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費大戰勝出的徐巧芯,代表了甚麼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國民黨2024的立委候選人上個月陸續進行初選,由於國民黨在上次初選沒有採用黨員投票。所以原本很多黨內的新生代民代,以為這次也是全民調。

結果這次台北市初選卻出乎某些人意外,有些區採用加計黨員投票,有些區則全民調。感覺就像因人設事。

實際上黨員投票,在民主國家本來就是很奇怪的設計。又不是選黨主席,民意代表的初選卻考慮黨員民調?難道黨意高於民意?

難怪連泛藍很多自己人,都不認同?

當然有人會說,全民調會有敵營搗亂(指反對黨的支持者會挑弱的投)。

但事實上,這個問題,任何政黨都會面對到。民進黨有些選區,也曾因此出現初選意外落馬的情況。但這也不是支持黨員投票的理由

有很多人建議採美國的公辦初選。不過美國的公辦初選都不是每一州都如此,何況台灣也不是完全的兩大黨制,公辦初選很難整合同政治光譜但不同政黨的人。

不論如何,全民調還是在取捨各方意見後,最多數民主國家政黨選擇的方式。

raw-image


這次合計黨員投票,徐巧依然芯勝出,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層意義:

一、民心思變。

本來多數人預測徐巧芯或許能在民調勝出,但黨員投票會輸。

結果居然徐巧芯連黨員投票都贏了(贏1票已經很難得)。

很多人解讀是世代交替,我個人倒認為是人民已經厭倦了老面孔。

「民心思變」。

放眼全國藍綠初選。很多現任立委都在初選中落選了。而且和年齡無關。

王世堅贏何志偉,台東賴坤成贏劉櫂豪等等,這都是老贏少。

筆者解讀,是民眾已經厭倦了「老面孔」,和年輕與否無關。一些沒有明確政績,爭議不斷的「老政客」將逐漸被人民淘汰。


二、越來越多國民黨的年輕人成為民代,和年輕人的距離越來越近。

過去國民黨民代跟官員就是給人官僚味道重,暮氣沉沉,感覺很養尊處優,和人民有一大段距離。

筆者舉例,2020年國民黨立委不滿監察院人事名單,要霸佔立法院抗議,居然要求開燈、開冷氣?

對比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學生抗議可是在太陽底下靜坐。

當然季節略有不同,太陽花是在3月-4月,監察院名單則是6月底。不過相信在太陽底下,肯定也不會比室內舒服。

先不論誰的主張是對或錯。國民黨過去的政治人物就是給人這種嬌生慣養的觀感。這樣的政黨,當然很難被年輕人喜歡。

國民黨當然知道這個問題。過去一直有青年部、青工會等組織。不過由於國民黨以前一直都是選舉佔據優勢,這些年輕人只能等到起碼中年,才有機會參政。但2014年後,除了一些政二代投入之外,從地方到中央,陸續有很多落選的民代,便順勢交棒給年輕助理,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歷練過的年輕官員,投入民代選舉等等。

現在的國民黨民代,已經越來越年輕化,而且熟悉網路操作,和年輕人的距離也不像過去那麼遠。而且有一就有二,未來會有更多「徐巧芯們」投入選戰之中。


三、新型態的媒體操作也就是空戰在選戰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

未來的政治人物想跟過去一樣依賴傳統的陸戰,想要勝選,可能越來越難。

國民黨過去也不習慣所謂的空戰,而是依賴陸戰。

所謂的空戰,泛指「各種網路操作」。從與網民攻防論戰、帶風向,梗圖製作等等新媒體操作。

陸戰,則是地方組織戰。好一點的就是勤作選民服務,深切去了解地方選民的需求,並提出相關政策等等。也有另一種方式就是地方綁樁,也就是和特定地方利益團體綁定利益交換。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即使是50歲以上的中生代,也懂得擅用網路。

就連去年民進黨敗選,也曾經歸咎於「抖音」。指抖音有大量對民進黨不利的短影片。顯然短影片的操作,民進黨的側翼也不熟悉。當然可能也跟抖音是中國大陸的產品有關。

不論如何,「徐巧芯們」的存在無疑像是給了國民黨震撼教育,也給了民進黨震撼教育。徐巧芯在確認勝出後, 公布的民進黨候選人許淑華相簿,打得許淑華用「慈悲沒有敵人」來對一個「政敵」喊話。

不只是徐巧芯一個,還有好幾個國民黨民代,除了多次亮眼的網路爆料之外,和綠贏側翼論戰,導致綠營側翼多次翻車。即使空戰出色,就連陸戰也積極投入,和選民越來越親近。

就以徐巧芯為例,松信區大概有5千個黨員,黨員投票可是除了電話拜票,如果對方有接電話,還親自去按鈴拜票。這種「勤奮」很難不讓人感動。

結論

在以上三個因素的加速下,可能會大幅加快國民黨的新陳代謝,是否能就此扭轉國民黨過去缺乏對年輕選民的吸引力,還值得觀察。不過隨著國民黨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選舉,以及民眾黨的存在,甚至壯大,民進黨想像過去一樣單純依靠國民黨散發腐朽的氣息,而反向吸引年輕選民的優勢,可能會越來越不如意。

