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寫給自學出版的基礎功:編輯其實是資料的處理整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對於「編輯」這個職務,太多人誤會是只要會「作文」就好。比起「很會作文」或對「文字有一定的敏銳度」之外,編輯最重要的應該是對於「一本書」所需要的內容,有著非常強大的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
比如說,要把一個作家散落在各個專欄的文字結集成冊,得要知道如何分類,並且思考不同主題的內容能不能放在同一本書?若放在同一本書裡,它們的前後順序,是否在篇章裡能夠有節奏、有系統、有邏輯性的串接,而不至於會有「打斷閱讀」的斷點,或者即使是不同主題,也可以透過小小的章名頁、篇名頁去分類,而在閱讀的斷點告訴讀者:「嘿!我們接下來要換主題囉!」(若在廣播電視裡,有時候會以「廣告」作為一個斷點。)
或者,有些時候一本書的內容是由編輯與作者一起討論的:這本書要寫什麼?內容應該有哪些,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就像文章有「起承轉合」,那麼一本書也一定有它的起承轉合,如何開始、怎麼進行、結束在哪裡⋯⋯
自學出版或沒有專業的出版經驗的,最容易遇到的問題不是「文字好不好」這件事,而是沒有資料整合的能力。(文字不夠好還是可以出書啦,會不會賣而已啦!)就別說其他相關的文字處理的能力了,比如說:文字的潤飾、訂正、標點的使用,版面上需要留意的橫轉直、避頭點孤行、標點是否過寬或過擠,以及用字的大小,版心的位置,要不要有頁眉,是否要留白?有沒有統一左頁或右頁起⋯⋯諸如此類的細節很多沒有受過專業編輯的訓練的人都不會留意,而這些文字上的細節,也多半與資料處理整合相關。
對很多半路出家或是「突然想做一本書」的人來說,被要求留意極細節的部分,經常會感覺「做書幹嘛那麼龜毛」?啊不是像在word排一排,照片拉一拉,標題設一設,粗體點一下就有,圖片有就好了幹嘛管它什麼解析度,封面幹嘛算幾公分,書背到底要多厚,出血要多少,PDF可以印不就好了/電子書生得出epub不就好了⋯⋯
如果沒有「從頭」開始去理解「出版是怎麼一回事」,那麼,確實「可以印」「生得出epub」就可以了。但是,為什麼要要求那麼多細節呢?除了可以更專業的成為一個「出版的人」之外,更重要的事是:
一旦你將這些資料整理整合的能力融會貫通後,會讓你在產出結果的過程裡,更流暢的進行,並且減少走那些浪費時間和溝通不良的冤枉路。也當然,你把資料處理整合過,你就比較不會出錯,就算出錯了,你也會因為前期有過資料處理整合的過程,你要找出錯誤,就會更快速!(以電子書的epub來說,需要經過EPUB-Checker這軟體的驗證,你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越強,越能一次過關的驗證生成。)
*事實上,很多行業都是仰賴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來運行的,以出版界來說,行銷也非常需要,另外像人脈經營其實也是!(你需要知道你在什麼時候可以找誰,解決你手上需要解決的事。)
每一次接案,案主總是問我:這個你需要多少時間?我的答案從來都是:「你東西給齊來,越齊越快。」而他們接著會問:那你的收費如何?我的答案跟很多人不太一樣:「看你東西給來的完整度,越完整花的時間越少,錢不是問題,時間才是!」(半小時能做好的東西跟五天能做好的東西,價碼是不一樣的。)
而什麼是「東西給齊來」?就一本書而言會有這些東西:*天殺的為什麼我覺得這些事我寫過八百萬次了。
一,封面圖檔或設計方向。
紙本書會是「全書封」意指從書封、折口、書背、書底,而電子書只會有「正封」(正面封面的意思),但近期做的電子書,也會將書底從全書封切下來,放到電子書的最後一頁。
圖檔不要超過三張,然後跟設計說:你幫我挑。三張可以做三個範本,但給十張是怎麼回事?你都抓不準你自己的方向是什麼了,要設計掐指一算當你腦裡的蟲嗎?
