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代領爸爸媽媽的胸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孩子幫爸爸媽媽領獎囉。
每一張愛心小卡上的
都是爸爸或媽媽細心且願意花時間給出的。
就幾個字,花不了多少時間,
但情意滿滿,有感謝、有愛。
讓孩子代領,更充滿完整的「練習」。
回到家,
記得召急全家人、
記得播音樂、
記得找一適合的小舞台、
記得找一個主持人、
記得宣布、宣告....

 


讓孩子的儀式感,影響到家裡,
以自己為榮,從小開始鍛鍊,
在舞台上的孩子們,有大有小,有小小...
不管多大,多小,
他們都在共同學習著「以自己為榮」。
一個會以自己為榮的孩子,
他們會學會尊重自己,保護和照顧自己,
漸漸地就會該開始留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不穰人擔心。
而奠定與培養這些所謂的「好品格」,
從此就會一帆風順、安居樂業嗎?

不,這是個殘忍的事實。
今天到位了,明天一個事件來,就淪陷了。
一旦失了覺察,
就你們說的小孩好像就「變壞了」。
大人也好不到哪裡去「生氣就發瘋了」。
不符合期待就「失去相信了」。
而,這事實不是要大家既然如此
「那...有什麼好努力的?」
而是,我們必須練習拋開結果,
而在過程中努力的、給予的,
持續地相信,持續的運作你所相信的。

一直練習生氣,生氣就會很拿手;
一直練習說幹話,幹話就很會說;
一直練習傾聽,你就會聽到真正聲音;
一直練習好好說話,你就會出口就是對的話。
...一直,一直...
而好品格的「胸章們」「領巾們」,
它們可是不問結果,一直的....盡責的很呢~

#恭喜這些得獎的爸爸媽媽們
#感謝寫卡片的爸爸媽媽們
#感謝代領的孩子們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透過6歲兒子參與我的PMP證照慶祝餐會,他勇於舉手,上台自我介紹的過程,讓讀者可以感受到親子之間的溫馨和成長,同時也能從孩子的勇於舉手的故事中得到啟發。 這篇文章將帶給您溫暖的感受,同時激勵您勇於面對挑戰,勇敢追求夢想。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由父母對小孩所說的話語培育而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在理解如何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它的本質,自我肯定感是一種內在的信念,它源自於個體對自己的認同和價值感。 在孩童時期,這種感覺主要來自於外界的回饋,尤其是來自最親密的家庭成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培養小孩感恩的心、需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透過6歲兒子參與我的PMP證照慶祝餐會,他勇於舉手,上台自我介紹的過程,讓讀者可以感受到親子之間的溫馨和成長,同時也能從孩子的勇於舉手的故事中得到啟發。 這篇文章將帶給您溫暖的感受,同時激勵您勇於面對挑戰,勇敢追求夢想。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由父母對小孩所說的話語培育而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在理解如何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它的本質,自我肯定感是一種內在的信念,它源自於個體對自己的認同和價值感。 在孩童時期,這種感覺主要來自於外界的回饋,尤其是來自最親密的家庭成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培養小孩感恩的心、需從日常生活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