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包水餃,邊動手邊講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找孩子們來吃飯,想說別只讓我一個人在廚房煮,大家一起動手吧!想到包水餃,邊包邊講話,這「活動」挺不錯的。
約好大家都可以的日子。包水餃聚會前2天碰到朋友,她提到水餃皮她都自己撖比較好吃,還跟我說了麵粉和水的比例。
我前一天去市場買菜時,想到這個占據了一條街的傳統市場有一家賣現做麵條的,先去看看有沒水餃皮?但是找不到(巷子沒錯,是我沒看到),心想明天再來找吧!
當天找到那家麵條店,但是,他~沒~賣,隨便一指說市場內有人賣,哪裏啊?從沒見過。將菜拿回家,先準備饀料(3斤皮的份,我記得一斤有60-70個,多包一些可以冷凍起來),再去另一家隔了一個捷運站的市場,我確定它有,但是~~「賣完了」~~真的太晚了,都超過中午12點,這下真的要自己撖皮了。
回家吃午飯,邊傳line問朋友,確實的比例是多少?她在開車途中想辦法打電話告訴我,麵粉加水共900公克(比例還要再找當時的筆記),分成9條,每條再分成10小顆(每小顆10公克),就是一顆水餃皮的份量。
我先將拿來敲酸痛背頸的撖麵棍洗乾淨,晾乾,將所有平的盤子,包括茶盤都拿出來洗乾淨,睡了一下午覺。在約好的傍晚時間他們來之前,照著朋友說的比例開始和麵,用雙手用力揉麵糰,小時候想吃水餃就得自己撖皮的記憶還在。每一小顆用手壓平,撖開一下,左手拿皮輪流轉,右手用棍子前後滾動,就撖成一張(這手藝我會,大學時看了擅長麵食的同學這麼撖之後,明白皮是要這麼撖的,我就會了)。
沒多久,兒子來了,他接手撖皮,我去煮湯。兩個女兒也來了,2個人包,兒子繼續撖,嘴巴上講著話,職場上的問題,同學間的事情,最近旅遊的經歷……,平時各忙各的,有事才會聯絡,沒事好久都不碰面(我沒規定他們什麼節日一定要做什麼),能有個機會聚在一起說說話也不錯。
我開始煮熱水,將包好的放下去煮,才有空盤放包好的,想吃的人就夾一個吃,手上沒空的人叫其他人夾進他嘴巴。
皮快用完時,老二提議再和麵:「料這麼好,不包可惜。」是啊!除了絞肉外,我還加了新鮮蝦仁,每隻大蝦仁只切4塊,這樣吃得到蝦仁的口感,就依樣再和一份,我沒注意是誰揉麵,只知道後來有人分麵糰,有人撖和包。
到最後,饀料差不多,幾乎用完。煮完最後一鍋,大家到桌上邊吃邊聊,到了10點才散。這樣的方式好像不錯,沒有人抱怨,也多了一項經驗,就像小時候他們都會包粽子(每年都會包,直到上大學),我儘量給孩子們經歷多點經驗,加上大家在一起做事的感覺很不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會員
250內容數
之前我的生活平順,但我覺得不對勁,偶而碰到一、二位和我一樣,不滿意現狀的,但是我們也說不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經過多年的摸索,終於清楚了,身為女性,育兒和照顧家庭這種從古到今被視為女人理所當然的職責,跟實現自我是有很大的衝突。今天,為了延續生命和享受家庭,女人如何發揮自我?是需要探討和實驗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