圖檔的解析度要對:不論電子書或紙本書,所有的圖都請用300dpi,紙本書需要CMYK且需要留出血邊;電子書要RGB,用出血。
書封上要放的字:作者譯者繪者名、書名副書名(或加中英文)
書背上要放的字:通常就是書封上的字加上書系的名稱(最上面)與出版社的logo(最下面)
書底上要放的字:會有文案、條碼、出版社的logo。
書封要不要有書腰(有些印書封的紙的邊邊會剩,就會拿來做書腰),書腰要放什麼文字?(通常推薦人會放在書腰上。)
書封要不要有折口?通常書封折口會放作者與譯者簡介(書封設計也會將自己的訊息落在這個折口的最下方)而書底折口多半會放作者的舊作簡介。
二,內文的文字與圖檔。
內文的東西依順序會是:書名頁(通常會拿書封來放,拿掉書名以外的字;有些會再加放書系頁,寶瓶文化的書常見)、致謝辭*、目錄、序*、各界好評*、章名頁*、篇名頁*、內文開始
(*不是每本都有,致謝辭、目錄、序、各界好評,順序不一定。)
內文是要至少三校過的。(科科,現在業界都不校那麼多次了吧!)圖檔的規則跟書封一樣。
這個部分就非常仰賴「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把內文的級別(大標,副標,中標,小標,引文,內文,注釋,粗體,斜體,宋體,楷體,說明,內文編按文⋯⋯)與相對應的圖檔分好,真的是一個編輯最基本最基本的功力了。
but,這裡有個很重要的but,編輯只需要給文字檔就好,不用雞婆地在word弄好「大標,副標,中標,小標,引文,內文,注釋,粗體,斜體,宋體,楷體⋯⋯」這種細節,因為叫進去排版軟體全部都是純文字而已。
正確處理內文的方式是
<H1>大標<H1>
<H2>中標<H2>
<H3>小標<H3>
<H4>副標<H4>
<ch>這段是引文<ch>
<b>這裡粗體<b>
以此類推,內文就不用特別標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word上拉得很爽的文字格式,不同電腦開啟看的就會不一樣,有時候根本看不出來你大中小標的差別,也就容易標錯!
*其中的<H1>、<ch>要怎麼命名隨你便,但要整理好它們各自代表什麼意思即可。
三,落版單
一本書假設有160頁,要寫清楚第幾頁是什麼東西。當然,你要會算多少字會走幾頁。電子書沒有這個問題,但電子書需要正確的順序,例如:書封,書名頁,作者簡介,書籍簡介,目錄,章名頁,篇名頁,內文,版權頁,書底⋯⋯
不論你是要做紙本書、電子書,你只要擁有「做好上面幾點的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那麼,你應該就能好好的做出一本書了;不論是之後你要自己排版/製作電子書或是請別人排版/製作電子書,都能幫助自己有更好的邏輯,不會東漏西漏的總是遇到問題需要再花時間去解決。
更重要的是,這個資料處理整合的能力訓練起來,你做其他事都會更有系統的去處理手邊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總是有先後順序,而它需要有一定的訓練;而這樣的訓練也會讓你在過程中,發現很多以前你認為「做書幹嘛那麼龜毛」的細節:原來,這樣做,比較快!原來,這樣的龜毛,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原來,早下班、不加班,不是夢!(科科)
*這系列可以改成「其實,加班是自找的,因為你從來不注重細節!」
做書其實滿好玩的,我致立於把最好的方法寫出來,讓做書更省力省時一點,生活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做很多有趣的事。但時間需要從很多細節去省下來。用對方法,你就會有更多時間生活,而不是抱怨工作做不完。(起碼,你要能做到自己的部分能替自己減少時間工作,減少情緒抱怨。)
圖:20160627大阪枚方蔦屋書店,Canon EOSM3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99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自己、工作、經營自媒體、書籍設計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8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來吧!把它學好來,自己從無到有不用依賴轉檔做出一本電子書,真的,不是,難事!
你得把這些微不足道,一項一項做好,在這過程中,你會越來越駕輕就熟,你會越來越游刃有餘,你會做得比別人快,你會做得比別人好,你會花最少的時間去完成這些微不足道,最後你可能賺不了太多錢,但那些錢也足夠你往人生下一階段攀爬、前進。
去懂得自己合作上會遇到其他職務的細節是件必然的事!也因為懂得與理解,那些龜毛難搞的堅持與固執,才能有更好的磨合,工作起來順暢、合作起來愉快,才不會花大把的時間在抱怨工作、厭世人生!(工作快快做好,快點去玩不好嗎?)
能夠把主版設定好的設計師,也要有很好的版面規劃的能力,以及要有對所接收到的內容資料有一定的敏銳度做出最好的拆解與歸納,才能設定出最符合一本書或是一個文宣的版面及規則!
