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心理師不筆記 #12】治療師的自我分析──談夢到個案的三重意義

更新於 2024/12/1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s the royal road to a knowledge of the unconscious activities of the mind.”

即便 120 年過去,精神分析已經發展出許多分枝與學派,但就夢的層面,大部份分析師/治療師仍是根據佛洛伊德在書中所勾勒的探究方式與理解方法去工作。

夢最根本的公式是:夢是被潛抑的願望之偽裝式滿足(dreams are disguised fulfilments of repressed wishes)。

許多時候,治療師只要帶著這個角度去思考個案的夢,加上個案的自由聯想,很有機會能一步步釐清那個潛抑且偽裝的願望是甚麼。因此,某程度而言(但實際上當然是複雜許多),由於佛洛伊德已經寫好這本解夢手冊或指藍,所以不必過多天份,治療師也能夠按部就班地去為個案解夢。

然而,如果真的把《夢的詮釋》當做操作守則,那解夢的能力、治療師的思想,必然會受到限制。原因在於,夢不只有願望(又以性和攻擊為主),當中還包含各種不同的材素,如幻想、知覺、恐懼、思想、創造性想法,甚至是榮格所說的神秘性……我們很可能會錯失這些豐富的意義。

如果我們錯失的這些意義,是跟自己的夢有關,那會不會會喚起我們更多在意與關注?

