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拚經濟,點得了火嗎?

2019/03/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註:重見天日

這篇文章是2017年受邀在YesMedia發表的評論,因為YesMedia已經關站,詳細發表日期已經不可考,Google的歷史搜尋亦找不到資料,就選擇在此把之前的文章重見天日。所以,文章的內容是針對當初的新聞事件所評論,並非最近的新聞,特此說明。

公務人員加薪,帶動全民加薪?

公務人員自2011年加薪3%之後,七年來均未加薪,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後宣布明年公務人員加薪3%,希望透過公務人員加薪,促使企業也能夠同步加薪,點火經濟成長的動能。
主計總處預估,軍公教加薪3%,若企業界能夠跟進,可望帶動整體GDP增加0.6%,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約提高0.04%,若公民營企業全體響應加薪會增加0.28%,二者合計CPI變動率上升0.32%,全年則上漲約1.1%。
自1985年起,公務人員雖然不是年年加薪,加上明年這一次加薪的話,計有16次加薪,其中最高的是1991年一次加薪13%,在1995後除了1986年那一次加薪5%之外,公務人員的加薪比率都只有3%。

臺灣薪資成長率早已逐年下降

我認為大家一定很在意,公務人員加薪的比率與一般勞工經常性薪資成長的比率孰高孰低,下圖是公務人員加薪比率與勞工經常性薪資(年均)成長率的比較圖,兩者相較,在公務人員加薪的次數中(15次),落後7次,領先8次,然圖中我們也發現一個事實,1992年以後不論是公務人員或是一般勞工,薪資成長率已經逐年下降,那一年則是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高點。
Figure 1:公務人員加薪與勞工經常性薪資成長率比較圖
當然,我們都期望薪資的成長率能夠高於物價的成長率,如此一來實質薪資才有成長,以公務人員的加薪歷史來看,加薪比率普遍都超過物價成長率,只有在1995年那一次加薪3%落後物價成長率的3.66%,然勞工的薪資成長率在2003年以前普遍超過物價成長率,但在2004年以後的14年內只有5年曾經超過物價成長率,其餘都是落後,也難怪實質薪資正在逐年落後,勞工有感但政府顯然無感。

加薪能夠促進經濟成長嗎?

但是,加薪會促使GDP成長嗎?統計自1985年後,公務人員薪資、勞工經常性薪資成長率與GDP成長率之間的相關性大約0.46到0.58之間的正相關,然相關性不代表因果性,因為GDP的計算因子包含民間消費、投資、政府消費與淨出口值,而GDP成長率和物價之間的相關係數僅有0.3,代表物價與經濟成長之間雖然是正相關,但彼此間的相關性不高。
Figure 2:薪資成長率、物價年增率與GDP成長率比較
回到之前行政院的論述,加薪真的會讓經濟成長嗎?經濟成長的因子不外乎消費、投資、政府消費與淨出口,這其中公務人員加薪絕對會讓政府消費增加,GDP一定會增加,但是否會促使全體勞工加薪則不盡然,正因為勞力市場仍是以市場經濟為主,景氣、產業結構都不轉型,薪資如何能夠成長?

實質薪資成長率年年落後

自2001年以後,勞工的薪資成長率普遍低於2%,大部分都在1.5%以下,最近一次薪資成長率超過3%以經是在17年以前,我們如何能夠相信光靠公務人員加薪,就能夠讓全體勞工的薪資一次跳過3%的門檻呢?更何況,實質薪資至少已經落後17年以上,薪資要能夠「連本帶利」漲回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我認為行政院的說法有很大誤導,第一,所有公務人員加薪是政策,第二,全體勞工加薪是假設,第三,即使薪資增幅到1,000億元,也不盡然會讓GDP增幅達0.6%,是因為「邊際消費傾向」的問題,我們不會把錢「全部花完」,一定一部份會儲蓄。
這0.6%是如何得出的?就是把「假定加薪的金額」除以去年的GDP而已,愈辛苦的年代與對未來不清楚的年代,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多儲蓄而少消費,因此,主計總處又如何能夠假設,人民有一致的默契決定把加薪多出來錢「通通花掉」呢?再者,又如何假定人民又有一致的默契,選擇完全MIT的國產貨呢?
大部分時候,我覺得即使是行政院或國發會提供的一些數據預測,都是簡單的數學再加上簡單的經濟理論就出爐了,其嚴謹度,根本過不了「大一經濟學原理」這一關!
我們的經濟數據預測,經常以「封閉國家」的方式敲計算機,問題是,至今除了幾個特定國家,請告訴我,哪個國家是「封閉式國家」?
經濟要點火,絕對不是從薪資著手,薪資是結果,但不是目的,賴院長是醫生,會不會開錯藥了呢?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