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工作填滿的生活,有了底氣卻少了光澤;沒有工作的生活,少了滋養的資本

2021/04/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by 晴
Vivre pour travailler ou travailler pour vivre.
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前者把工作看得比生活重要,所有生活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好的工作和成就。
後者則把生活位於所有條件的首位,使工作成為供養和換取理想「生活」的過程之一。
近30而立的我,常在思考為了生活而工作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尋找生活的光澤
無論有沒有受過法國文化的薰陶,我相信多數人都知道法國人十分重視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這樣的觀念也在我實際接觸法國人及長期與法文交手後,潛移默化我的生活價值觀。
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因為理想生活的雛形會隨著年紀與經歷塑形。經歷大多與工作型態綑綁在一起,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透過「工作」換取金錢,再用交易的方式達成想要的生活。
「理想生活好像是擁有喜歡的房子、財富自由地做隨心所欲的事...。」在二十初到二十末的歲數之間,我用一般定義的生活來尋找自己對生活的條件是什麼。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從第一份工作經驗換取對「健康」的重視;從進修的經歷彙整我對「自由」的嚮往;從現今的自由業工作理解自己對「心靈富裕」的追求。原來我想要的生活不複雜,只要能讓我自由選擇心的方向,身體健康的體驗心之所向便能得到滿足感。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我在近幾年選擇了自由業的工作模式,雖然能隨心調配工作份量的多寡,想工作時就奮力工作、想休息時便安排休息日。但自由業工作的反面即少了工作的長期保障,稍未跟上趨勢的變化便有可能被淘汰。尤其,我喜歡空下屬於自己的生活時間,不被工作佔據、隨心安排想做的事情,無論是靜靜看著貓伸懶腰、在野外走上幾里路,還是沈浸在喜歡的音樂裡敲打鍵盤...。因此在面對「生活」多一點,工作少一點的模式,隨之而來的是工作不穩定的風險,實質的反應在收入上。
面對收入減少,生活是否也會隨之黯然失色?(上述的收入減少仍能負擔每月基本費用)若真如此,是否代表生活的「美好」能透過金錢換得?又若真如此,為什麼自己會在回首一年後發現生活照片寥寥無幾,記憶空白的只有工作時,擁有再多的收入都不足以快樂。
在能調配工作與生活平衡之間,兩者佔取人生的比例就像一杯珍珠奶茶,奶與茶的比例依照個人喜好注入適當的份量,茶太多顯得苦澀,奶太多又覺得少了些芬芳。只是工作與生活無法簡易如一杯飲品調配出SOP,它時常處在易過重易失重的狀態,需要在其中品嚐的我們讓工作少一點、生活多一些,不時調整才不會失衡。
⎮心靈穩健是關鍵
自由業的生活時而讓我自由奔放,時而打開我憂愁的開關。我一直想成為不過度杞人憂天、享受當下的人。腦中浮現的是在法國寄宿家庭,轟爸失業的近一年。他告訴我擔憂下份工作的去向很自然,但人生起起落落也很自然。(法國人的「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的名句也因此產生,雖然這句話其實略帶無奈的負面思想XD 。)因此那陣子的轟爸和轟媽角色對調,他穿起圍裙、播下音樂、削著一籃籃的蘋果,每日做好一桌午餐迎接家人回家。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豁達好美,但現在自己徘徊在工作中才意識到,需要多強大的心靈才撐得起這樣的豁然。
之所以想定義理想的生活,在於想在工作之外找尋出口。出社會後的快樂不易持久,對生命的熱情也容易淡化。生活中的瑣碎應在眼前被細數,而不是工作麻痺對生活的感官與知覺。因此我刻意排開零碎的工作,讓生活與學習連結在一起。我能在完整時間裡學習運動、學習語言之外的領域,藉此啟發生活的另一面向。
除了時間的安排,心靈的穩定是享受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關鍵。我決定自己不再恐慌沒有工作的空擋,而是想想我能利用這空擋時間做些什麼?
在自由業的工作中,生活與工作的份量不易維持平衡,但我重新建立好自己的心能預備迎接下一時期的挑戰了 💪
    週週榻榻米
    週週榻榻米
    『週週褟褟米,陪伴大家刻劃出生活的軌跡,分享生命的故事。』 安與晴共同經營的週週榻榻米,在這似短暫卻漫漫的人生中,為日常畫一點色彩、多一些點綴,彰顯生活的獨特與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