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答理》從《數位麵包屑裡的各種好生意》理解何謂意念流與集體智慧

《知書答理》從《數位麵包屑裡的各種好生意》理解何謂意念流與集體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來源: 大塊文化

圖片來源: 大塊文化

*這篇文章想讓你快速掌握三個要點

#SocialPhysics 社會物理學:描述資訊和意念流與人類行為之間確實的數學關係

#CollectiveIntelligence 集體智慧:如何提升集體智慧

#意識會談法:如何創造或形塑意念流動,我們需要facilitator

《數位麵包屑裡的各種好生意》的原文書名如下

《Social Physics》How good ideas spread-The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

作者艾力克斯‧山迪‧潘特蘭 Alex “Sandy” Pentland是麻省理工學院人類動力學實驗室(MIT Human Dynamics Laboratory)主任,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業計劃(MIT Media Lab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主持人,世界經濟論壇大數據與個人資料倡議(World Economic Forum Big Data and Personal Data initiatives)共同發起人。 2012年曾獲《富比世》(Forbes)雜誌遴選為全球7大權威資料科學家之一,研究成果經常發表於研究成果經常發表於《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期刊雜誌,並曾榮獲多個獎項。

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觸,想起攻讀心理研究所時,對於社會心理學特別喜愛;而這門社會物理學,也是一門量化社會科學,意圖描述資訊和意念流與人類行為之間確實的數學關係。

社會物理學的引擎是大數據,分析現實生活中留下的「數位麵包屑」digital bread crumbs,如通話紀錄、信用卡交易、GPS定位紀錄等,藉此辨識、分析人類經歷和思想交流的型態。

如果說臉書/LinkedIn等社群媒體是我們有意識的展現自己的意念麵包,那麼數位麵包屑就是我們不經意殘留的現實。社會物理學某種程度是在做reality mining,現實探勘。也因為必須研究這些數位足跡,作者對於個人資料的保護與引用也是相當嚴謹,畢竟,任何一個社會要成功,持續保護個人隱私和自由都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本書的很多研究發現,都是透過數據、模型與數學公式驗證而來。喜歡科學實證的朋友可以好好挖掘、細細品嘗。我想直接分享第五章的集體智慧:互動模式如何轉化為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CollectiveIntelligence

是一種有別於每個群體的個人智慧;且群體智慧對預測群體表現的重要性,不亞於智商對個人表現的重要性。那麼,這種群體智慧,是以什麼為基礎在運作?

組織行為學會很直覺的想到:凝聚力、動機和滿足感??

但,以上都沒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相關!

預測集體智慧的重要因素是"對話輪替"conversational turn taking的均等程度。研究發現: 由少數人主導對話的群體,集體智慧不如對話輪替較均等的群體;其次,是群體成員的社會智力,也就是他們覺察彼此的社交訊號的能力。在此,女性覺察社交訊號的能力通常比較佳(相對男性的人際敏感度) ,如果有人際敏感度較佳的女性存在於團體討論,或有人適度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集體智慧的效果會更顯著。

研究顯示,集體智慧或者團隊績效較佳的典型特徵包括:

(1)點子很多:成員會貢獻很多很簡短的點子,而非只有少數的長篇大論

(2)密集互動:有人貢獻點子,就會有人提出非常簡短(不超過一秒)的即時評論,來支持或否定相關點子以幫助建立共識,而且這種貢獻點子和即時評論的情況持續重疊發生

(3)點子多樣:幾乎每個人都會貢獻點子並對點子做出反應,個人參與互動的程度相對平均

但在時間壓力下、成員難以合作或情緒高昂時, 要達到以上的特徵效果,可能會需要一位「引導者」Facilitator介入,讓ideas能形成意識流,在場域中流動、碰撞、停留與匯流。

作者描述的集體智慧場景,讓我很有感。許多會議的進行,其實是沒有任何意識或點子流動的,這可能也要考量會議的型態或目的。但如果我們要匯集群眾智慧,做出更好的決策或判斷,或者避免明明已知的風險,這種開放對話的討論方式,是我們都要學習且練習的。

