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稿|從粉絲到實習生:腦洞少女潛入釀電影的實習特輯!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李欣縵
最近一邊準備八月新刊的專題內容,一邊整理自己在釀電影的實習生活,才發現真的是咻地一下就來到尾聲──遙想去年暑假,我仍是釀電影的小粉絲,因為斗膽的毛遂自薦被注意到了,或許是真的表現得很積極吧(自誇),去年九月我順利潛入內部,就此展開了為時九個月,體感上十分痛快的實習旅程!
出貨側拍

*我都在幹嘛?

由於系上課程的緣故,我固定每週三到辦,待下學期時間空下來後,才變為週三、週四兩天(其實釀電影是每週二、三、四進辦公室,剩下的時間是遠端工作)。
到辦後,首先會向主管或編輯們報告交辦給我的任務,確認進度和執行細項,接著看看商品出貨有沒有能夠協助的地方(沒錯!釀電影的雜誌出貨都是編輯室自己處理的!),以及更新網站的片單,接著就要準備晚點要開會的內容。
平時編輯室真的有很~多會議,每週固定會有的「例會」,議程包含網站內容(文章進度、邀稿片單、專題發想)、社群成效(流量、轉換率)、異業活動(外部合作、市集、影展等)、營運(商品、用戶訂閱)等等,不進辦也會固定開線上會議。
若是發現有趣的觀察或臨時動議也都可以在例會提出,總之只要是關於釀電影、需要大家集思廣益的事項,都是在例會上處理。
日曆銷售梗圖拍攝的幕後照
同樣每週固定的「雜誌編輯會議」則是針對新刊的內容討論,通常會更新上個星期交辦的任務進度,或是關於雜誌的機動事項討論。編輯會議上常能看到編輯室的大家「領域展開」,真的很有趣,意見的交換與取捨,內容與畫面的配合,編輯和設計的火花⋯⋯等。
將創意與想法實現的過程,一點都不輕鬆。從刊物主題的決定、封面專題的討論、各種企畫的呈現、單元展開等等,該如何圍繞著主題完整一本雜誌?當中的鬆弛有度都需要細細拿捏,大從刊物抽象的氛圍,小至內容插畫的配件,都是大家細細拼貼完成的作品。
跟訪的側拍
除了例會與編輯會議,有時若有其它活動,負責的小組也會各自開會,我也參加過金馬選片指南擺攤、日曆宣傳出貨、OKR、作家手寫體市集策展等等的討論會議。
說實話,剛開始加入編輯室緊張到不行,正好遇上電影日曆的販售準備,同時還有文學主題的新刊會議,大家完全不藏私,都讓我直接參與會議、發表意見,也幸虧我不是腦袋空空地參加,平時對影視、藝文相關(還有八卦流行^^)的累積隨時都會派上用場。
寄貨完回辦公室的大稻埕街景

*不斷解鎖成就的興奮

對於我感興趣的事,累積成就感對我有著無與倫比的快感,想用三個部分說明一下:
  • 尊重彼此的工作氛圍
進入釀電影前,我心裡已經有期待參與的項目,主管們在了解我的想法後,也都願意讓我實際執行這些任務,編輯們也會盡量讓我加入各種有趣的企劃。
尤其在參與雜誌內容上獲得不少成就感,在 Vol.12 《影迷這種生物》裡也留下一篇自己挺滿意的文章,還記得在發想這篇文章的企畫時忐忑許久,最後在決心放飛後,終於達到我們期待的效果;美編部分,在和設計師討論後,也學到了所謂的設計需求的意義。之後也打鐵趁熱地參與了 Vol.13 的新刊內容,同樣負責輕鬆俏皮的小企畫,這次在找到方向以後,發想創意的效率也變快許多(開心)。
Vol.12 裡的專題
  • 發揮能力的機會
因為我大學主修新聞專業,所以對編採執行相對熟悉,不過釀電影的文章風格與我在系上所受的訓練相當不同,知曉編輯室有許多專訪與合作邀稿的需求,便提出也想嘗試產出文字內容。
於是我先後在釀電影網站上發布了三篇文章,分別是與台北偶戲館、國家影視聽中心、片商牽猴子三個單位的合作,我也因此第一次有機會和台灣優秀的偶動畫導演交流,認識到國寶級的說唱藝術家楊秀卿老師,也對國片與電影產業十多年來的變化有了認識。
作者頁面
此外,也跟訪了不少場人物專訪,如演員王渝屏、樂團 Cicada,《悲情城市》重映時專訪了褚明仁(這場採訪我身兼攝影,明明之前曾拍過很多政治人物,但那天還是莫名緊張)。每一場採訪都很精彩,喜歡觀察同事們跟受訪者來來回回的拋接,訪者提問的方式、話題的氛圍都很不一樣。
對了,其實我也參與了一把美編設計,有美食專題的視覺橫幅、與北美館合作的社群動態圖卡;在社群上也發布過短評及片單的內容,大多還是比較輕鬆活潑,算發揮了我擅長的風格?(譁眾取寵)
褚明仁專訪側拍
  • 不被設限的參與感
行政部分,我也負責處理電影日曆的團購面交、Pinkoi 通路前期出貨的準備、建立表單開團、通知、紀錄聯絡和收件資訊、解決各種來自影迷的問題,執行時要注意的細節比想像中多很多。
當然公司大大小小的對外活動我也都有參與,這段時間釀電影有在金馬選片指南、牯嶺街春日曬書市集等活動出攤,除了事前的預告與宣傳、當天顧攤以外,也會拍一些側記花絮紀錄。
其實這麼一回顧,就發現因為是我喜歡的,所以有機會就什麼想都試試看,編輯室的大家也都溫柔地接住我的挑戰。
春日曬書市集,作家手寫字體的擺攤側記

