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是2段關於宗教的文字。
其一,是《譯經史論集》的引文,雖然原書不是要說這個;
《十住毘婆沙論》:
「又出家之人若行財施,則妨餘善,又妨行遠離阿練若、處空閑林澤。出家之人若樂財施,悉妨修行,如是等事。若行財施,必至聚落與白衣從事,多有言說;若不從事,無由得財。若出入聚落,見聞聲色,諸根難攝,發起三毒,又於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心薄。又與白衣從事,利養垢染,發起愛恚慳嫉煩惱。唯以心思惟力而自抑制,心志弱者,或不自制,或乃致死。或得死等諸惱苦患,貪著五欲,捨戒還俗,故名為死。或能反戒,多起重罪,是名死等諸惱苦患。」
大意是說:
如果出家人以財物施捨於人,也就是去做「慈善」事業,
就會妨害其他善行,
會妨害出家人獨處清靜,會妨害自身的修行。
具體地說,如果出家人搞慈善,
不免要和在家之人合作,講東講西,不然就募不到錢;
但這樣見聞聲色,就容易引發欲望,引起三毒煩惱,
不利於修行。
對此,只能以心克制,但心志弱者往往就克制不住,
貪著欲望,甚至破戒還俗。
因此,
出家人不應行「財施」。
這個,似乎正可以作為看待慈濟事件的經典依據啊。
其二,是《榮格自傳》談到:
「基督教的情況是:世界的種種罪惡就是苦楚的根源,因而基督徒受苦是普遍的結果。這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個問題:誰應該為這些罪惡擔起責任呢?歸根究底,創造這個世界及這些罪惡的正是上帝本人,因此,為了替人類的命運受苦,祂變成了基督。」
所以原來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是他的自贖啊。
這個想法還蠻有趣的。
這個,似乎也可以作為看待一神教的心理學依據啊。
不過,關於宗教的話題,還是說到這裡就好吧。
××××××
與宗教無關,《榮格自傳》對於科技革新的看法:
「整體而言,這些改革根本不會使人們生活得更美滿幸福。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像生活中追求更高速度的通訊,是裹著糖衣騙人的毒藥,這種高速通訊讓人不舒服地加快生活的節奏,留給我們的則是前所未有更少的時間。正像古時的大師們常常掛在口頭上的:『只有魔鬼才會匆匆忙忙。』」
看了一下版權頁,這本書出版於1961年啊!
榮格在半世紀之前早就預見所謂科技、
特別是通訊科技的發展,根本沒有為人類帶來任何好處了。
所以,
我堅持不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對的。
事實上,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電子郵件、沒有資料庫,
一切都很不方便,我們也就可以慢慢來,
拖個好幾年再寫一篇論文就好了。
不是嗎?
「只有魔鬼才會匆匆忙忙。」
××××××
也跟宗教無關,但好像跟科技有點關係:
昨天聽音樂時,
發現Louis Armstrong的「Satch Plays Fats- The Music of Fats Waller」這張,
為什麼第8首Ain't Misbehavin',
和第9首(What Did I Do to Be So) Black and Blue,
曲名雖是這樣,但內容正好顛倒過來了?
想必是從CD轉成MP3時,
自動抓曲目時發生錯誤了吧。
科技很方便,但也很不方便。
但想不到我爵士樂隨便聽著,
竟然也認得出Ain't Misbehavin'這樣的名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