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設計】選擇錯誤,才是一種常態

2021/06/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yes123求職網於2020年的「科系志願抉擇與學非所用調查」,約有68%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學非所用,甚至有54%的人認為後悔自己當年選擇的科系,但我們都明白,人生不是遊戲,失去了並不能重來。況且,若認真來看,當年那個沒選擇到的科系,事實上你也不曾得到過,既然未曾擁有,何來失去呢?
@amyhirschi
.
有趣的是,高中的我們擔心選錯科系,結果我們擁有屢創新高的重考人數休學率
大學畢業的季節,我們擔心選錯工作,結果工作價值感低落的問題依舊存在;
交往結婚的時候,我們擔心選錯伴侶,結果台灣離婚率穩坐亞洲第一
圖片取自:自由時報

.
選擇之前,我們往往期待選擇過後,迎接我們的會是光彩亮麗的未來,殊不知資訊取得便利+社群盛行的時代下,讓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變得容易也更加快速,於是我們看著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勝利組」,心裡不由得唸著:「好好啊!真是羨慕~」但卻可能不小心步入了倖存者偏誤的陷阱,因為那些真正過的悲慘的人,哪裡有心情到社群上訴苦呢!
選擇過後,我們又總是膽戰心驚的思索,這真的是最好的嗎?會不會當初選另一個會更好呢?這正是因為互聯網的世代下,助長了可得性捷思的發生,由於我們的大腦傾向簡化資訊、節省能量,因此在判斷事情時,容易簡單地根據「經驗」、「容易取得的資訊」和「容易想起的回憶」去決定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特別容易受「朋友受挫的經驗」、「內容農場文章」、「自己失敗的過往」等資訊影響,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每個決定。
@priscilladupreez

.
我們總擔心沒辦法做出最好的選擇,
但卻忘了,或許選擇錯誤,本來就是一種常態。
既然我們知道,選錯是個大概率的事件,那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又能夠怎麼樣重新看待「選擇」這件事呢?
這邊,特別創造了一個3F法則,讓大家可以更快速的理解。

Friend

@miinyuii

做自己的朋友,我們在與朋友聊天甚至安慰朋友時,總是能滿腹經綸的說出一嘴道理,告訴他們:「不要急、或許還會有更好的呀⋯⋯」但若要這麼自我對話,似乎就很少能做到了。下次,在我們面臨選擇時的不愉快,嘗試把自己當作朋友,想想你會怎麼跟他說話吧?怎麼樣照顧他的心情呢?

Flexibility

@davidhofmann
保有彈性,既然我們能做出第一次選擇,就代表一定還有第二次、第三次⋯⋯重點在於,我們能不能接受快速的修正,如果真的不喜歡,就再換就好了呀!資訊取得便利的情況下,我們都能透過社群接觸到特定領域的專家,經典案例:矽谷阿雅。因此,我們該如何成為快速搜索資料的專家,才是真正要緊的。

Focus

@pawelskor
拘泥於選擇結果的我們,經常會不小心將所有生活中的問題給牽扯在一起。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恰好遇到跟伴侶吵架,就認為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我們該如何將兩件事情還原為單一事件,讓自己能夠專注的「一次處理好一件事情」,正是我們需要好好練習的。
.
最後,與你分享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讓你能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選擇
「喜歡就爭取,得到就珍惜,失去了就當作學習」

試著與你最近所做過的重大選擇連結看看吧,或許你有些新的想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
「每個人都像鑽石,只是未找到發光的一面。」 / 這裡將與你分享,關於職場學習、職涯設計、個體經營等議題, 期待我們的交流,能看見生涯的更多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