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神社,是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後的第二年(1869),為倒幕戰役死傷多人所建立的「東京招魂社」,後來才改為「靖國神社」。靖國神社,應該像世界上各國都有的忠烈祠或軍人公墓一樣,是各國元首互訪時總會前往祭拜的禮貌行程之一。
但,靖國神社奉祀的不僅僅是軍人,任何因為戰爭所死亡的平民也可以入祀,具有安定民心的政治效用。於是,奉祀於靖國神社的總數接近250萬人,其中二次大戰的死亡數就佔了200萬以上。根據蘇進強的資料,台灣人原日本兵則佔有二萬八千人左右,算起來大約是百分之一。
靖國神社與做為國家象徵的天皇關係這樣深,卻屬於神道教的一環,又入祀了十四位甲級戰犯,地位實在很曖昧。也難怪受到日本侵略而以韓國與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強烈反對日本首相前往參拜了。
在帝國時代,靖國神社政教合一本無可厚非,但是戰後和平憲法實施後,神道教已經脫離政府成為宗教法人。政教既已分離,面對中韓的抗議,日本政府以「宗教自由、無法可管」為由,拒絕亞洲東亞各國的激烈抗議。
從純粹法理來說,日本政府的拒絕,合乎政治學理;由日本國民的角度來說,鄰國長期抗議本國祖先,令人不解與傷心;但從政治手腕來看,日本政府顯然拙於處理戰爭的後遺症。雖然日本政府已經著手規劃國立的忠烈祠,嘗試平復抗議,但總緩不濟急。
趁著清明時分,蘇進強藉由訪日參加會議之便,順便祭拜靖國神社的台灣人原日本兵(而非甲級戰犯),套句中國話說是「血濃於水」,卻仍舊引起部分人士強烈的抗議。中國人可以「血濃於水」,台灣人不行嗎?我們還要活在六十年前的時空嗎?
抗議者顯然毫不疼惜也不願理解:一個多世紀以來,台灣擺盪於中日兩國的特殊歷史經驗。不願意承認對方的歷史經驗就罷了,竟然又片面的強迫台灣人接受其歷史經驗,並以之為高高在上的正統,這些人才是撕裂族群問題的幫兇。我們承認蔣介石跟台灣有不容否認的關係,但黃花崗烈士和台灣人民又有何瓜葛?
歷史,若不能從地理出發,那個歷史就是假的。國民黨最大的黨產,不是那幾棟大樓和鈔票,而是深植在你我腦袋中的錯亂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