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追逐的漂亮女孩就一定幸福嗎?這也難說。漂亮女孩要找到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伴,的確是比較容易。但公婆問題、先生外遇、小孩教養,並不會因為人漂亮就免疫。
選擇太多,常會讓人陷入選擇麻痺,失去足夠的理性思考,這叫做paradox of choice。
選擇太多,反而會讓你最後對這些決定感到失望、不高興的機率增加。人類就是這樣難搞的動物。

我們都希望年輕時也許多彼此喜歡的對象可以挑選,找工作時有很多很好的offer讓你選,想吃飯時有一整排美食餐廳就在你家附近。但「選擇太多」時,人類的大腦往往就無法負荷,也容易受到感性驅使,太快做出不夠好的決定。
從大腦本能來看,選擇太多,就容易後悔。比如要「定下來」時,有七位俊男讓妳選擇。妳最終決定要跟誰結婚,但網路世界,你很容易知道其他六個人後來的人生。有很大機率,這六個人裡面會有一、兩人最後婚姻美滿,工作順利,甚至結婚對象的條件比妳好許多。這時,妳會容易產生「當初如果選擇他就好了」的怨懟之心。如果這時老公又出了什麼狀況,婚姻的裂痕就從此產生。
找工作時也是一樣。如果你出身貧寒、學歷普通,就是打定要當業務或開店賺錢,辛苦10年、20年後,會很容易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但如果擁有高學歷與專業證照,畢業後就有各式各樣的選擇,等到四十幾歲到達職涯瓶頸,當年同學、同事有些往更高處發展,這時也難免會懊惱、感傷。
更常見的是一些日常小事的選擇,或「週末要答應誰的邀約」之類雖然沒那麼重要、卻可能影響人生走向,選擇多了反而會讓我們隨便亂選。有時是因為人類的大腦「思考會累」,使得我們很難針對每一個選擇都很細膩地思考。還有些人乾脆就放棄選擇、也不進行下一步驟,然後就喪失了一些機會。
要克服選擇障礙,最重要的是「隨時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迴避什麼」。
比如說,有魅力又體貼的俊男很吸引人,但如果無法排除他可能有「精神病態」(psychopath)特質,就直接劃掉。
不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就直接劃掉,不需要考慮。
如果覺得自己很想要多賺錢,就早早立定志向,往業務、銷售行業發展。
想去日本玩,把預算、想去的區域、想逛街的類型、想吃的美食、要不要泡溫泉列出來,縮小到三個選項,每個選項都想清楚。
我們隨時都要想清楚: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想活出怎樣的生活形態?要花多少時間運動、多少時間休閒、多少時間社交?什麼是自己最在意的事情?
定好人生的邊界與大原則,快速縮減各種選項,可降低思考疲乏(decision fatigue),也能讓我們的選擇不要太常帶來悲戚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