*環境&編輯室

辦公室位在大稻埕,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下,上班從捷運站到公司的沿途上,就會經過好多小吃店、咖啡廳、書店;傳統的香料舖、食材舖、茶行、糕餅店;可愛的布料、文創小店──和釀電影的氛圍很契合。
這幾個月都是讓大家帶著我到處吃吃喝喝,很幸福,但如果要我自己找到那些小吃攤,我可能還是會在大稻埕迷路就是了⋯⋯。這段時間我參與了很多次公司的聚餐,剛好我是十分外向的人,每次都玩得很盡興(還是很震驚編輯室的大家除了主編和我以外都是 I 型人格,剛做完 MBTI 專題的後遺症)!
大稻埕,裡好吃又可愛的鬆糕舖

*結語

其實在鼓起勇氣應徵之前,朋友就擔心釀的編輯室會是群「高冷」的編輯們,我(aka ENFP 人)會顯得格格不入,但是其實完全不用擔心!除了人力比我想像中的少以外,其實是一群遇到狀況還能很地獄地開玩笑的人們。剛加入問題一堆的時候,對於我的問題大家也都很仔細地說明清楚,也會隨時確認我的狀況,關心我是否有好好理解。(高冷個頭,是高暖 > <)
我覺得釀實習生需要具備的技能,就和 IG 上的實習徵人貼文中要求的一樣(笑):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有耐心、細心地處理事情;積極很好,評估過自己能力後的積極更好!在完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裡,會不斷挖掘出新的能力、提升自己辦事的效率與細心度,在向主管編輯們學習專業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家都是很感性、有人情味,也有一點生活儀式感的人們,常會覺得自己被好好地關心了!
因為是我喜歡的領域、在乎的方向,也有讓我發揮的空間和機會,所以就算忙碌得痛,也快樂著,適時搭上編輯室們高暖的心靈治癒,這就是一次痛快的實習!
聚餐後的合照
全文照片提供:李欣縵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溫敘境與動機的個別意義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問題梗概,可先試問:基於影像與主觀視覺經驗間的諸多重疊,一台攝影機可能代言故事中的誰,又或者不代言任何故事人物?由此也有別的衍伸疑惑,例如追蹤鏡頭是誰在追誰(who’s following who)?或者,鏡頭是否充任了敘境內部(diegetic)的觀點?
愛讓人失去理智,沒有道理可言,即使在最恨最恨的人生暗角,依然能生出諒解。愛也讓人跨越凶險,千山萬水,到世界的對角去追一個諾言,生死不計。愛是和煦的光,但往往越是殘忍的故事,越能透出愛的力量。
韓劇《造后者》與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下稱造浪者)都以選舉作為題材,「我方」陣營推出的都是女性候選人,幕僚都是「造后者」,兩邊都有性別議題。但我想特別談的是──它們都處理了「在大局面前,守護那些很小的事」。
我明白她負重前行的傷疤與我很不類似,一瞬間,明與美玲撞進竹林裡的畫面再度出現,為人子女的美玲安慰著因傷痛未癒而被困在年輕時期的明,告訴她兩人有著同樣的宿命:一貫的追求父母的認同,而犧牲了生命本身的美好,收斂起自己的紅熊貓,強逼著祂們進入幽閉且深層的恐懼。這些李美玲都懂,我也懂。
說到被譽為「細節控」的漫畫家,石黑正數必定是大家會提起的作者,新作《天國大魔境》以後末世為題材,近期由 Production I.G 改編成動畫,在原作如此優秀的情況下,改編動畫是否能掌握其精髓便是讀者最在意的事。
只要上了癮,任何東西──不再必然是藥物──都可以是毒品:莎拉的食物與電視、群交派對眾人的性癮、照顧莎拉的醫護人員不斷談論賭博的賭癮。毒品的意涵被擴充了,進而在電影中,它只是充當鬥爭的角色,展演為了填滿那個洞徒勞無功的嘗試:成癮與人類精神的搏鬥。最後導演也承認,能夠填滿洞的是「希望」。
重溫敘境與動機的個別意義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問題梗概,可先試問:基於影像與主觀視覺經驗間的諸多重疊,一台攝影機可能代言故事中的誰,又或者不代言任何故事人物?由此也有別的衍伸疑惑,例如追蹤鏡頭是誰在追誰(who’s following who)?或者,鏡頭是否充任了敘境內部(diegetic)的觀點?
愛讓人失去理智,沒有道理可言,即使在最恨最恨的人生暗角,依然能生出諒解。愛也讓人跨越凶險,千山萬水,到世界的對角去追一個諾言,生死不計。愛是和煦的光,但往往越是殘忍的故事,越能透出愛的力量。