不要抱怨加班加到死了!去找找自己工作上是不是缺少了什麼專業知識拖垮自己拿來生活的時間;去想想還能把什麼東西學起來連同工作步驟流程都做有邏輯的整併,讓自己在工作之餘還有很多餘裕去做想做的事,你就不會覺得工作是一件多麼厭世的事!
用對方法工作,你就不會那麼討厭工作;思考如何提升效率,你才會有更多時間生活!(時間,都是自己找出來的,共勉之!)
來吧!把它學好來,自己從無到有不用依賴轉檔做出一本電子書,真的,不是,難事!
你得把這些微不足道,一項一項做好,在這過程中,你會越來越駕輕就熟,你會越來越游刃有餘,你會做得比別人快,你會做得比別人好,你會花最少的時間去完成這些微不足道,最後你可能賺不了太多錢,但那些錢也足夠你往人生下一階段攀爬、前進。
去懂得自己合作上會遇到其他職務的細節是件必然的事!也因為懂得與理解,那些龜毛難搞的堅持與固執,才能有更好的磨合,工作起來順暢、合作起來愉快,才不會花大把的時間在抱怨工作、厭世人生!(工作快快做好,快點去玩不好嗎?)
能夠把主版設定好的設計師,也要有很好的版面規劃的能力,以及要有對所接收到的內容資料有一定的敏銳度做出最好的拆解與歸納,才能設定出最符合一本書或是一個文宣的版面及規則!
不要抱怨加班加到死了!去找找自己工作上是不是缺少了什麼專業知識拖垮自己拿來生活的時間;去想想還能把什麼東西學起來連同工作步驟流程都做有邏輯的整併,讓自己在工作之餘還有很多餘裕去做想做的事,你就不會覺得工作是一件多麼厭世的事!
用對方法工作,你就不會那麼討厭工作;思考如何提升效率,你才會有更多時間生活!(時間,都是自己找出來的,共勉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貴安,這篇來簡單推廣「校稿」這件事。   校稿,不單單只是「抓錯」、「校正」、「修潤」、「閱讀」的行為,而是一種轉換作者與讀者視角的思考、一種全方位的分析、一種精益求精的過程、一種吹毛求疵的堅持。   如果要我說,校稿的缺點是什麼,那我能想到的唯一,即是「很花時間」。   作品非一日可成,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校稿是圖書編輯中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討校對的意義、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內容涵蓋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排版錯誤、統一體例、內容查核及校對的流程。文章強調了校對工作的瑣碎性,以及其對出版品質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撰寫書評是個很好練習輸入、思考及輸出的做法。而撰寫書評的過程對於主題知識的積累,對於被看見其實有很大的幫助。擔任「樂寫網」書評作者的我,每個月都會幫PUBU電子書平台撰寫策略、創新及知識變現等相關書籍的書評,也開始有出版社行銷編輯的邀約,有機會推薦一些不錯的書籍。
Thumbnail
作為一名創作者,我們在完成設計作品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看到它在印刷品上呈現出色。 為了確保設計能夠完美呈現,我們需要掌握完稿檔案的基本知識。首先要為各位介紹的就是Illustrator,這個製作萬能的工具,真可謂是設計師的得力助手。無論是製作『單張印刷品』還是複雜的『多頁印刷品』,甚至是『軋型加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貴安,這篇來簡單推廣「校稿」這件事。   校稿,不單單只是「抓錯」、「校正」、「修潤」、「閱讀」的行為,而是一種轉換作者與讀者視角的思考、一種全方位的分析、一種精益求精的過程、一種吹毛求疵的堅持。   如果要我說,校稿的缺點是什麼,那我能想到的唯一,即是「很花時間」。   作品非一日可成,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校稿是圖書編輯中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討校對的意義、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內容涵蓋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排版錯誤、統一體例、內容查核及校對的流程。文章強調了校對工作的瑣碎性,以及其對出版品質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撰寫書評是個很好練習輸入、思考及輸出的做法。而撰寫書評的過程對於主題知識的積累,對於被看見其實有很大的幫助。擔任「樂寫網」書評作者的我,每個月都會幫PUBU電子書平台撰寫策略、創新及知識變現等相關書籍的書評,也開始有出版社行銷編輯的邀約,有機會推薦一些不錯的書籍。
Thumbnail
作為一名創作者,我們在完成設計作品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看到它在印刷品上呈現出色。 為了確保設計能夠完美呈現,我們需要掌握完稿檔案的基本知識。首先要為各位介紹的就是Illustrator,這個製作萬能的工具,真可謂是設計師的得力助手。無論是製作『單張印刷品』還是複雜的『多頁印刷品』,甚至是『軋型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