事實上,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所展示的,好一大部份都是針對他自己來作分析。他的弟子 Theodor Reik 就曾說,今天的分析師一直談個案的夢,但不再像佛洛伊德般有勇氣去詮釋、去揭示自己的夢。因此,今天我們不是來談個案的夢,而是在治療中,治療師的夢的三種意義。當然,這裡有包括我的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由於心理諮商與治療的普及化,來尋求協助的民眾的基本知識也越來越多,就像是感冒時去看醫師,人們會很熟門熟路的問:「這個藥會不會讓人想睡覺?」、「這個是不是一定在飯後吃?」、「吃這個會不會跟甚麼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同理,一些來諮商的個案會直接說他們知道諮商往往要做一段時間(見【心理師不筆記 #05】)
我想像老一輩人去獲取資訊的方式,如要看醫生,就他們會先從身邊親友的實例和評價開始評估,然後帶著「我聽說你治療過許多病人」的角度前往求診。 在網路時代的今天,人們可能是看了醫生的某篇文章、一個廣告、一張肌肉照,或高段數一點,是一個互動性質的 youtube 影片內玩著小心機的清涼活動,總之,各種吸睛
為你而言,心理諮商的最根本功用是甚麼呢? 今天諮商強調的是在心理師的專業與陪伴下達成「自我探索」或「自我覺察」,代表一些情緒或想法對個人來說是處於陌生、待發現、未被了解的狀態。去探究這些情緒或想法,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是最根本的「療效」,即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神入(同理,empathy),讓
你有沒有去推拿店、中醫針灸或美容院的經驗?你會否經驗到,有時候就算沒有要求特定的師傅、醫師或技師,也沒有偏好躺在哪一張床上接受服務,但只要對一個空間、位置、或人物有了一兩次不錯的感受,我們就有了「傾向」(用第二間房間、躺最裡面的床、習慣那個燈光或音樂的氣氛)。
近年台北及不少縣市都有大量的心理諮商所/治療所新開業,許多心理師想要成為單靠接演講和自由接諮商個案來賺取生活的(行動)心理師;在更基層的,即針對考上諮商所(以及畢業後的心理師國考)的補習班開班不斷,都讓心理諮商(治療)迅速以一個光鮮亮麗的新型職業選項的方式來到一般民眾眼前。
沉默,於是思考開始。往往在個案保持沉默的瞬間,心理師才發現伴隨說話的互動本身,原來並非理所當然的。 沉默的意義千百種,在了解以前就作出介入的回應亦千百種,但當中的一大部份只是時機未成熟的干擾,即心理師(甚至是個案本身)受不了這個沉默的一次逃離。 在以往的精神分析操作中,治療師在不知道要回應甚麼的時候
由於心理諮商與治療的普及化,來尋求協助的民眾的基本知識也越來越多,就像是感冒時去看醫師,人們會很熟門熟路的問:「這個藥會不會讓人想睡覺?」、「這個是不是一定在飯後吃?」、「吃這個會不會跟甚麼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同理,一些來諮商的個案會直接說他們知道諮商往往要做一段時間(見【心理師不筆記 #05】)
我想像老一輩人去獲取資訊的方式,如要看醫生,就他們會先從身邊親友的實例和評價開始評估,然後帶著「我聽說你治療過許多病人」的角度前往求診。 在網路時代的今天,人們可能是看了醫生的某篇文章、一個廣告、一張肌肉照,或高段數一點,是一個互動性質的 youtube 影片內玩著小心機的清涼活動,總之,各種吸睛
為你而言,心理諮商的最根本功用是甚麼呢? 今天諮商強調的是在心理師的專業與陪伴下達成「自我探索」或「自我覺察」,代表一些情緒或想法對個人來說是處於陌生、待發現、未被了解的狀態。去探究這些情緒或想法,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是最根本的「療效」,即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神入(同理,empathy),讓
你有沒有去推拿店、中醫針灸或美容院的經驗?你會否經驗到,有時候就算沒有要求特定的師傅、醫師或技師,也沒有偏好躺在哪一張床上接受服務,但只要對一個空間、位置、或人物有了一兩次不錯的感受,我們就有了「傾向」(用第二間房間、躺最裡面的床、習慣那個燈光或音樂的氣氛)。
近年台北及不少縣市都有大量的心理諮商所/治療所新開業,許多心理師想要成為單靠接演講和自由接諮商個案來賺取生活的(行動)心理師;在更基層的,即針對考上諮商所(以及畢業後的心理師國考)的補習班開班不斷,都讓心理諮商(治療)迅速以一個光鮮亮麗的新型職業選項的方式來到一般民眾眼前。
沉默,於是思考開始。往往在個案保持沉默的瞬間,心理師才發現伴隨說話的互動本身,原來並非理所當然的。 沉默的意義千百種,在了解以前就作出介入的回應亦千百種,但當中的一大部份只是時機未成熟的干擾,即心理師(甚至是個案本身)受不了這個沉默的一次逃離。 在以往的精神分析操作中,治療師在不知道要回應甚麼的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近年來,身心靈課程受到廣泛關注,許多人因生活壓力而尋求逃避,但真正的需求能否在這些課程中得到滿足?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的定義、其可能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課程。文章還分析了課程的潛在價值和風險,並提供了對於身心靈與心理治療的不同看法,希望讀者能更清楚瞭解這一領域,並謹慎選擇相關課程。
Thumbnail
期待一位心理師能保持絕對的中立客觀,化為一片純粹的空白屏幕是很難成立的。回頭來看,我認為在諮商之中,空白屏幕的概念應是在於維持一定的架構,以創造一個有利於覺察的環境;以及心理師能時刻對自己保持覺察,減少反移情與價值強加造成的影響與傷害。
Thumbnail
 名校大學生交往指南 一、「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自己很努力」:觀察名單 二、「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努力,家人提供支援也相當重要」:優秀,可深入交往 三、「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也有接觸各方的資源與幫助」:極品,趕快在一起 四、「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很努力,其他沒有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師如何在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情況下撰寫文章。從經營個人品牌到滿足受眾需求,提出了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替代方案。強調專注於受眾的需求而不是個案報告,並探討了通則和個案報告之間的區別。同時,提出了使用受眾視角、知識加經驗創造新邏輯思維以及跨領域應用知識的方法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因為每個人對於友誼的標準和價值觀可能都不同,而且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有所不同。 然而,以下是一些過去諮商案例中總結出來的九種人,建議你遠離他/她們,讓你的人生更幸福: 不誠實:如果一個男生或女生經常撒謊或隱瞞事實,人們可能會感到不信任他,因此可能會不想和他/她成為朋友。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這是一個社區心理師能否接地氣的關鍵點。這可能要從學校教育開始講起了,特別是在研究所的期間,碩士論文是自己的研究,可以推論自己的結論,然而一篇論文從前面的文獻回顧開始,就是在一個「隱形框架」之中,應用既有的知識作延伸的研究,這些文獻回顧都是為了我們自己論文所作的打底工作,他們如何設計實驗、問卷調查..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糟心事,可能是工作或感情,因為自己或環境的資源有限,在相互的配合或競爭中,就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狀態。 不公平,是容易引起人們氣憤情緒的開關。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每個人或許可以接受拿到的少,但不能接受拿到的多,卻不公平。 例如: 因為主管喜歡聽好聽、馬屁的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近年來,身心靈課程受到廣泛關注,許多人因生活壓力而尋求逃避,但真正的需求能否在這些課程中得到滿足?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的定義、其可能與心理健康的關聯,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課程。文章還分析了課程的潛在價值和風險,並提供了對於身心靈與心理治療的不同看法,希望讀者能更清楚瞭解這一領域,並謹慎選擇相關課程。
Thumbnail
期待一位心理師能保持絕對的中立客觀,化為一片純粹的空白屏幕是很難成立的。回頭來看,我認為在諮商之中,空白屏幕的概念應是在於維持一定的架構,以創造一個有利於覺察的環境;以及心理師能時刻對自己保持覺察,減少反移情與價值強加造成的影響與傷害。
Thumbnail
 名校大學生交往指南 一、「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自己很努力」:觀察名單 二、「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努力,家人提供支援也相當重要」:優秀,可深入交往 三、「我能考上名校,不只是自己家庭環境,成長過程中也有接觸各方的資源與幫助」:極品,趕快在一起 四、「我能考上名校是因為我很努力,其他沒有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師如何在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情況下撰寫文章。從經營個人品牌到滿足受眾需求,提出了不揭露個案資料的替代方案。強調專注於受眾的需求而不是個案報告,並探討了通則和個案報告之間的區別。同時,提出了使用受眾視角、知識加經驗創造新邏輯思維以及跨領域應用知識的方法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因為每個人對於友誼的標準和價值觀可能都不同,而且不同的人與不同的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有所不同。 然而,以下是一些過去諮商案例中總結出來的九種人,建議你遠離他/她們,讓你的人生更幸福: 不誠實:如果一個男生或女生經常撒謊或隱瞞事實,人們可能會感到不信任他,因此可能會不想和他/她成為朋友。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這是一個社區心理師能否接地氣的關鍵點。這可能要從學校教育開始講起了,特別是在研究所的期間,碩士論文是自己的研究,可以推論自己的結論,然而一篇論文從前面的文獻回顧開始,就是在一個「隱形框架」之中,應用既有的知識作延伸的研究,這些文獻回顧都是為了我們自己論文所作的打底工作,他們如何設計實驗、問卷調查..
Thumbnail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糟心事,可能是工作或感情,因為自己或環境的資源有限,在相互的配合或競爭中,就可能產生不公平的狀態。 不公平,是容易引起人們氣憤情緒的開關。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每個人或許可以接受拿到的少,但不能接受拿到的多,卻不公平。 例如: 因為主管喜歡聽好聽、馬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