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九龍M+《草間彌生: 1945至今 (Yayoi Kusama: 1945 to Now)》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最初所畫的事物是 ... ... 花朵。世上沒有更加有趣的事物了。... ... 大自然的恩賜是何其豐饒無邊!」--- 草間彌生【1929 年生於日本 (2023 時年 94 歲)】

香港西九龍M+《草間彌生: 1945至今》Yayoi Kusama: 1945 to Now。展覽橫跨「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生命的力量」六大主題,探討生死與互相連結的概念。我們ArtiMate 藝萌團隊直擊展覽現場,參觀展覽前記得看看以下的指南,發掘必看亮點!

《草間彌生: 1945至今》(圖片來源: M+)

《草間彌生: 1945至今》(圖片來源: M+)

治癒心靈的藝術

1929年出生於日本,草間彌生是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以標誌性的Polka dot 圓點圖案和鮮明的色彩運用而著稱。據說草間彌生童年時候患上精神病,看到漫天圓點的幻象,大家可以在別具代表性的藝術創作裏看到她對圓點的執着。發掘草間彌生超凡絢爛的藝術之路,見證藝術連繫人心、治癒心靈的力量。

《當我找到生活在黑暗中的喜悅》創作於 2020 年 (圖片來源:Karen.L 攝)

《當我找到生活在黑暗中的喜悅》創作於 2020 年 (圖片來源:Karen.L 攝)


展館入門正面放了一張很大鮮紅色頭髮的草間彌生俏像,配合錄像播放著她由1945至今最重要的創作歷程,館內掛了自1950年至2020年不同系列變化多端的風格,勾勒其內心世界圖案繪畫的草間自畫像,表達出她創作題材的過入魅力及創意思維。 她是被大眾公認的大師,創意大膽,極受國際關注。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文化偶像

草間彌生堅持不懈地追求實踐前衛藝術,使她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文化偶像。她在逾七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核心美學和人生哲學。於1960年代初運用五花八門的物料創作拼貼畫,一直孜孜探索無限概念,反映她的作品與普普藝術連結日常素材與圖像。

《自我消融 (部份)》創作於 1966 ~ 1974 年 (圖片來源:Karen.L 攝)

《自我消融 (部份)》創作於 1966 ~ 1974 年 (圖片來源:Karen.L 攝)

《殘骸的積累 (人格解體帷幕的囚徒)》 (部份) 創作於 1950 年 (圖片來源:Karen.L 攝)

《殘骸的積累 (人格解體帷幕的囚徒)》 (部份) 創作於 1950 年 (圖片來源:Karen.L 攝)

探討生死與互相連結的概念

另一關注點是她對死亡和藝術的看法及大自然的融合,反思大自然的生命形態與循環。她對自然美態及其朽壞的入迷,至今仍是她創作特色。

草間彌生在1960年代形容過,她的波影點象徵太陽、地球與月亮,以及世間眾生。看到圓形圖案勾勒出星系與細胞形態之間模糊的關係和草間已密不可分;令人聯想起藝術家「波點女皇」草間彌生的創作生涯,強調她對相互連結的追求,以及不斷推動其創作的生命哲思。

三大全新作品可在香港西九龍 M+ 觀賞

M+ 特別展覽帶來草間彌生三組 2022 年創作的全新作品,包括 M+ 委約創作的網狀裝置《神經的死亡》,在光庭垂掛至 B2 層的潛空間。

《圓點執念 ── 渴望天堂的愛》 (圖片來源:Karen.L 攝)

《圓點執念 ── 渴望天堂的愛》 (圖片來源:Karen.L 攝)


來到潛空間 The Studio 的《圓點執念 ── 渴望天堂的愛》打造黑白色的沉浸式環境,黑白色的巨型波點氣球與鏡面形成震撼的畫面。呼應無限和累積的核心概念,重複的波點和置身於無限空間的感覺,讓你感覺自己被消融在宇宙之中。

回到地下大堂設置了兩件奇形怪狀的《南瓜》大型雕塑,讓公眾可以免費觀賞,與它們一起打卡。

仍然未參觀展覽的大小朋友們,儘快爭取時間於 2023 年 5 月 14日前到訪 M+ 參觀;萬勿錯過近距離欣賞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創作,好讓她的藝術治癒我們的心靈啊!