#意識會談法
  基於對生命的肯定,
  透過對話的機制,
  激發參與者的意識狀態,
  營造和諧的共同體。

連假期間,學伴S揪我加入#冊動讀書會,這次的主軸是《意識會談法》

我們的大腦是情感的器官,所以當領導者(或團隊導引人)以類似「意識會談法」中的ORID 四層次提問結構來引導團隊深度匯談時,就有機會導引成員由「旁觀者」成為「參與者」,進而成為「投入者」及「融入者」。體悟到團隊共創中,如何營造出良好生命教育及能量場滋養,並激勵生命向上提升。

在Ben老師的帶領下,直接體驗人類的四種學習能力(記憶、覺受、詮釋、創造),這也是「意識會談」的問題設計邏輯。在練習『說』之前,我們先練習『聽』。如何傾聽(聽到事實)、深聽(有沒有聽到情緒)及諦聽(有沒有聽到需求)

聽起來,很簡單;聽起來,才難。

#誠實訊號Honest Signals

回到這本書,作者提到「誠實訊號」Honest Signals,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非語言訊號」。人際互動時,眼神、表情、姿勢等肢體動作會散發出「誠實訊號」,其可靠度遠勝過語言所表達的訊息,因為肢體不容易說謊。這個概念,也在2009年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年度「突破性概念」。這是否也是某種FBI教你的讀心術的概念呢? 打算去買「誠實訊號」Honest Signals來閱讀。

站在演化的角度,語言是相對新的事物,語言底層可能是更古老的示意機制-人類為了尋找資源、做出決定與協調行動,所發展出一套表達支配、興趣或同意等肢體語言或非語言。這也是我喜歡Face to Face會面的原因,很多時候,當下現場的感受、互動往往能告訴我更多關於你、我、我們的可能。

avatar-img
有釗一日:Be Yourself & Beyond
18會員
50內容數
有釗一日 協助每個人在「真實自我」的基礎上 持續更新,追求卓越並「超越自我」 Be yourself & Beyond yourself. 透過教練晤談與陪伴,實踐階段性目標 微心理的工具與方法,養成態度與習慣 讓你成為自己想要與喜歡的樣子。 You know the way and you are the wa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看著大谷翔平在高中完成的OW64,2012年9月19號更許下要成為世界第一的選手。12年後的美國時間9月19號,他在球場上繳出單場6安打、3轟、10打點、2盜壘成功的超浮誇數據,不僅締造MLB史無前例的單季「50轟50盜」,成為全世界注目的怪獸等級選手。 我想,他肯定不斷更新自己的OW64!!
在卡謬的名言激勵下,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破壞的根源及其面對的方式,並提出實現自我掌握的具體方法。透過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讀者可以學會從困住自己的心理束縛中解脫,回歸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本篇文章深入剖析自我破壞的思維模式,並提供實用建議,幫助讀者走向個人成長與內在的和諧。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 不必變強,只要獨一無二。 世界上沒有「普通」、也沒有「特別」,只有「不一樣」。 每種差異和個性,都有存其在的意義。 每個生命都只會是自己,也只能成為自己。   這是一本跟”雜草”一樣的書籍,有點難定位。 はずれ者が進化をつくる——生き物をめぐる個性の秘密
看著大谷翔平在高中完成的OW64,2012年9月19號更許下要成為世界第一的選手。12年後的美國時間9月19號,他在球場上繳出單場6安打、3轟、10打點、2盜壘成功的超浮誇數據,不僅締造MLB史無前例的單季「50轟50盜」,成為全世界注目的怪獸等級選手。 我想,他肯定不斷更新自己的OW64!!
在卡謬的名言激勵下,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破壞的根源及其面對的方式,並提出實現自我掌握的具體方法。透過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讀者可以學會從困住自己的心理束縛中解脫,回歸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本篇文章深入剖析自我破壞的思維模式,並提供實用建議,幫助讀者走向個人成長與內在的和諧。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 不必變強,只要獨一無二。 世界上沒有「普通」、也沒有「特別」,只有「不一樣」。 每種差異和個性,都有存其在的意義。 每個生命都只會是自己,也只能成為自己。   這是一本跟”雜草”一樣的書籍,有點難定位。 はずれ者が進化をつくる——生き物をめぐる個性の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