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語音有聲書《智能交通》聽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前三段寫於2022年5月15日)
剛才聽了中國平臺運用AI技術製作的有聲書《智能交通》,作者是百度執行長李彥宏。這本書的主題是知識性、世界趨勢這類的題材。據製作團隊的說法,他們讓AI軟體蒐集了300句作者本人的講話聲音,就製作出這部我初步估算長達6到8小時的有聲書。
這種題材在口語上的演繹風格並不需要太過繁複、花俏;沉穩但偶有起伏的說話方式就已經非常適合。我認為在口語表現上,這已經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但在編排上還有精進的空間。)
可以想見,當語音AI技術更加開放、普及,某些主題的有聲書製作成本將大幅度地降低。而我相信這個時代並不遠了。
(以下文字寫於2022年5月19日)
來寫一點聽到現在的感想。
首先是技術面。在普通話的口語表現上,這本書已經幾乎是沒有破綻了。目前我大約聽了兩個多小時,僅有兩到三個字音、用語,疑似是編排失誤。要知道:你聽一場兩小時的現場演講,講者都不見得只有兩三個失誤讓你分神!唯一還聽得出破綻的,反而是一些英語縮寫,例如什麼TSSRVTEQWPGIH之類的東西(我聽過就忘了)。但整體說來,口語表現已是極度流暢!
其次是編輯面。就微觀的角度來說,文字書的編輯會需要留意字體、字距、行距、頁面邊距、章首插圖等等細節;同樣地,有聲書也會需要留意語速、句子之間的停頓、段落間的留白,以及章節首尾的設計。這本書的細節就做得不夠好。語速還ok,但是句間停頓太短,也幾乎沒有段落之分,聽起來稍嫌吃力。而且每個章節首尾都有「我是你的AI智能官,瑞萌」出來刷存在感,每一章的首尾各佔去15秒,相當於每一章都有30秒以上是沒有實質內容的。浪費我的時間,令人非常煩躁!
而就編輯面的宏觀角度來說,又分為「政治層次」與「內容層次」可談。這部作品在「政治層次」上,非常地「政治正確」!三不五時就要提一下「習主席」、「改革開放」、「共同富裕」、「十一五」,再順便宣揚一下政令與國家偉大理想。雖然煩躁,但尚可理解,也更新了我對中國文宣品的認識。閱聽者只要能自己過濾有政宣疑義的內容,這部份還不至於影響到我理解這本書的意旨。
而在內容上,我不確定這本書借用了多少前人的論述,但先假定這本書整合了各方論述好了。這本書的確清楚勾勒了一種令人恐懼(對於數位巨靈的恐懼)但又不禁讓我期待(因為確實點出了我實際上遇過的交通困擾)的交通遠景。但這部份有空再寫了。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余孟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代的臺灣華語,已經是融合了各種語言特色、有別於「普通話」的一種華語了,兒化韻已經弱化到幾乎不見。因此,當我聽到在給兒童的有聲書中,仍然充滿著「等會兒(hu-r)」、「小孩兒(ha-r)」、「這件事兒(sh-r)」這種表演方式,就不免感到不合時宜。
關於《偶然與想像》,很多人已經針對劇本發表感想與分析了。但《偶然與想像》在聲音的設計上,也是極其日式精細的。我想來記錄一下三個深深鐫印在我心中的聲音時刻。盡量不劇透,但還是難免有一點點透。
當代的臺灣華語,已經是融合了各種語言特色、有別於「普通話」的一種華語了,兒化韻已經弱化到幾乎不見。因此,當我聽到在給兒童的有聲書中,仍然充滿著「等會兒(hu-r)」、「小孩兒(ha-r)」、「這件事兒(sh-r)」這種表演方式,就不免感到不合時宜。
關於《偶然與想像》,很多人已經針對劇本發表感想與分析了。但《偶然與想像》在聲音的設計上,也是極其日式精細的。我想來記錄一下三個深深鐫印在我心中的聲音時刻。盡量不劇透,但還是難免有一點點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99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1,我們完成書籍: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
Thumbnail
書名:《智能遊戲》 作者:逸昌   機緣巧合之下,受邀參加了【第六屆】你的作品,我的❤得創挑來撰寫一回心得,感到榮幸之餘亦感到非常惶恐。我本來是擔心自己何德何能可與一眾大佬一同擔任提供心得的角色,但現在嘛……大概是擔心本書的作者不知道看完這篇心得之後還有沒有勇氣再登入蕉站,因為我的標題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73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96,我們完成書籍: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簡體書轉繁體書的校對工作,真佩服編輯可以細膩查對台灣用語,抓出台灣與中國用字用語的差異,考驗編輯的功力,也考驗台灣讀者對日常用語的底線,先不談統戰,影片不是視頻,至少書名有守住,其他的部分,真的是如履薄冰,不是普及度的底線,而是常用語被置換的底線,真的想聽聽簡轉繁書籍出版主編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使用人工智能寫作中文教材時可能遇到的語言錯誤。透過例子指出常見的語病,包括誤解詞語、詞類誤用、前文後理不通和累贅表述。建議使用者在檢查由AI生成的教材時,應特別注意可能出現的語言錯誤,以確保教材的品質和邏輯連貫性。
