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
現在是2015年5月1日:
自從2012年3月,台灣新任總統由DPP推出的候選人,以670萬票險勝KMT提名的馬英九,上任至今已快屆滿三年了。這期間的變化是台灣政治史上的最大變化。
立法院的台派席次總加起來超過半數,雖然未達到破75% KMT的紀錄,但是經新任總統與立法院的配合,卻能克服萬般困難完成了更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也產生了第一共和的台灣憲法。這可說過去台派運動所有的訴求,都在新任總統與立法院的台派多數下,全部完成了。
然而,自從新總統上任,改了國號,制訂了新憲法,雖然這些都被綠營深深支持著,反而藍營對此根本不在乎,根本不認同,因為藍票選民不管你是「台灣」總統,或者是「ROC」總統,一概不服從由一個非高外人再次當選成為這塊領土的大頭目。
面對著還僅有不到一年的2016年大選,台灣仍然籠罩著一股非常不安寧的氣氛,因為國民黨依然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舊的中華民國體制依然是唬唬有聲地等著復辟。雖然在2012年一度消聲惹跡的國民黨,如今不但大肆動作,更配合「復華會」,「中統聯盟」等民間組織,在各地興風作浪。
更憂慮的是原本國民黨體制下的治安機關與檢調單位,也幾乎採取閉一隻眼的態度不聞不問,現今台灣國的執政當局又礙於無法可循,加上親中藍媒的催化,根本讓台灣第一共和要追求民主、和平、安全、保障的政治理想,有如返回到阿扁時代的後半段。
最糟糕的是金門、馬祖領土的歸屬依舊是讓北京與國際有所藉口,更何況自從2012年以來,金門、馬祖幾乎呈無政府狀態。這期間,當地居民的治安係屬自治。 雖然大量當地居民歸向北京,領取PRC護照,流通貨幣也可用RMB,但卻不願對福建省政府交稅或盡任何義務,也仍然高喊著恢復ROC。他們一方面對台灣國的執政當局採取敵對立場,另一方面卻是一直伸手拿台灣政府的補助金。
回想2012新任總統從競選前到當選後,一直對台灣領土地位的立場保持著傳統式的說法:「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雖然新任總統從頭到尾一直是以「台灣」稱呼這塊土地,也從來不提到當時普遍認知的國號 「ROC」,但卻也從來對「ROC」不提出任何異議。即使競選期間這個問題一直不斷被提出質詢,但都被巧妙地躲閃掩遮蓋過。如今新總統就任都已經三年了,國號也改了,但每天媒體上所聽看到還是「台灣」與「ROC」之間的爭執。令人不禁思考,到底目前的台灣共和國是國嗎?
再看國際面,經過三年的努力交涉要加入聯合國,要將在WTO、WHA的與會名稱正名,並且要取得正式會員國資格,但這些努力還是一再地被北京打壓著,而且華府也從來不表立場,任憑著讓台灣孤軍奮鬥。台灣的國際外交、經貿與發展,還是被北京阻擋著。
更甚的是,即使現今的中國經濟已經大不如三年前的興旺,但卻仍然用極大軍事影響力恫嚇著國際,尤其是針對台灣產品的百般叼難,已呈瘋狂的地步,讓台灣產品根本無法出口。經濟一旦還是處於走不出去國際舞台的話,再多的立委席次,再多次的綠色當選總統,又有何意義呢?
雖然經過文明的民主制度,台灣已經制憲,宣告更改國號,但不解的是:不管在國內或國際,為何會帶來這麼多沒有預料到的節外生枝?不但國際對新國號,新政府,新憲政的支持意願不高,幾乎讓2012年以前所有台派的訴求有如緣木求魚地無效。為何國際會產生如此地冷漠?
答案在於台灣國成立的宣告,係採片面宣布主權獨立方式所導致的。片面宣告獨立,由ROC轉換成ROT,沒有事先處理國際上的糾纏,也導致如今不知該如何處理金門、馬祖的領土地位。畢竟2012年的大選,與現任的立法委員都有金門、馬祖居民的投票。
若說台灣成為主權國家,領土涵蓋著金門、馬祖,這是先要讓金門、馬祖的居民認同才可能的。然而,這道手續根本沒有進行,卻用台灣本島綠票選民的多數,強制金門、馬祖居民的接受。不說別的,光這點,就難讓國際對台灣主權的承認了。這終究還是解除不了北京的虎視眈眈,與華府模糊煙幕下的太極推拿。這些在全球競爭的狀況下,都讓台灣不能抬頭挺胸地活在太陽底下。
那問題難道是綠營不該贏得大選嗎?台灣不應當改國號嗎?台灣不應當制憲嗎?錯!這些都需要。但關鍵是贏得大選,正名制憲都不是讓台灣領土定位廣被承認的充分條件,而且是跳過許多必須事先完成的手續,充其量不過是當選後的政治操作,亦不是當選前的競選承諾。
換句話說,在2012年之前,DPP的候選人不應該想用取巧方式,認為先當選後,再作這些正名制憲的事,而是事先無論在國內或國際,都應該在競選期間就大力促推一旦當選後,就是要完成這些事,並且也事先提出對金門、馬祖領土與居民的主張。在這前題下的當選來完成正名制憲這些事,不但有所本,國際也才會認為這是貨真價實台灣居民的選擇。
所以關鍵是在勝選前的立場宣示,讓國際、北京與藍色選民都知道,一旦綠營勝選,就是一條嶄新的新道路,是要將台灣領土從未定位變成一清二楚的定位,不再繼續模糊。清楚明白地要求國際正視台灣領土解決方案,而不是北京、華府說了算。這個音訊要在選前就要清楚明白地拋出。這樣勝選之後,才會海闊天空,各方面都已經清楚這新政府的立場,與為台灣所訴求的路線。如此才能一上任就可以有所據地大刀闊斧地幹,而不是偷渡地走暗棋。
如今,離開2016年的大選不到一年,但眼前的迷茫與模糊依然存在,並不因為新總統的出現,新國號的正名,新制定的憲法就帶給台灣一條清楚明顯的路,主要原因是北京與華府仍然繼續以大拇指掐著已經上任三年新總統的脖子,而讓深深期待的綠票選民們除了又眼巴巴地看著新任總統的無奈之外,還需再度擔心此後每四年一次的大選結果,台灣是否又被置於出賣的櫃檯上呢?。
第二部份
時間再回到2010的現在:若上述確實是時間的倒帶,很明顯的可以推測出,即使是台灣單方面的正名、制憲都不是充分條件可以:
若要讓選民眼界大開,煥然一新,贏得2012年大選,不是僅坐上大位,而是要讓勝選能真的發揮功能,那麼2012 – 2016該如何作才能得到充分條件,使台灣一勞永逸地免於再度淪落成為政治典當品,必須從現在開始,台派大聲向內、外呼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