《草間彌生:1945至今 (Yayoi Kusama:1945 to Now)》是草間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舉行的最大回顧展,展出逾 200 件展品,涵蓋繪畫、素描、雕塑、裝置及檔案資料等各種媒材。是次回顧展按時序及主題出發,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創作的繪畫至其最近期的沉浸式作品,全面地呈現草間藝術生涯的各個發展階段。如果錯過了今次香港的展覽,亦可以到日本東京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參觀哦~

我創作藝術是為了治癒全人類。 --- 草間彌生

筆者(ArtiMate 藝萌團隊) : K.L. LAM, Karen LAM, Rosie T. LAM

其他國家地區的草間彌生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20會員
76內容數
✈️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 「藝術旅程」最終學習目標 🎯 💡啟發孩子與學生如何可以開心😆有趣地進行藝術創作🎨 #artimate #藝萌 #視藝老師培訓 #親子藝術培育
2024/12/13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會觀察之眼」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審美觀,並參與藝術文化的製作。透過鼓勵孩子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如光影、色彩和形狀,文章展示瞭如何讓孩子在觀察中發現美感。此外,鼓勵親子共創和欣賞藝術作品,能加深彼此理解並開拓視野,最終讓孩子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與世界。
Thumbnail
2024/12/13
本文探討如何透過「會觀察之眼」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審美觀,並參與藝術文化的製作。透過鼓勵孩子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如光影、色彩和形狀,文章展示瞭如何讓孩子在觀察中發現美感。此外,鼓勵親子共創和欣賞藝術作品,能加深彼此理解並開拓視野,最終讓孩子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與世界。
Thumbnail
2024/11/22
本系列文章探討了藝術家與發明家的創作靈感,這次以喬布斯等知名人物的故事為主題,強調他如何勇於將藝術、創新、設計和科技進行跨界整合。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成就,鼓勵孩子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並培養勇於創新的心。希望這些故事能啟發年輕一代從中汲取靈感,並開發創造力與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Thumbnail
2024/11/22
本系列文章探討了藝術家與發明家的創作靈感,這次以喬布斯等知名人物的故事為主題,強調他如何勇於將藝術、創新、設計和科技進行跨界整合。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成就,鼓勵孩子保持好奇心與探索精神,並培養勇於創新的心。希望這些故事能啟發年輕一代從中汲取靈感,並開發創造力與提升情感表達能力。
Thumbnail
2024/11/07
本文介紹了意大利藝術家利安納度·達·文西及其他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的故事,探討如何從他們的成就中啟發孩子的創造力。透過分析居禮夫人、梵谷、芙烈達·卡蘿及愛迪生的創作與歷程,強調好奇心、堅持、情感表達、細節追求及跨學科整合在創造力養成中的重要性,都是促使未來創新者必備的素質。
Thumbnail
2024/11/07
本文介紹了意大利藝術家利安納度·達·文西及其他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的故事,探討如何從他們的成就中啟發孩子的創造力。透過分析居禮夫人、梵谷、芙烈達·卡蘿及愛迪生的創作與歷程,強調好奇心、堅持、情感表達、細節追求及跨學科整合在創造力養成中的重要性,都是促使未來創新者必備的素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早知道草間彌生, 是我還在高中就讀設計科的時候。 不論是哪一個學期,每每翻開藝術史的課本, 總會有那麼幾頁介紹著這位藝術家。 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機會真正理解她的作品, 只是被那些滿版的圓點、鮮明的色彩深深吸引。 我非常喜歡蒐藏各類的藝術資訊, 每次遇到草間彌生的介紹,總是特別想多