韓劇《造后者》與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下稱造浪者)都以選舉作為題材,「我方」陣營推出的都是女性候選人,幕僚都是「造后者」,兩邊都有性別議題。但我想特別談的是──它們都處理了「在大局面前,守護那些很小的事」。
我明白她負重前行的傷疤與我很不類似,一瞬間,明與美玲撞進竹林裡的畫面再度出現,為人子女的美玲安慰著因傷痛未癒而被困在年輕時期的明,告訴她兩人有著同樣的宿命:一貫的追求父母的認同,而犧牲了生命本身的美好,收斂起自己的紅熊貓,強逼著祂們進入幽閉且深層的恐懼。這些李美玲都懂,我也懂。
說到被譽為「細節控」的漫畫家,石黑正數必定是大家會提起的作者,新作《天國大魔境》以後末世為題材,近期由 Production I.G 改編成動畫,在原作如此優秀的情況下,改編動畫是否能掌握其精髓便是讀者最在意的事。
只要上了癮,任何東西──不再必然是藥物──都可以是毒品:莎拉的食物與電視、群交派對眾人的性癮、照顧莎拉的醫護人員不斷談論賭博的賭癮。毒品的意涵被擴充了,進而在電影中,它只是充當鬥爭的角色,展演為了填滿那個洞徒勞無功的嘗試:成癮與人類精神的搏鬥。最後導演也承認,能夠填滿洞的是「希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週年慶限定優惠,10/24 前加入年訂閱再送 1 個月權限!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
Thumbnail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
Thumbnail
看過電影再讀腳本,聲音就活了起來。這是劇場和電影交融之後所帶給讀者的,而齊勒在三部著作中不斷探問的,關於母親的空巢、父親的失智、兒子的憂鬱,所希望帶給讀者的和坂本龍一相仿──在尖銳的對話背後,為的是擁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而「懷舊」終究是屬於故人的,源於未能掌控未來的無力,在千禧邊緣長大的一代人,不曾經歷九〇年代的經濟奇蹟,卻也無法像新一代人那樣完美適應時代的演進,終究只得在無依的環境裡成為一隻變形的蟲,假裝自己適合城市,假裝自己不曾失落,假裝自己還能有夢。
Thumbnail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Thumbnail
從影迷到影評、從興趣變正職、從部落格到 IG,趁著釀電影即將踏入第七年的此刻,我們邀來常與釀合作的影評人香功堂主、Kristin(一頁華爾滋),與主編來一場充滿「老兵」心境的真心對談──追著時間與時效,看片、寫稿、經營社群,走過菜鳥時期的風風火火,資深影評人的日常,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Thumbnail
「生活決定意識」不只是一檔羅列高重黎過往創作的回顧展,而是意欲拓出一條他不斷拆解由西方歷史巨齒與文化脈輪齧合傳動、引光投像的器械發明,並透過形式各異的裝配重組,於毀壞「發明」之際重新「編做/作」──或者說,在歐洲視覺發展史與本地影像接收史的夾縫間重思、協商──所謂「影像史」的動態路徑。
Thumbnail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作品,不是要確立關於人與信仰的關係的特定答案,而是透露了他的著迷於兩者之間的動態交互影響。終極解答不會是「不信」,也不該是「信」,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在對什麼謙卑或臣服之前,先反覆被折磨地發現、確立某個「我」。
Thumbnail
在過去三年多的大疫中,有人失去工作、失去健康、失去親人,未來充滿變數與擔憂,大多數人舟車勞頓去到電影院,更想看一個屢被威脅「你要被淘汰了」的中年男子一舉打破所有人的期待取得榮耀,或是觀賞一個腹背受敵的家庭團結贏得看起來毫無勝算的戰役(同時配上超棒的視覺特效),而不是由電影人告訴你電影這項藝術有多棒
Thumbnail
作為串流平台 Disney+ 首部製作的原創日劇,本劇展現的是迪士尼高層對於劇本和品質的堅持。《因為我們忘記一切》改編自燃え殻的同名散文集,劇集節奏很像日本深夜時段播映的「深夜劇」,只是最大的差別在 Disney+ 有的是錢,而且他們十分懂得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
