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考古學的其他實踐方向:
4.考古學教育
通過參觀者與展品和考古材料的互動,在博物館和遺址中進行考古教育。多種形式包括:進行交談和導賞;在田野研究學校進行考古技能的基礎培訓等。公眾能從有經驗人士口中得知考古相關資訊。
5.流行文化考古學
這可以等同地描述為媒體考古學:通過媒體訪問及電視節目,考古粉絲專頁等向公眾傳播考古學研究成果,而不是嚴肅和詳細的教育手段。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種媒體與考古資源打交道。公眾在此類活動的互動性較低,以接收資訊為主要目的。
6.學術公眾考古學
學術公眾考古學是對考古學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其他研究學科。
7.開放考古
觀看發掘過程。許多現代發掘活動,特別是在城市地區,會在遺址興建觀景台供公衆觀賞。公眾能親身拜訪正在發掘中的遺址,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工作過程及遺址結構。這種開放考古活動後來亦慢慢發展成旅遊項目之一。
結語
無論什麼形式的考古活動或是什麼分類法,其實公眾考古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令現代人能夠和考古工作有所交集。由於考古發掘和研究時間很長,所需要投入的資金十分龐大,亦受限於現代土地規劃,這個領域一直沒有受有很大的發展,公眾了解自然不多。歐美不少地方的公眾考古活動都歡迎小朋友參與甚至有專供小朋友和年青人參與的考古學會,從小培養他們對考古的認知。
普及考古的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大家對身邊物品的認知,並轉變對物品的思維模式。物品承載着個人感情,亦同時代表一種社會模式的運轉,它是歷史的載體,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歷史。透過保存物品,我們能把自身的歷史和記憶保存下來,即使在文字被刪減,真相被霸權所改寫的年代,依然會有這些物品默默幫我們記下所發生的事。
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再見事件的原貌。
文:鶴嘴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