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整理這樣10個重點,覺得不錯,就節錄在這裡。這些重點不一定都是對的,有些特殊狀況下可能還是要這麼做比較好。不過,這就是一些提醒,讓大家檢視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

一、以破壞小孩的財物(通常是玩具)來懲罰小孩:有些網紅會散佈這樣的影片,有些人拍手叫好。但這樣的動作,會讓小孩感覺「暴力是可行的,可以藉由暴力來嚇阻自己不喜歡的行為」。
二、過度規劃小孩的休閒、玩樂時間,什麼時候玩什麼,都先寫好計畫,照表操課,要花錢也沒關係。這會讓小孩無法享受自由玩樂的放鬆與樂趣,無法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興趣與嗜好。
三、在公開場合(如捷運、公車)沒戴耳機玩手機、iPad。這會干擾到別人,讓小孩學會不用在意別人感受。
四、不要讓小孩因為自己的青春期與性成熟趕到罪惡感或愧疚感。小孩長大,有時的確會造成父母的困擾,但不能為了想要掌控小孩就增添他的罪惡感(如恐嚇他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有很不好的後果)。
五、因為經濟狀況不錯,就順從、溺愛小孩,想要什麼都給他。父母如果學不會對小孩「設限」,就容易教養出縱容自己、不知節制的下一代。
六、以你喜歡的知名劇集的角色來給小孩取名字:這在美國比較會發生。這些名字,未來可能會給小孩帶來困擾,因為你不知道這些角色最後的命運。
七、有些父母會告訴小孩(尤其常見是媽媽告訴女兒):如果有人欺負妳,那是因為他在意你。的確,在小學時代,有些男生是這樣的。但這會讓小孩輕忽罷凌的危險性。
八、太輕易讓小孩接觸電子螢幕,導致成癮,甚至在兩歲時就讓他們整天碰觸手機、平板。這會造成他們無法對其他重要的事情集中注意力。
九、忽視小孩本身的天生特質,要求小孩持續保持安靜、冷靜、完美、不會忘記重要事情、不會搞砸任何事情。但每個小孩特質不同,有些人無法很順利地做到這樣的要求。
十、完全不在意老師在「家庭聯絡簿」回饋了什麼,覺得老師沒有自己懂小孩,因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警訊。等到有些問題越來越嚴重,要改變已經很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