Thumbnail
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台灣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這次台灣作品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
Thumbnail
🎉週年慶限定優惠,10/24 前加入年訂閱再送 1 個月權限!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
Thumbnail
2024 年日舞影展在一月展開,今年慶祝四十歲的日舞影展不僅先前辦了「史上十大日舞電影」的活動,影展也迎來史上最高的影片報名數量,包含 17,435 部長片與 12,098 部短片。十一天的影展期間共放映超過 130 部電影,包括來自 24 國的 82 部長片與來自 22 國的 53 部短片,其中四
Thumbnail
看過電影再讀腳本,聲音就活了起來。這是劇場和電影交融之後所帶給讀者的,而齊勒在三部著作中不斷探問的,關於母親的空巢、父親的失智、兒子的憂鬱,所希望帶給讀者的和坂本龍一相仿──在尖銳的對話背後,為的是擁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而「懷舊」終究是屬於故人的,源於未能掌控未來的無力,在千禧邊緣長大的一代人,不曾經歷九〇年代的經濟奇蹟,卻也無法像新一代人那樣完美適應時代的演進,終究只得在無依的環境裡成為一隻變形的蟲,假裝自己適合城市,假裝自己不曾失落,假裝自己還能有夢。
Thumbnail
「自由」是我肩負釀實習時最常感受到的,從插畫、影評、平面設計到採訪稿⋯⋯等等,大家的信任讓實習生活有了自由的形狀,可以盡情嘗試、觸碰各式各樣的工作領域~
Thumbnail
從影迷到影評、從興趣變正職、從部落格到 IG,趁著釀電影即將踏入第七年的此刻,我們邀來常與釀合作的影評人香功堂主、Kristin(一頁華爾滋),與主編來一場充滿「老兵」心境的真心對談──追著時間與時效,看片、寫稿、經營社群,走過菜鳥時期的風風火火,資深影評人的日常,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Thumbnail
「生活決定意識」不只是一檔羅列高重黎過往創作的回顧展,而是意欲拓出一條他不斷拆解由西方歷史巨齒與文化脈輪齧合傳動、引光投像的器械發明,並透過形式各異的裝配重組,於毀壞「發明」之際重新「編做/作」──或者說,在歐洲視覺發展史與本地影像接收史的夾縫間重思、協商──所謂「影像史」的動態路徑。
Thumbnail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作品,不是要確立關於人與信仰的關係的特定答案,而是透露了他的著迷於兩者之間的動態交互影響。終極解答不會是「不信」,也不該是「信」,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在對什麼謙卑或臣服之前,先反覆被折磨地發現、確立某個「我」。
Thumbnail
在過去三年多的大疫中,有人失去工作、失去健康、失去親人,未來充滿變數與擔憂,大多數人舟車勞頓去到電影院,更想看一個屢被威脅「你要被淘汰了」的中年男子一舉打破所有人的期待取得榮耀,或是觀賞一個腹背受敵的家庭團結贏得看起來毫無勝算的戰役(同時配上超棒的視覺特效),而不是由電影人告訴你電影這項藝術有多棒
Thumbnail
作為串流平台 Disney+ 首部製作的原創日劇,本劇展現的是迪士尼高層對於劇本和品質的堅持。《因為我們忘記一切》改編自燃え殻的同名散文集,劇集節奏很像日本深夜時段播映的「深夜劇」,只是最大的差別在 Disney+ 有的是錢,而且他們十分懂得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
Thumbnail
總的來說,這次的入圍片讓我感覺:台灣的青春都很苦,台灣的愛情故事比悲傷更悲傷。台灣非常自由奔放,當你很自由,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反而會有種危機感,覺得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做的呢?當你沒有事情可以突破,悲觀就來了。因為太自由了,反而困住自己。這次台灣作品從青年男女到夫妻中年危機,把城市人的焦慮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