筆者也期待國民黨可以就此丟棄「黨員投票」這種過去威權時代遺留的陋習,更像個「正常」政黨。

同時,筆者也要點出問題,國民黨過去還給人感覺遇到問題軟趴趴,一個個對外「溫良恭儉讓」?結果反而是外鬥外行,只有內鬥內行。

這一點在趙少康組成的「戰鬥藍」興起之下,形象有稍微扭轉,徐巧芯也是其中一員。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只解決了一半,雖然看似能戰,但是依然都是在搶「優勢選區」。號稱亮眼的戰鬥藍入選的民代名單,可沒多少出自「艱困選區」。就連本文主角徐巧芯搶的也是藍營具有優勢的松信區。真的敢戰嗎?也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fireloam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alphajperspectiv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楚焱堯的沙龍
105會員
124內容數
楚焱堯(Neil),現為台灣夯創業電商育成顧問,擔任勞動部電商講師。熟悉領域為電商經營、產業分析及時事評論。 為國內少數具有實際操作的實戰派電商講師。曾帶領台灣女裝品牌從每年數百萬營收,兩年內成長為破億的公司。轉戰大陸電商市場,創下全大陸淘寶天貓店單日單店第27名佳績。
楚焱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1
過完年後,果然各黨就戰鬥位置,一致將炮口對內! 各黨內鬥開始,從幾個跡象可以看得出來,年前立法院長掮客演變司法問題,年後自由時報連三天批唐鳳,而民眾黨楊寶楨哭辭黨職,國民黨正副院長及總召人選一度也曾有爭議。 本文將就三黨目前內鬥趨勢,討論可能的發展,包含民進黨的清算,柯文哲最大柯黑出現可能等等。
Thumbnail
2024/02/21
過完年後,果然各黨就戰鬥位置,一致將炮口對內! 各黨內鬥開始,從幾個跡象可以看得出來,年前立法院長掮客演變司法問題,年後自由時報連三天批唐鳳,而民眾黨楊寶楨哭辭黨職,國民黨正副院長及總召人選一度也曾有爭議。 本文將就三黨目前內鬥趨勢,討論可能的發展,包含民進黨的清算,柯文哲最大柯黑出現可能等等。
Thumbnail
2024/01/18
台灣大選結束,不論是誰當選,今年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原因是因為當前有很多國際情勢影響有關,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整理了今(2024)年國際會有哪些影響台灣的重大變局。包含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大選年、兩岸局勢等等。
Thumbnail
2024/01/18
台灣大選結束,不論是誰當選,今年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原因是因為當前有很多國際情勢影響有關,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是如此。 本文整理了今(2024)年國際會有哪些影響台灣的重大變局。包含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大選年、兩岸局勢等等。
Thumbnail
2024/01/17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束,三黨或許都不滿意,但是各有所失,各有所得。 民進黨贏得總統,民眾黨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國民黨固然總統輸了,但是在國會席次大有斬獲,在不少地區斬斷未來民進黨的潛在縣市長人選 民進黨的立委大幅換血,黨內派系的勢力也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民進黨選後各派系的勢力消長。
Thumbnail
2024/01/17
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結束,三黨或許都不滿意,但是各有所失,各有所得。 民進黨贏得總統,民眾黨成為立法院關鍵少數,國民黨固然總統輸了,但是在國會席次大有斬獲,在不少地區斬斷未來民進黨的潛在縣市長人選 民進黨的立委大幅換血,黨內派系的勢力也大洗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民進黨選後各派系的勢力消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週概略的提到,設定邪惡大魔王的便利,讓台灣繼續走回對立的路線,導致左右思想無法出現。那怎麼去看待,在太陽花後各種新興政黨,以及傳統大黨,其選民的階層屬性究竟怎麼回事? 若我們從議題開始切入,會發現各黨的政治路數如此詭異,執政黨不像在執政,在野黨不似在野黨,小黨狂吹自己是最大黨。 
