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觀的毀滅與重生》-DAY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23.04.25
這不是什麼有趣或營養的文章,只是希望以記錄這樣的形式來打醒自己,去對金錢進行反思及謹慎。
26歲,北漂,工作三年,電子支付重度依賴者,還有學貸,月光族。
又到了每個月發薪水的日子了呢。
早晨抵達公司後,突然想起這件事情,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對於發薪水這件事情,我卻一點愉悅的心情都沒有,只是麻痺地點進各個信用卡的APP查看這個月應繳的費用。
「反正應該跟上個月差不多吧。」我心想,點開最常用的那張卡的APP後,卻讓我不知該作何想法才好,因為上頭所顯示的待繳金額高達22,000元,且這只是其中一張卡,我的錢包裡總共有6張卡,而我的薪水只有37,000元。
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說,看到這裡,大家腦中應該會不自覺地浮現以下的話語:「根本卡奴」、「就是自作自受呀」、「現代的年輕人怎麼這麼可悲」、「活該」......等等,沒錯,講得太好了!
因為我也是這麼想。
我好爛,但必須改變。
我試圖在腦袋中搜刮以前曾看過的理財相關影片及書籍內容,卻發現大多的資訊都是關於投資,那些招式對於零儲蓄的我來說,毫無用武之地。
先從土法煉鋼開始吧,我試著將必須支出的細項及額度試著列了出來:
  • 房租:7,500元
  • 交通:1,500元
  • 學貸:4,000元
  • 保險:6,000元
  • 電話費:1,000元
  • 定存:5,000元
  • 孝親費:3,000元
  • 日常:7,000元
  • 投資:2,000元
撇除掉定存、日常及投資是自己可以任意調配的項目之外,其餘項目皆為固定支出。
分完罐子後,對於如何確實記帳這一部分我有點苦惱,依照之前的經驗,由於支付方法及細項太多種,所以每次都東漏一筆西漏一筆的,最終還是放棄記帳了。
這次我打算嘗試只看「日常」的金額,用餘額顯示的記帳方法來再次挑戰記帳。
目前餘額:7,000元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回味著中午的約會,卻被旁邊的一道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你還剩多少錢?帳戶裡還有存款嗎?到底甚麼時候才能交家用?還真是咄咄逼人呢,九月,我說。你三月開始上班到現在,已經給你半年的時間存錢了,都這樣戶口還是沒有錢了,我都不知道你怎麼花錢的。我以前工資只有一萬多,還是得養全家。 她說的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報稅是盤點收入的季節。每月薪資差不多、生活型態也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存不到錢?怎麼回事?
Thumbnail
自從接案之後,金錢與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生活的不穩定性帶給我金錢上的焦慮和恐懼,這樣低頻的生活讓我感到內心的孤寂及匱乏感越來越強烈。然而,這段對金錢的撞牆期也成為挖掘內心的機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我逐漸找到了安全感,並重新建立了對金錢和生活的自在。
以往的我沒有記帳的習慣,總認為自己花的不多,但又為何會存不到錢?而後開始接觸了記帳這回事。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因而產生了許多半途而廢的代辦事項......記帳也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太認真,時常忘記了幾天後就產生挫敗感,認爲這個月已經失敗了,下個月再開始就好了,也因為這種
Thumbnail
本文講述作者大學時期及畢業後對於三信封理財法的具體應用,展示瞭如何在不同階段有效控制金錢開支。文章中分享了具體的開銷及儲蓄方式,旨在展示個人化的理財規劃。
到月底發現薪水不夠?離發薪日還有一段時間,而卻不知道錢花去哪裡?為什麼薪水消耗的這麼快? 理財的基礎之一就是知道你金錢的流向
Thumbnail
      你的手中有幾張信用卡?你對每張卡的繳費日都清楚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回味著中午的約會,卻被旁邊的一道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你還剩多少錢?帳戶裡還有存款嗎?到底甚麼時候才能交家用?還真是咄咄逼人呢,九月,我說。你三月開始上班到現在,已經給你半年的時間存錢了,都這樣戶口還是沒有錢了,我都不知道你怎麼花錢的。我以前工資只有一萬多,還是得養全家。 她說的
Thumbnail
金錢焦慮來自生活中的Debuff,每個月的房租、水電、餐費、手機費等等,就像不斷的扣血、扣血。
Thumbnail
別錯誤自己愛花錢的天性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記帳,還記得二十幾年前,依據記帳的結果,估計每個月應該可以只花三萬元,當然設想只要業外收入超過三萬元,就可以財富自由、順利退休。 所以,當時很著重於減少支出,總是想要挑戰自己,類似「一百元過一天」的挑戰,但省錢的策略總是宣告失敗,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報稅是盤點收入的季節。每月薪資差不多、生活型態也沒有太大變化,卻總是存不到錢?怎麼回事?
Thumbnail
自從接案之後,金錢與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曖昧。生活的不穩定性帶給我金錢上的焦慮和恐懼,這樣低頻的生活讓我感到內心的孤寂及匱乏感越來越強烈。然而,這段對金錢的撞牆期也成為挖掘內心的機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我逐漸找到了安全感,並重新建立了對金錢和生活的自在。
以往的我沒有記帳的習慣,總認為自己花的不多,但又為何會存不到錢?而後開始接觸了記帳這回事。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因而產生了許多半途而廢的代辦事項......記帳也是,一開始我並沒有太認真,時常忘記了幾天後就產生挫敗感,認爲這個月已經失敗了,下個月再開始就好了,也因為這種
Thumbnail
本文講述作者大學時期及畢業後對於三信封理財法的具體應用,展示瞭如何在不同階段有效控制金錢開支。文章中分享了具體的開銷及儲蓄方式,旨在展示個人化的理財規劃。
到月底發現薪水不夠?離發薪日還有一段時間,而卻不知道錢花去哪裡?為什麼薪水消耗的這麼快? 理財的基礎之一就是知道你金錢的流向
Thumbnail
      你的手中有幾張信用卡?你對每張卡的繳費日都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