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模型-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 潛意識會不會有觀察者效應?

接續想討論的,是有關精神分析的技術。前述曾提過,精神分析的治療目標在於使潛意識意識化,因此如何挖掘出潛意識,就是精神分析師的重要工作。主要的治療方法和技術,有自由聯想(佛洛伊德)、積極想像(榮格),以及夢境分析和防衛機轉的詮釋。

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可見的問題:如何解讀都是由分析師說了算。事實上精神分析學派之所以會被主流心理學界詬病,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它的詮釋過於主觀,缺乏理論證據。潛意識的解讀也是如此,想要證明分析師的詮釋是否正確,除了病人自陳以外沒有其他辦法,然而其一病人會受分析師的影響,其二病人的精神狀況也不一定正常,自陳的可信度存有疑慮。

有時候病人講出他的想像和夢境,分析師給出詮釋結果,你會不由自主地懷疑,病人的潛意識真是這樣想嗎?假設分析師受過嚴謹的訓練,深諳夢境原理且不輕易做出詮釋,這樣的疑慮依舊會存在——畢竟真實生命經驗往往充斥複雜的變數,能被清楚講明的單一因果線幾乎不存在,這是分析師作為外人(聆聽者)很難通盤理解的。

因此我個人傾向的治療過程,應該是分析、討論、再分析、再討論,這一點提出人際歷程理論的蘇利文(也是一名精神分析師)就給出過精確的示範。他提出了「矯正性情感經驗」,首先分析師要辨識病人的情緒和狀態,接著病人自我分析、諮商師給出詮釋,雙方就可能相同或不同的部分進行討論。在我看來這樣的分析才更能夠切中核心。

心理治療領域曾經臭名昭著的「恢復性記憶運動」,則再次驗證了詮釋與真實之間可能發生的偏離。Yalom就認為恢復性記憶運動可能導致「虛假的回憶」,當病人被治療師告知自己可能經歷過某些創傷性事件(幼年時被性侵或猥褻),但因為太過痛苦而被壓抑,病人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並從而產生虛假的回憶。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極可怕的,病人會經歷到不存在的創傷,回憶中的他人更會因此受到無辜的指控。以現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這叫做記憶的「再建構」,過去的記憶不會一成不變地停留在腦子裡,它需要偶爾浮出來回想,然而每次這個重新回想的過程都可能扭曲掉一部分細節,從而逐漸脫離原本真實的樣貌。

在精神分析師做出明確的分析以前,潛意識的內容根本無人知曉,連被分析者本人也無從了解(不然就不叫潛意識了);然而當分析師做出正確的詮釋後,該潛意識的內容便會變得明確。然而這「明確」的內容到底有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根本沒有人能說清楚。

比如Breuer分析Anna O之所以會有無法行走的症狀,是她長時間承受照顧父親的壓力,潛意識為了躲避這樣的責任(但因為不符道德而被意識拒斥),讓自己從照顧者的身分轉為病人;而Anna O的症狀在詮釋結束後馬上得到好轉,這種症狀如今在臨床上稱之為「轉化症」。

Anna O是精神分析治療相當著名的成功案例,然而Anna O本人的症狀並不止於此,還有幾項是Breuer未能解釋的,比如精神恍惚、暫時性失音,他真的全然理解了Anna O的潛意識世界嗎?還是其實他只觀察出其中一小部分,而那些未被解釋的,依舊沉在潛意識的大海裡呢?

自由聯想就像是一把未知的鑰匙,我們透過這種方式窺探潛意識的世界,但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只有當下看到的內容,又或者說被分析師引導出來的內容,至於在觀測以前,潛意識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我們並不清楚。不過我相信潛意識本身,絕對比當前已被我們所了解的部分還要更加廣闊及複雜。