Thumbnail
最早知道草間彌生, 是我還在高中就讀設計科的時候。 不論是哪一個學期,每每翻開藝術史的課本, 總會有那麼幾頁介紹著這位藝術家。 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機會真正理解她的作品, 只是被那些滿版的圓點、鮮明的色彩深深吸引。 我非常喜歡蒐藏各類的藝術資訊, 每次遇到草間彌生的介紹,總是特別想多
Thumbnail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有繪畫、版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影像等近70件作品。 展覽分為「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四大主題,呈現草間彌生如何克服人生挑戰,持續創作的藝術家精神。
Thumbnail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有繪畫、版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影像等近70件作品。 展覽分為「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四大主題,呈現草間彌生如何克服人生挑戰,持續創作的藝術家精神。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談到了草間彌生透過繪畫與雕塑來展現她的精神世界。然而,草間彌生的藝術不僅止於此,她更進一步將藝術擴展至空間,透過裝置藝術、沉浸式體驗,甚至跨足時尚與流行文化,讓她的圓點哲學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談到了草間彌生透過繪畫與雕塑來展現她的精神世界。然而,草間彌生的藝術不僅止於此,她更進一步將藝術擴展至空間,透過裝置藝術、沉浸式體驗,甚至跨足時尚與流行文化,讓她的圓點哲學滲透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Thumbnail
參觀草間彌生展覽心得,從早期作品到後期裝置藝術,風格獨特且充滿視覺衝擊。個人偏愛其粉紅圓點作品,童趣中帶點怪誕。展覽不虛此行,提升對藝術家藝術語言的理解。
Thumbnail
參觀草間彌生展覽心得,從早期作品到後期裝置藝術,風格獨特且充滿視覺衝擊。個人偏愛其粉紅圓點作品,童趣中帶點怪誕。展覽不虛此行,提升對藝術家藝術語言的理解。
Thumbnail
草間彌生特展 草間彌生的作品以布滿圓點的「南瓜」和「花卉」,為世人所熟悉。 圖一「夜晚的花瓣」完成於1995年,此時的草間彌生已走出精神抑鬱期,亮麗的色彩又重回畫布上,橘色色塊是花瓣,也像是堆疊的礁石,頂端的條狀物則像觸手,也像花朵的雄蕊和雌蕊,吸引了其他生物,周遭排列著象徵死亡的蛾,象徵再生能
Thumbnail
草間彌生特展 草間彌生的作品以布滿圓點的「南瓜」和「花卉」,為世人所熟悉。 圖一「夜晚的花瓣」完成於1995年,此時的草間彌生已走出精神抑鬱期,亮麗的色彩又重回畫布上,橘色色塊是花瓣,也像是堆疊的礁石,頂端的條狀物則像觸手,也像花朵的雄蕊和雌蕊,吸引了其他生物,周遭排列著象徵死亡的蛾,象徵再生能
Thumbnail
有人說:「再不瘋狂就要老了」,但草間彌生是一路瘋狂到老,高齡96歲的她,一直是藝術界最具爭議性與顛覆傳統的代表性人物。 「圓點的強迫妄想」首次出現於1998年台北雙年展,草間彌生受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於美術館中庭現地創作,密布圓點的氣球大小、形狀不一,此次再度出展,則是透過3D列印技術重現原著,先
Thumbnail
有人說:「再不瘋狂就要老了」,但草間彌生是一路瘋狂到老,高齡96歲的她,一直是藝術界最具爭議性與顛覆傳統的代表性人物。 「圓點的強迫妄想」首次出現於1998年台北雙年展,草間彌生受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於美術館中庭現地創作,密布圓點的氣球大小、形狀不一,此次再度出展,則是透過3D列印技術重現原著,先
Thumbnail
北師美術館的年度大型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現年96歲的草間婆婆,目前好像是住在東京的療養院,據說每天都會移動到工作室,至今仍維持創作畫畫的習慣。 上一回看草間彌生的大型展覽,竟已是10年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的事情了!!
Thumbnail
北師美術館的年度大型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現年96歲的草間婆婆,目前好像是住在東京的療養院,據說每天都會移動到工作室,至今仍維持創作畫畫的習慣。 上一回看草間彌生的大型展覽,竟已是10年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的事情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