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許家源/雙北報導】
政府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一期成效不彰,又趕在大選前夕加碼撒幣160億推動第二期計畫,恐怕只是浪費公帑,無助改善低薪、缺工等結構性問題。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張其祿、總召邱臣遠、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10)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盤點產業人力需求,妥善規劃產學合作,擬定短中長期規劃,並研擬《最低工資法》,從結構上改善青年低薪。
立委張其祿表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點出,青年低薪問題本質在於教育與就業市場之間的斷層,許多大學科系及教育內容未能跟上產業變革與科技發展,畢業生很難找到與其技能匹配的工作,不符合業界所需的過剩勞動力,讓雇主有更多談判籌碼,導致薪資下滑,加劇社會經濟不平等。因此,關鍵在於政府必須更縝密地規劃產學合作,並培養新鮮人持續學習、科技應用能力,符合時代所需。
張其祿指出,蔡政府積極拉攏年輕族群支持,從住房政策、學貸補貼、藝文津貼到如今的二期青年投資方案都像是補貼撒錢政策,治標不治本。政策不該追求短期影響,而要放眼長期成效。政府、產業與學校之間應務實合作,並盤點實際的產業需求,短期可以平衡勞動市場供需、中長期則能在使人才培育與產業介接,避免產學斷層。
張其祿直言,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其實帶來許多就業機會,但仍發生嚴重的人才荒,凸顯原本的學校教育與職場應用之脫節。近期其實有許多改善方式可借鑑,例如有大學安排語文科系與台積電合作,結合周邊科技園區開設「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訓課程」,培育更多跨領域、具備科技領域知識與技能的學生,進而提升畢業生就業機會;更已有國立大學公布教學指引,明訂將培養學生AI素養,也是一個很好的躍進方案。因此,政府應務實建立跨領域學門合作、協作機制,改善學生與就業端的介接。政府須透過政策制定、投入資金鼓勵學校和產業合作,推動跨領域學門交流,根本解決「人才荒」及「低薪問題」的失衡問題。
立委邱臣遠表示,在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當中,青年失業率是最重要的績效指標。我國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1.54%,為整體失業率的3.11倍,第一期計畫目標預期降到2倍以下,但2023年2月青年失業率為11.42%,是整體失業率的3.23倍,第一期不達標,然而第二期困難度提升,KPI模式依舊不改,完全不切實際。
邱臣遠指出,第一期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編列133億預算,僅協助3.6萬人就業,已經讓人質疑成效,第二期擴編至160億,完全沒有檢討施政結果,大撒幣思維只會加劇政策錯誤,浪費國家資源。政策評估不該誇大不實,以第二期計畫為例,績效指標從2項增加到8項,又能服務多少人?相關單位必須出面說明評估過程與如何落實,而非誇大數字欺騙民眾。
邱臣遠表示,民眾黨團秉持「政府不做,我們來做」精神,盤點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包含產業趨勢掌握不力、職涯規劃幫助有限、技能發展培訓不足、就業服務成效不彰等4大缺失,執政當局應積極參考改進。此外,中央也要全面盤點人口與經濟結構,研擬《最低工資法》、派遣非典型就業保障法案,因應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及青年就業情勢。
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指出,台灣青年長期處於「4不1沒有」,找不到工作、賺不到錢、存不了錢、買不起房又沒有未來,然而兩大黨只關注選票,對於青年就業、薪資及居住正義忽略長期規劃。以2000年為基期,房價上升363%,薪資卻僅成長127%,薪資漲幅明顯跟不上房價漲幅,2022年青年平均月薪3.4萬元,與買房的距離更遠。
楊寶楨直言,政府應該注重長遠發展,基於社會需求和現實情況制定政策,而非僅僅為了拉攏選民的支持,祭出短期效果的大撒幣政策。要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並非4年任期就能達成,正如柯文哲主席所說「如果你現在不做,40年後還是一樣」,民眾黨團秉持這樣的精神,將持續提出長期性的政策規劃。
民眾黨團呼籲,政府應該加速盤點「資訊及數位」、「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台灣精準健康」、「資安卓越」、「綠電及再生能源」等6大核心產業的人力需求,妥善規劃產學合作,並研擬《最低工資法》及派遣非典型就業保障法案,務實扭轉青年就業和低薪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