(相關資料:關於Anna 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詠翰的沙龍
6會員
28內容數
黃詠翰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人總是在意「錯過了什麼」,遠大於自己已經擁有的。 有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缺少的部分就是那樣舉目可見——我們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整理出一年下來,自己到底收穫、學習了什麼;但只要幾秒,就足夠那一大堆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從腦袋裡一股腦兒衝出來。
Thumbnail
2025/01/04
人總是在意「錯過了什麼」,遠大於自己已經擁有的。 有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缺少的部分就是那樣舉目可見——我們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整理出一年下來,自己到底收穫、學習了什麼;但只要幾秒,就足夠那一大堆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從腦袋裡一股腦兒衝出來。
Thumbnail
2024/11/12
人在感受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通常會怎麼做? 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有一類人,他們選擇在痛苦的感覺出現時,把精力投注到事業上,透過發憤努力的方式,來換取生涯上的回報。他們避開自己的焦慮,得到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回首自己的人生功績,也有很多滿足跟愉悅。這種因應之道,我們統稱為「昇華」。
Thumbnail
2024/11/12
人在感受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通常會怎麼做? 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有一類人,他們選擇在痛苦的感覺出現時,把精力投注到事業上,透過發憤努力的方式,來換取生涯上的回報。他們避開自己的焦慮,得到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回首自己的人生功績,也有很多滿足跟愉悅。這種因應之道,我們統稱為「昇華」。
Thumbnail
2024/11/10
接觸客體關係到現在已經好一段時間,也聽過很多教授、老師講述這兩個人的理論,但每一次都是好像懂了,卻又有哪個說不清的地方沒有很理解。後來我發現之所以如此,在於課程總是聚焦在「內容」,即克萊恩的理論是甚麼、實務上做了甚麼;溫尼考特的理論如何、實務上又如何……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想法讓兩人發展出這樣的理論?
Thumbnail
2024/11/10
接觸客體關係到現在已經好一段時間,也聽過很多教授、老師講述這兩個人的理論,但每一次都是好像懂了,卻又有哪個說不清的地方沒有很理解。後來我發現之所以如此,在於課程總是聚焦在「內容」,即克萊恩的理論是甚麼、實務上做了甚麼;溫尼考特的理論如何、實務上又如何……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想法讓兩人發展出這樣的理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羅森費爾德有一種能理解非常不安的病人以及跟他們溝通的天賦。天生的同理心、好奇心和洞察力讓羅森費爾德能深入精神病患的心智與情感。他堅信無論患者的破壞性多麼令人難以招架,在某個地方一定存在著這個患者健康的部分,分析師和患者的任務是將它給找到。
Thumbnail
羅森費爾德有一種能理解非常不安的病人以及跟他們溝通的天賦。天生的同理心、好奇心和洞察力讓羅森費爾德能深入精神病患的心智與情感。他堅信無論患者的破壞性多麼令人難以招架,在某個地方一定存在著這個患者健康的部分,分析師和患者的任務是將它給找到。
Thumbnail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催眠,催眠是有科學根據的在『潛意識』裡探索自己、療癒自己。 或許會想更深入了解,為什麼催眠要進入『潛意識』呢? 而什麼是『潛意識』呢? 我們趕快來了解吧! 【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 提到這部份,一定要把大師搬出來才行,這是他智慧的發現。 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佛洛伊德 相信許多人
Thumbnail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催眠,催眠是有科學根據的在『潛意識』裡探索自己、療癒自己。 或許會想更深入了解,為什麼催眠要進入『潛意識』呢? 而什麼是『潛意識』呢? 我們趕快來了解吧! 【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 提到這部份,一定要把大師搬出來才行,這是他智慧的發現。 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佛洛伊德 相信許多人
Thumbnail
文:劉慧卿 具體的腦都研究不完了,再加上精神和心理,看不到,摸不到,只能經驗,只能感知。偏偏,我就是對這抽象事物有興趣。但抽象的東西,學習之難,常常在治療室中有如墬入五里霧中之感。當時就常常幻想,如果精神分析有張地圖就好了,有地圖,就不致迷路。心理治療要的不是技術手冊,應該是地圖。 榮格和其他
Thumbnail
文:劉慧卿 具體的腦都研究不完了,再加上精神和心理,看不到,摸不到,只能經驗,只能感知。偏偏,我就是對這抽象事物有興趣。但抽象的東西,學習之難,常常在治療室中有如墬入五里霧中之感。當時就常常幻想,如果精神分析有張地圖就好了,有地圖,就不致迷路。心理治療要的不是技術手冊,應該是地圖。 榮格和其他
Thumbnail
🌾 「潛意識」是我接觸身心靈療癒時,聽到過最多的關鍵字。 Google 大神搜尋 : 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
Thumbnail
🌾 「潛意識」是我接觸身心靈療癒時,聽到過最多的關鍵字。 Google 大神搜尋 : 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
Thumbnail
前世,今生。 為何要探索前世?那跟今生有什麼關係? 如果前世不一定是真的,那又如何影響今生? 療癒,是心的安放, 無論在催眠中得到的是什麼, 在此時此刻的連結, 才是真的。
Thumbnail
前世,今生。 為何要探索前世?那跟今生有什麼關係? 如果前世不一定是真的,那又如何影響今生? 療癒,是心的安放, 無論在催眠中得到的是什麼, 在此時此刻的連結, 才是真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