Thumbnail
上週概略的提到,設定邪惡大魔王的便利,讓台灣繼續走回對立的路線,導致左右思想無法出現。那怎麼去看待,在太陽花後各種新興政黨,以及傳統大黨,其選民的階層屬性究竟怎麼回事? 若我們從議題開始切入,會發現各黨的政治路數如此詭異,執政黨不像在執政,在野黨不似在野黨,小黨狂吹自己是最大黨。 
Thumbnail
簡言之,黨組織缺錢,透過台商慢慢滲透成功,在提名階段動手腳,讓親美派人士一一中箭落馬。基層支持者深信德行論,但資訊戰讓他們只接受到仇恨與極化新聞,焦躁感讓支持者逼迫政治人物做出不願意的行為。劣幣逐良幣,留下的是連政治工作都懶的人,反正支持者透過新聞講幾句就信,那直接站在極化端就好,越極端就越能贏啊。
Thumbnail
簡言之,黨組織缺錢,透過台商慢慢滲透成功,在提名階段動手腳,讓親美派人士一一中箭落馬。基層支持者深信德行論,但資訊戰讓他們只接受到仇恨與極化新聞,焦躁感讓支持者逼迫政治人物做出不願意的行為。劣幣逐良幣,留下的是連政治工作都懶的人,反正支持者透過新聞講幾句就信,那直接站在極化端就好,越極端就越能贏啊。
Thumbnail
很多人解讀徐巧芯連黨員投票都贏費鴻泰是因為世代交替,筆者倒認為是「民心思變」。人民已經厭倦了老面孔。 同時還代表了背後的三個意義。都在本文的說明之中。
Thumbnail
很多人解讀徐巧芯連黨員投票都贏費鴻泰是因為世代交替,筆者倒認為是「民心思變」。人民已經厭倦了老面孔。 同時還代表了背後的三個意義。都在本文的說明之中。
Thumbnail
想要收成,那就下田弄髒手;想要救世,那走出象牙塔、去了解人群。在邊上喊加油,那只是喊一個寂寞。
Thumbnail
想要收成,那就下田弄髒手;想要救世,那走出象牙塔、去了解人群。在邊上喊加油,那只是喊一個寂寞。
Thumbnail
[亞洲週刊]曾經嘲諷2020年的台灣蔡英文政府是民選的[威權獨裁]政府,但是主編還不知道選票也是以[詐術]騙來的,暗中[增減票]使總統失去正當性,連代表民意的立法委員都不是完全由選民一票一票投出的選票甄選出來的正牌軍,而是濫竽充數的民(進黨)意代表,當局票要作給誰誰當委員,把民主選舉當成囊中物,師法
Thumbnail
[亞洲週刊]曾經嘲諷2020年的台灣蔡英文政府是民選的[威權獨裁]政府,但是主編還不知道選票也是以[詐術]騙來的,暗中[增減票]使總統失去正當性,連代表民意的立法委員都不是完全由選民一票一票投出的選票甄選出來的正牌軍,而是濫竽充數的民(進黨)意代表,當局票要作給誰誰當委員,把民主選舉當成囊中物,師法
Thumbnail
賴清德在黨內總統初選輸得一屁股 連人格都輸掉。賴清德赴美為「蔡英文2.0」造勢,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仍然引起了諸多賴粉的不滿和失望。而賴在其個人粉專發表的內容,把整個違反民主原則的初選作弊過程,和他自命清高的郷愿,美化成「苦心經營的民主風範」。這是浮誇的政治語言,也是突顯台灣民主政治荒謬的笑點。
Thumbnail
賴清德在黨內總統初選輸得一屁股 連人格都輸掉。賴清德赴美為「蔡英文2.0」造勢,雖然早在意料之中,但仍然引起了諸多賴粉的不滿和失望。而賴在其個人粉專發表的內容,把整個違反民主原則的初選作弊過程,和他自命清高的郷愿,美化成「苦心經營的民主風範」。這是浮誇的政治語言,也是突顯台灣民主政治荒謬的笑點。
Thumbnail
民進黨的黨內總統初選終於落幕。隨著賴清德承認敗選並支持蔡英文連任,邊競選邊改規則的作弊初選也將成為過去。接下來原本的賴清德支持者,一定會有一部份轉而支持蔡英文。在團結一致對外的氣氛下,對這些人來說不會也不該再提起初選作弊的種種。這是可以預見的發展。
Thumbnail
民進黨的黨內總統初選終於落幕。隨著賴清德承認敗選並支持蔡英文連任,邊競選邊改規則的作弊初選也將成為過去。接下來原本的賴清德支持者,一定會有一部份轉而支持蔡英文。在團結一致對外的氣氛下,對這些人來說不會也不該再提起初選作弊的種種。這是可以預見的發展。
Thumbnail
2020選後紀錄 先講結論: 1. 政黨政治逐漸衰退,中間選民才是勝負關鍵 2. 世代之爭確實存在,而年輕族群崛起在選舉中的影響已足以左右勝負 3. 藍綠板塊的破碎,代表的是更劇烈的政治風向變遷 記錄一下目前的個人政治立場與想法: 標準中間選民,曾是韓粉現是韓黑,藍綠白都投過,毫無政黨忠
Thumbnail
2020選後紀錄 先講結論: 1. 政黨政治逐漸衰退,中間選民才是勝負關鍵 2. 世代之爭確實存在,而年輕族群崛起在選舉中的影響已足以左右勝負 3. 藍綠板塊的破碎,代表的是更劇烈的政治風向變遷 記錄一下目前的個人政治立場與想法: 標準中間選民,曾是韓粉現是韓黑,藍綠白都投過,毫無政黨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