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神鬼奇航:近代咖啡傳播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種的阿拉比卡咖啡,一開始的品種為「鐵比卡Typica」(意即原種)。一般說法是在波旁島上因為適應了氣候與環境,產生了自己獨特的性狀,從此「波旁Bourbon」種與最接近原種的「鐵比卡」種,成為兩大流傳世界的主要咖啡品種。

延伸閱讀▶︎▶︎咖啡起源傳說探尋
延伸閱讀▶︎▶︎咖啡與它們的品種

不過近年對知名的聖海倫娜島咖啡(註1)的研究指出,該島頗富盛名的咖啡,也是波旁品種,品種來源是1730年代,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直接從葉門引進。如此說來波旁這個品種,實際上在葉門便已經發生異變現世,並非誕生於波旁島,但被該地佔了便宜,從此此島之名聲名大噪,永世流傳。不過這可能也是咖啡的宿命。畢竟「阿拉比卡」也是意指在阿拉伯發現的咖啡品種,也許最哭笑不得的應該是咖啡的原生地衣索比亞。

1:聖海倫娜(Saint Helena),距離非洲1900公里,距離南美洲3400公里,孤懸於南大西洋的英國屬地,常住人口僅4千餘人的小群島,但因曾囚禁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而聞名。傳說中法皇臨死前也想再喝一杯的島產咖啡,現今是咖啡老饕口中的稀世逸品。

raw-image

隨後「鐵比卡」與「波旁」,開始踏上各自的旅程,開啟的咖啡的大航海時代。

鐵比卡的旅程

鐵比卡的旅程,其實比波旁種更早開啟。16世紀,掌握咖啡的回教徒,就曾經試圖將咖啡移種至土耳其、敘利亞一帶,當時顯然尚無咖啡帶的概念(註2),很快的因為水土不服而失敗。

2:咖啡適合種植的區間,為南北回歸線間的高海拔地區,除此之外,利用溫室等方式種植均成果不彰,因為除了溫度之外,溫差、晝夜長短、降雨量與降雨季節,都全面性的影響咖啡種植。

17世紀時回教徒,成功的將咖啡栽植於印度,開啟了印度種植史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展開,取得咖啡的歐洲人也開始將之傳播到世界各地。1658年荷蘭人將咖啡引進錫蘭。於1690年代佔領印度與印尼後,也隨之將其傳播至印度馬拉巴吉印尼爪哇(Java),現今許多印尼當地栽種的咖啡品種,仍然是當年流傳下來的老樹種。

種植成功後,1700年代初期,當地總督將咖啡運回本土,於阿姆斯特丹種植。其後樹苗又分送與法國種植。然後隨著荷、法兩國殖民的腳步,咖啡再度被移植到中、南美洲當時兩國的殖民地,成為當地種植鐵比卡的濫觴。種植地主要是巴西、瓜地馬拉、多明尼加、海地,還有「牙買加藍山」。

1820年代後,美洲的鐵比卡又再度移種到夏威夷地區,最終成為聞名遐邇的「可納咖啡」。

有傳聞說,咖啡在台灣,是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後奪取了種子,開啟了在台灣的種植。不過鄭氏王朝在台期間是1661~1683年,此時荷人都尚未將咖啡攜入印尼呢,這個說法顯然並不可靠。咖啡在台灣的正式記載,還要等到1877年,才首見於清朝的正式文書中。雲南更是遲至1904年,才由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同時引進鐵比卡與波旁。

raw-image

波旁的旅程

波旁於1715年前後,開始由葉門移種至波旁島。稍晚英國也將之移種至聖海倫娜島。由於波旁種的產量較鐵比卡高,本來引進鐵比卡的巴西,也在1860開始移入波旁種的種植,希望提高產量,增加出口收入。短短10餘年的栽種後,甚至就還在本土演化出了黃波旁(顧名思義果實是黃色,成熟甚至是橘色的,而非一般常見的紅色。

1937年於巴西再度發現,波旁的自然突變品種「卡杜拉」(Caturra),產量與抗病蟲害的能力,又比波旁更好。也不像其他品種需要遮陰栽種,更適合大規模的商業生產,至今已普遍的種植於中、南美洲。卡杜拉也有黃色,甚至紫色的變種。

