了創作者的溫柔鄉,讓他們得以回味或彌補童年的遺憾,雅各桑貝與勒內戈西尼,分別以插畫家與編劇作家的身分成了知心好友,他們創造了「尼古拉」這名男孩,在幽默風趣的情節裡寄託對成長的懷想,在數個短篇故事中與觀眾互動。本片最有意思之處,是讓小尼古拉這個虛構角色坐在打字機旁
《再一次勇敢跳躍》為生命的轉折獻上了最美的祝福,讓經歷過跳舞到離開的我有所共鳴,同樣在繼續追求「美」的道路上,我有幸遇見了這部作品,電影建構了一個煙霧瀰漫的夢,那份夢是如此真實,在現實裡創造了飄散不去的魔幻時刻,「自癒」同時「癒人」,角色們自然真誠的互動,不乏會心一笑的幽默笑點,加深了這部作品之於我
《桃子樹的最後豐收》即是一曲唱送給土地的民謠歌,片中伊莉絲以純粹充滿靈性的歌喉唱給爺爺當作禮物,導演卡拉西蒙則將這曲獻給童年記憶裡生長的故鄉,她選用素人演員創造出風格樸實的人物群像劇,情節的編排則似向下生長的樹根,將鬆軟的土壤抓成了扎實的劇本地基,每一場戲都如此真實,因而能堆疊成為一棵大樹,樹上長出
指南針終究指向了同一處,也是「青春」手中緊握的最後希望,搭上那艘前往「加拿大」的漁船,是他與女孩阿耶莎共同約定的未來,是《白日青春》指引人們前往的樂土。黃秋生飾演了終日用啤酒洗漱的司機百日,戒不掉借酒澆愁的惡習,兒子捐了半個肝仍聽不進教訓,百日固執的個性成了兒子不願向他傾訴的主因,兩個男人無法互相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迴響於耳的固定音高、隨著變聲期消逝的純真,《去唱卡拉OK吧!》是一部以搞笑幽默包裝的青春成長故事,它以明快的故事節奏以及鮮明的角色形象,讓觀眾總能被荒誕的詼諧片段逗樂,同時也以兩個乍看毫無共通性的角色間的真摯互動,側寫少年面對改變與青春消逝時的躊躇不前......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定於地獄之地,描述主角卡德和盧卡斯擊退惡魔的過程。
Thumbnail
史坦頓.卡萊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父親病逝後,他放火燒掉房子跟父親遺體。 揹起行囊搭長途公車在終點站下車,漫無目的隨人潮走入正在演出的馬戲團, 團長正吆喝群眾親眼見證毛骨悚然驚世奇觀的最後機會, 快進來一探究竟,看看是人是獸? 經由歐美兩地頂尖科學家驗證過,判定為人類的生物, 能連續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全片絕對是提摩西夏勒梅的表演場,擺脫以往大多陰鬱的角色,這次在《旺卡》中展現年輕陽光及滿帽子夢想的魅力。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卡、卡、塔。」 「聽見了嗎?從今以後你的名字就是卡卡塔了。」 一雙溫暖的手拍了拍我,柔軟的掌心帶著我所沒有的溫度,嘴角上翹的弧度映在機械眼睛裡,我興高采烈地揮著鉗子。 我無法掌握人類的語言,但我能聽見他心跳怦然,面孔染上奇異的光采,抱著我對錄影卷軸不停說著話。
Thumbnail
和山やま創作的漫畫《去唱卡拉OK吧!》經過山下敦弘導演的改編創作,搖身一變成為輕盈又可愛的音樂喜劇電影。或許導演也在聰實與狂兒的故事裡,嗅到了雨水浸濕泥土和空氣後,滿是混濁潮濕的味道;又或許在那陰鬱灰暗的畫面中,還能看見聰實的傘和狂兒的背,透出了一片彩色。《去唱卡拉OK吧!》就此於焉而生。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Thumbnail
《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迴響於耳的固定音高、隨著變聲期消逝的純真,《去唱卡拉OK吧!》是一部以搞笑幽默包裝的青春成長故事,它以明快的故事節奏以及鮮明的角色形象,讓觀眾總能被荒誕的詼諧片段逗樂,同時也以兩個乍看毫無共通性的角色間的真摯互動,側寫少年面對改變與青春消逝時的躊躇不前......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定於地獄之地,描述主角卡德和盧卡斯擊退惡魔的過程。
Thumbnail
史坦頓.卡萊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父親病逝後,他放火燒掉房子跟父親遺體。 揹起行囊搭長途公車在終點站下車,漫無目的隨人潮走入正在演出的馬戲團, 團長正吆喝群眾親眼見證毛骨悚然驚世奇觀的最後機會, 快進來一探究竟,看看是人是獸? 經由歐美兩地頂尖科學家驗證過,判定為人類的生物, 能連續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全片絕對是提摩西夏勒梅的表演場,擺脫以往大多陰鬱的角色,這次在《旺卡》中展現年輕陽光及滿帽子夢想的魅力。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卡、卡、塔。」 「聽見了嗎?從今以後你的名字就是卡卡塔了。」 一雙溫暖的手拍了拍我,柔軟的掌心帶著我所沒有的溫度,嘴角上翹的弧度映在機械眼睛裡,我興高采烈地揮著鉗子。 我無法掌握人類的語言,但我能聽見他心跳怦然,面孔染上奇異的光采,抱著我對錄影卷軸不停說著話。
Thumbnail
和山やま創作的漫畫《去唱卡拉OK吧!》經過山下敦弘導演的改編創作,搖身一變成為輕盈又可愛的音樂喜劇電影。或許導演也在聰實與狂兒的故事裡,嗅到了雨水浸濕泥土和空氣後,滿是混濁潮濕的味道;又或許在那陰鬱灰暗的畫面中,還能看見聰實的傘和狂兒的背,透出了一片彩色。《去唱卡拉OK吧!》就此於焉而生。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Thumbnail
《遠山的回音》是著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繼其享譽國際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後所撰的第三本創作。遠山的回音故事背景一樣設定在阿富汗,講述一對情感深厚的兄妹因為父親在生活的壓迫下不得已決定將妹妹賣給富人而自小被迫分離而展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