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婆的一生,在一場淹大水之後沒多久,結束了。
媽媽說,雖然他們家撤退到樓上,看著水一直進來屋子裏,姨婆可能嚇到了,臥床不起,沒多久就過世了。
●一個寡婦要將3個姓傳下去
姨婆和爸爸的老家一樣住澳底,她結婚後,還沒生孩子時,先生就船難死了(漁村多寡婦),先生家已經幾代這樣,在沒生孩子,或還沒生到男孩時,先生就死了,所以女孩(或養女)要用入贅的方式傳遞香火(所謂入贅也只有一個孩子姓女方的姓,其他孩子仍然姓男方的姓),到了姨婆手上有3個姓要傳。
她陸續抱養了3個女孩,分別姓3個姓,一個女人家在貧窮的漁村要怎麼過活呢?到處打工,我知道的其中一項是到海邊幫人煮魚,漁船回港後,除了新鮮漁貨馬上送到市場(或當場被批走)外,有些魚先煮熟,再賣出去。
女兒長大了,結婚前要跟女婿說好,要有一個孩子跟媽媽姓。有一個女兒,每次生孩子,先生去報戶口時都報自己的姓,就再生,一直生了4個(大概是這數字),最後一個女孩可能還是談不攏(這邊比較堅持,先生仍然不從吧!),女孩一直沒報戶口,到了8歲或10歲時還沒上學。姨婆對這事情很憂心,她擔心她死後沒人拜,還有,她的人生任務還沒完成。
姨婆是我阿嬤的妹妹,我阿嬤生了8個孩子,4男4女,最後一個女兒給姨婆收養(註1),我們叫她「屘姑仔」,她對所有的姪兒女都很愛護、關心,姨婆後來跟小姑姑住。姨婆有低收入戶或是老人補助之類的津貼,是另一位女兒領的,本人一直跟小姑姑一家住。
●小姑姑夫妻2人擔負了2家的所有責任(註2)
有一年我去小姑姑家,聽到姨婆說姑丈「肩上的這副擔子好重啊!」我過了好久,拼湊了資訊才明白,姑丈是養子,姑丈的媽媽有一個親生的兒子,在小學畢業旅行後回來,就精神不正常,查不到原因,醫不好,常年待在屋後的一間房間裏(我沒見過,可以說不知道,後來聽媽媽說她見過,以前去小姑姑家,有看過一個人出來拿東西吃。幾年前他過世,聽媽媽說,小姑姑和姑丈也很感慨他的人生辛苦,沒享受過什麼,打算幫他辦一場盛大的喪禮)。
我小時候去小姑姑家有看過姑丈的媽媽,就是他們家中2位媽媽同住,我聽小姑姑說過他和姑丈去掃墓、撿骨、處理墓地的事情:「就是我們2個人,沒有別人了。」再遠也要去。他們除了忙著做生意、養孩子之外,還要擔負2家的養老、祭祀、墓地等事。
我結婚後有一次去,姨婆說到小姑姑:「小學畢業的時候,成績很好,老師要幫忙出錢唸初中,我說我們不要欠人家人情,就沒接受,去工作。」我一直覺得小姑姑很明理,對自己的孩子很溫和,說話很有條理,讓人很舒服,她如果多唸點書的話,一定可以將能力發揮得更好。
●小姑姑的浪漫,忙碌一輩子
小姑姑在麵包店當店員(基隆那一區吧),原來和一位男生交往,姑丈是送麵包的司機,她覺得姑丈比較好,想和那位男生斷,方法是跑到我們家躲起來(我們住宜蘭),我們小孩子都有小姑姑來住過一陣子的印象,她教我們唱<採檳榔>歌,媽媽說那男生好像有來找過,那天小姑姑可能剛好不在家,就說沒有,不知道(天啊!所有的家人住處都問得到)。
小姑姑結婚後,2個人一起在家裏做麵包,批發或送貨給機關、學校,姑丈會做麵包好像是自己「偷學」的,沒有正式拜師學過(他們2個人都很聰明)。生意很好,一直很忙碌,回想聽姑丈和姑姑說過的話,我將他們夫妻歸之於「有品」的商人,有道德的人。
小姑姑除了一起賺錢外,也會積累,有錢就買金子,要買房子時將金子賣掉,除了自己住、孩子住的外,也買了店面,晚近幾年麵包做得比較少(不固定供應機關、學校,只接零星訂金),加開了便利商店,2個人顧店。4個孩子都很好,孩子們中要一起住的,要回來吃飯的,要託她接娃娃車放學的通通可以。
●我想做的事情要趕快去做
姨婆過世後,我才想到我「應該」多去跟她講話,聽聽她的故事,她長得和阿嬤很像,尤其老年時。(註3)
幾個月前姑丈過世,我有參加告別式,要走時,我上前握了握小姑姑的手幾分鐘,沒有說話,她說:「每個人都要走這條路。」這幾年有想過要去看他們,都沒去,弟弟們偶而去看時我沒跟到。這幾天想要寫她時,這念頭又起來,那就先打電話好了,唉!看我哪天真的打了,真的去了。
註1
我當了媽媽後,想到這事,會想到當初阿嬤阿公的心情如何?雖然自己家也窮,孩子又多,至少有先生,有兒子(幾年後就有指望了),將自己的女兒給寡居的妹妹,這孩子會更苦啊!小姑姑自己的想法呢?那也不是她自己能做主的。
註2
古時候的人骨肉輕別離,傳香火比較重要,常有誰送給誰當孩子的事情,尤其在家人之間。一方面自己生太多(或太密),養不起或養得很累,一方便也是每個結婚的人一定要有孩子的「習俗」吧!
註3
很久以前,我以姨婆的原型寫了一篇<謙卑的老媽媽>,裏面的姨婆就是我的姨婆。還記得她說的:「我現在每天固定做的是揀菜,和三餐飯後洗碗筷。」我很感慨,謙卑的老女人要在家中如何找到她的位置和「有貢獻」呢?(我特別標出「謙卑」,因為惹人厭的不良老人也不少)
<謙卑的老媽媽>搬到方格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