1900年代,波旁種也被引入非洲的肯亞、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尤其以肯亞研究咖啡品種機構Scott Laboratory培育出來的SL系列,最為知名。至今該國仍以種植SL28、34為主。

raw-image

衣索比亞原生種(Cultived Indigenous Varieties)

鐵比卡與波旁兩大咖啡豆支系,成功的飄洋過海,在異地逐漸進化並成長茁壯。而阿拉比卡咖啡原生地的衣索比亞內陸,同時也有無數的亞種在原生地繁衍進化,形成第三個主要的品種支系,衣索比亞原生種(Cultived Indigenous Varieties)。

留在老家看家的老大哥,終於在衣國以品種換外匯的政策之下,也有了放洋的機會。許多咖啡產國深入衣索比亞西南的卡法森林,尋找優秀的原生品種。目前知名的藝伎咖啡,正是其一。自非洲移種至哥斯大黎加,再由巴拿馬唐帕契農園(Don Pachi)的法蘭西斯柯家族(Fransisco)引進推廣種植,在各地移民始終沒有混出名堂的原生種,輾轉移民到巴拿馬後,終於在2004年一舉成名,成為世界上最當紅的咖啡品種。

數百年間,三兄弟的萬水千山的漫長旅程,最終形成了現代的阿拉比卡大家族。



延伸閱讀▶︎▶︎【咖啡與它們的產地】衣索比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咖啡王子中二店的沙龍
91會員
82內容數
這不是單純的教學,而是一套「思考系統與風味設計邏輯」的建立計畫。 由《皓氏咖啡》主理人劉皓中撰寫,從「物質溶解順序」、「五大萃取變因」、「沖煮錯誤修正」、「感官調整與測試」等角度,帶你脫離參數照抄、建立屬於你自己的沖煮藍圖。
2023/07/11
咖啡證照有用嗎? 這幾年考一張咖啡證照,彷彿咖啡圈內的全民運動,我自己也有很多張。有多少張呢?大概就是你聽過的我有,你沒聽過的我也有。在咖啡圈內走跳多年,讓我來告訴你,咖啡證照有沒有用。
Thumbnail
2023/07/11
咖啡證照有用嗎? 這幾年考一張咖啡證照,彷彿咖啡圈內的全民運動,我自己也有很多張。有多少張呢?大概就是你聽過的我有,你沒聽過的我也有。在咖啡圈內走跳多年,讓我來告訴你,咖啡證照有沒有用。
Thumbnail
2023/07/04
雖然我們很少喝直接飲用濃縮咖啡,但是每天必備的美式咖啡與拿鐵咖啡,都是使用濃縮咖啡為基底,再加入其他物質所製成。濃縮咖啡的品質也會整杯飲品的核心。說來也有趣,濃縮咖啡雖然已經現世超過150年,但是一躍成為現代人每日被必備飲品,不過就是近30年的事情而已。想要知道來龍去脈,請接著看下去。 學習濃縮咖
Thumbnail
2023/07/04
雖然我們很少喝直接飲用濃縮咖啡,但是每天必備的美式咖啡與拿鐵咖啡,都是使用濃縮咖啡為基底,再加入其他物質所製成。濃縮咖啡的品質也會整杯飲品的核心。說來也有趣,濃縮咖啡雖然已經現世超過150年,但是一躍成為現代人每日被必備飲品,不過就是近30年的事情而已。想要知道來龍去脈,請接著看下去。 學習濃縮咖
Thumbnail
2023/06/21
因為喜歡每天都喝個幾杯美味的咖啡,又常在咖啡館的吧台,看到咖啡師優雅的將水倒入濾杯中,很多人大概會興起一個念頭。「哇!這也太帥了吧,我也要學沖煮咖啡。」,然後就入手了一套手沖器材,就這樣開始了每天自行沖煮咖啡的樂趣。有一部分人在熟悉了咖啡沖煮之後,又可能會開始想要自己來烘點咖啡好了。
Thumbnail
2023/06/21
因為喜歡每天都喝個幾杯美味的咖啡,又常在咖啡館的吧台,看到咖啡師優雅的將水倒入濾杯中,很多人大概會興起一個念頭。「哇!這也太帥了吧,我也要學沖煮咖啡。」,然後就入手了一套手沖器材,就這樣開始了每天自行沖煮咖啡的樂趣。有一部分人在熟悉了咖啡沖煮之後,又可能會開始想要自己來烘點咖啡好了。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