前言 113.2.28曾任科技部代理部長的林一平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AI時代的作家》討論AI對作家的影響,原因是有外文系教授問他:未來文學院學生的工作是否會被AI所取代?他的看法是翻譯工作可以確定會被取代。(註:到清邁旅遊時,手機壞了,不通泰語,可是到尚泰百貨的手機商場時,修理手機的小弟直接用
Thumbnail
有人堅信語譯的精髓『信、達、雅』,絕對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有人堅信人工智能勢必完全取代人工筆譯與語譯。 我則以為盡信AI,不如沒有AI。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
Thumbnail
應該是差不多兩三年前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我想在現在這個AI每天被媒體掛在嘴上的世界,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只是我個人也並不是完全同意李開復書中的看法。因為看這本書已經有點時間了,所以說真的也忘了它的重點,只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記得他書中應該有說中國跟美國差距不大這件事,還有在哪些領域的AI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99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121,我們完成書籍: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
Thumbnail
書名:《智能遊戲》 作者:逸昌   機緣巧合之下,受邀參加了【第六屆】你的作品,我的❤得創挑來撰寫一回心得,感到榮幸之餘亦感到非常惶恐。我本來是擔心自己何德何能可與一眾大佬一同擔任提供心得的角色,但現在嘛……大概是擔心本書的作者不知道看完這篇心得之後還有沒有勇氣再登入蕉站,因為我的標題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從 AI說書 - 從0開始 - 73 到 AI說書 - 從0開始 - 96,我們完成書籍:Transformer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簡體書轉繁體書的校對工作,真佩服編輯可以細膩查對台灣用語,抓出台灣與中國用字用語的差異,考驗編輯的功力,也考驗台灣讀者對日常用語的底線,先不談統戰,影片不是視頻,至少書名有守住,其他的部分,真的是如履薄冰,不是普及度的底線,而是常用語被置換的底線,真的想聽聽簡轉繁書籍出版主編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使用人工智能寫作中文教材時可能遇到的語言錯誤。透過例子指出常見的語病,包括誤解詞語、詞類誤用、前文後理不通和累贅表述。建議使用者在檢查由AI生成的教材時,應特別注意可能出現的語言錯誤,以確保教材的品質和邏輯連貫性。
前言 113.2.28曾任科技部代理部長的林一平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AI時代的作家》討論AI對作家的影響,原因是有外文系教授問他:未來文學院學生的工作是否會被AI所取代?他的看法是翻譯工作可以確定會被取代。(註:到清邁旅遊時,手機壞了,不通泰語,可是到尚泰百貨的手機商場時,修理手機的小弟直接用
Thumbnail
有人堅信語譯的精髓『信、達、雅』,絕對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有人堅信人工智能勢必完全取代人工筆譯與語譯。 我則以為盡信AI,不如沒有AI。
近來AI繪圖以及如Chatgpt等可進行對話的AI進入到大眾視野,讓AI成為了熱門話題,網路媒體和論壇冒出許多相關的文章,足見AI之勢著實非同小可。
Thumbnail
應該是差不多兩三年前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我想在現在這個AI每天被媒體掛在嘴上的世界,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只是我個人也並不是完全同意李開復書中的看法。因為看這本書已經有點時間了,所以說真的也忘了它的重點,只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記得他書中應該有說中國跟美國差距不大這件事,還有在哪些領域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