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台灣文學的起始與百年發展—《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字是作者思想的化身,當文字經由編輯出版,能凝聚同志,建立社群,也能撼動既有結構。於是,有字有江湖,出版即戰力。

如同每部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每本書的版權頁,或許是其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享受內容的同時,讀者經常忽略除了作者以外,其他幕後人員的努力;就如同出版如此自由的年代,很容易遺忘前人是如何披荊斬棘、以青春甚至生命,開闢言論自由的道路。而《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訴說的正是這一段歷史,一段關於書背下方,那些各具特色的符號與名稱如何誕生的故事。

台灣文學的起點

台灣出版是如何開始?經歷了複數個政權統治,不同的政治環境下,台灣文人又是如何屢屢突破重圍,用文字承載自己的思想,並且藉由出版,召喚同路人、形成集體的行動?為了回答這些問題,22位作者合力寫出了16篇專文、6篇特寫,帶領讀者從清領時期,跨越百年來到現代,藉由回顧歷史,或許也企圖為出版產業回應如今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

出版的歷史,不只聽起來就有強烈的厚重感,實際上堆疊出來的知識量,確實也會讓對文學發展史相對陌生的讀者,感覺有些負擔;但比起確認自己的文學深度,《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或許更適合作為索引,藉由作者們所提到的內容,去尋找值得一讀的經典作品。

由出版界的十字路口回望初衷

但在堆積知識的同時,書中也提到不少關於台灣出版歷史的故事,像是台灣活字版印刷的濫觴竟是一篇誕辰祝賀文、威權時代的文人如何用假帳號突破官方查禁、暢銷書與大型連鎖書店怎樣改變書市版圖等。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或許還是出版界如何在歷史中,不斷合縱連橫尋求生路,以及那些潛藏在版權頁,少有人發現的玄機。

現代人或許很難想像過去「酒櫃變書櫃」的那段歷史,尤其是網路盛行、臉書與智慧型手機出現後,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讀書,似乎也成為會讓人側目的奇觀。加上近期關於電商折扣戰、圖書定價制的討論,更顯示台灣出版市場已來到抉擇的十字路口。《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的出現,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能夠讓讀者重新思考出版的意義,進而寫下這本未竟之書的下一個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顧台灣歷史,至今仍有許多尚未被好好探討、釐清的事件與創傷,但在探究真相的同時,如何讓這些相對嚴肅的議題更加親近人群,或許是另一個台灣歷史教育必須面臨的難題。「漫談台灣 —— 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大概可以算是這方面的先行者,藉由漫畫的敘事,企圖喚醒台灣社會塵封已久的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在各種複雜的因素作用下,對於「台灣」的主體認同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在「台澎金馬」逐漸被約化成「臺灣人」的同時,犧牲的卻可能是彼此理解、包容的能力,以及更多面對未來的能動性。
電影、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已經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尤其有了各種影音平台,就算不出台灣,同樣也能夠接觸各國的影視作品。儘管如此,觀眾或許很少會想到,其他國家的觀眾同樣也會藉由影視作品,來建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認知。
睽違了超過兩年,吾友薇晨終於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以「金魚」為名書寫關於生命體悟、寫作、寵物「雪乖」,以及在書中佔有四分之一「金魚文學」。比起第一本散文集《青檸色時代》,或許是經歷了更多生與死,讓《金魚夜夢》中的薇晨顯得不再青澀,儘管青春尚未遠去,在清麗的文字中卻也暗暗透出對於人情世(事)故的無奈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回顧台灣歷史,至今仍有許多尚未被好好探討、釐清的事件與創傷,但在探究真相的同時,如何讓這些相對嚴肅的議題更加親近人群,或許是另一個台灣歷史教育必須面臨的難題。「漫談台灣 —— 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大概可以算是這方面的先行者,藉由漫畫的敘事,企圖喚醒台灣社會塵封已久的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在各種複雜的因素作用下,對於「台灣」的主體認同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在「台澎金馬」逐漸被約化成「臺灣人」的同時,犧牲的卻可能是彼此理解、包容的能力,以及更多面對未來的能動性。
電影、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已經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尤其有了各種影音平台,就算不出台灣,同樣也能夠接觸各國的影視作品。儘管如此,觀眾或許很少會想到,其他國家的觀眾同樣也會藉由影視作品,來建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認知。
睽違了超過兩年,吾友薇晨終於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以「金魚」為名書寫關於生命體悟、寫作、寵物「雪乖」,以及在書中佔有四分之一「金魚文學」。比起第一本散文集《青檸色時代》,或許是經歷了更多生與死,讓《金魚夜夢》中的薇晨顯得不再青澀,儘管青春尚未遠去,在清麗的文字中卻也暗暗透出對於人情世(事)故的無奈
假新聞、認知作戰,自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2018台灣公投等事件後,這些詞彙便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到底什麼是假新聞?它們從何而來?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隨著數位修復的技術革新、被修復的作品逐漸增加,未來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珍貴的畫面得以重現在現代觀眾的面前,在那之前,由春山出版的《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也會是一本不錯的預習教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的書店歷史從日治時期開始,至今日面臨電子書和網路購書平臺的衝擊,書店的經營模式不斷演變,在未來,書店將多元靈活轉型,讓書香繼續陪伴讀者們,繼續走入下一個世紀。
Thumbnail
出版作業的流水線的社畜生涯 迄今,仍有很多文字工作者或攝影師或model想要出版紙本書。 才過十多年,紙本書變成是一種造神的證明。 即使是大家明知紙本出版行情低迷。 大概十年前吧(本稿寫於2024年7月),有一家合作過的出版社總編跟我說:「目前紙本賣得很難,要不老師你先拍這位的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Thumbnail
台灣衛城出版過很多很好的學術翻譯書。出學術翻譯書基本上是為社會做功德,因為翻譯和編輯校對的成本很高,要做出一個好的華文譯本其實不容易,但版權是有年限的,一般五年,五年後又要花錢再續,所以出越多要續約的錢越多,但再版不一定有銷量,但如果不續之前付出的翻譯勞動和成本都付諸東流。 近期讀了台灣衛城的《自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回顧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冷戰時期與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的江湖風雨,也指出前輩們百年追求的路,作者們也描繪出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的出版現象,呈現這一個議題的時代意義,以及未來如何開拓人文出版的道路與方向。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的書店歷史從日治時期開始,至今日面臨電子書和網路購書平臺的衝擊,書店的經營模式不斷演變,在未來,書店將多元靈活轉型,讓書香繼續陪伴讀者們,繼續走入下一個世紀。
Thumbnail
出版作業的流水線的社畜生涯 迄今,仍有很多文字工作者或攝影師或model想要出版紙本書。 才過十多年,紙本書變成是一種造神的證明。 即使是大家明知紙本出版行情低迷。 大概十年前吧(本稿寫於2024年7月),有一家合作過的出版社總編跟我說:「目前紙本賣得很難,要不老師你先拍這位的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Thumbnail
台灣衛城出版過很多很好的學術翻譯書。出學術翻譯書基本上是為社會做功德,因為翻譯和編輯校對的成本很高,要做出一個好的華文譯本其實不容易,但版權是有年限的,一般五年,五年後又要花錢再續,所以出越多要續約的錢越多,但再版不一定有銷量,但如果不續之前付出的翻譯勞動和成本都付諸東流。 近期讀了台灣衛城的《自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回顧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冷戰時期與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的江湖風雨,也指出前輩們百年追求的路,作者們也描繪出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的出版現象,呈現這一個議題的時代意義,以及未來如何開拓人文出版的道路與方向。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