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聚落之路》百大青農的莫內花園--紀平安

2023/06/0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拜訪平安的農場之前,我做了三件事;聽了吳念真導演的演講、研究戴勝通董事長的專訪特輯,讀了《實業家的二林》這本書。
過往提起農業,彷彿自古以來農商便水火不容,最早是出於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訂下的「士農工商」次序,以「販夫走卒者為商」做基礎,把過往那些投機取巧、舞弊鑽營、倒買倒賣、唯利是圖,自私自利,中飽私囊拿來形容為商者;而農,則因隱居於山林之間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一首《飲酒》顯得超凡灑脫,務農的樸實勤勞與大自然山水相容之中,心靈即可避離塵俗,幽靜遠邈。
但在抱著這樣的心情前去採訪之前,還是將思緒從理想拉回現實。
《實業家的二林》是一本極為矛盾的存在,對初品此書後的捫心而論,裡面所描述的是背叛、無奈,不被理解的滿腔抱負終究失敗告吹的下場;板橋林家出資的林本源會社抱著想回饋台灣農業的心意去經商,原以為可以兩全其美的賺到利潤、改善環境,造就地方繁榮,抵抗被外族殖民統治的掌控,卻在高額貸款的壓力下遇上二林蔗農事件而使製糖工業化計畫告吹。二戰爆發,資本家落得兩頭空的下場,背負罵名,只好在歷史的洪流中選擇沉默。
三勝製帽的企業家戴勝通董事長在專訪時談到,當時曾為了台灣的邦交,接受巴拿馬總統已斷交為威脅做手段,選擇將自己的企業挪往海外投資,慘遭綁架、軟禁、黑幫討債,最終破產歸臺。他說,別人他不知道,但自己一定是最愛台灣的人。
吳念真導演將每一個人都形容成一本書,那紀平安肯定就像『實用工具書』,不只包羅萬象,還得包山包海,甚至還要從農夫的角色,包至經銷商。
在採訪日到訪之前,紀平安的臉書動態還停留在半夜在農務時拍攝的照片,無論白天黑夜,農田裡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
網室內的絲瓜藤交織相錯的掛在紀平安的頭頂上,與地面漫生的雜草互相呼應。
勤快的蜜蜂穿梭在他的農場中,此時的絲瓜棚架不再只是農作物,而像是花園般,令人印象深刻。
在紀平安的『莫內花園』裡,蜜蜂鑽進澄黃色的絲瓜花朵中。
俐落穿梭在田間小徑的農舍、網室之間,穿著黑色雨鞋、高大的他面對鏡頭,態度自若的推開了紗門,朝著門口的那箱蜜蜂一指,就向我開口解釋「牠們很溫馴!」彷彿也像在對世人訴說,勤外的蜜蜂們也是自己得力助手的證明。同時,他朝著自己面前即將撞到臉龐的幼小絲瓜伸手一掐,隨後扭過身,將它受傷的那一面呈現在鏡頭下「這是老鼠咬的。」說完,瞬間他沉默了數秒,但很快就將這條已經被採摘、無法獲得利潤的作物扔到一旁,帶著我進到這片屬於他的『莫內花園』。
幼小的絲瓜果實上被啃了大洞,紀平安對手上的絲瓜顯得若有所思。
那數秒間的沉默亦是掙扎,要在時代的演化中生存,到底要選擇利益還是共存?
映入眼簾的網室裡面,像是一座祕密花園,首先吸引人的不是飽滿翠綠的絲瓜果實,而是那一朵朵橙黃色的小花,滿地的『綠意』漫生、有長有短,時彎時曲,要在他的菜園裡行走,可能對一般人來說極為吃力,顯得寸步難行,但紀平安卻能行動自如,如同敏銳的作物偵探機,停在每一顆作物前仔細端詳,觀察「它」與「牠們」的動靜。
紀平安認真細心的審視每一顆仍在成長的作物。
「來,妳過來看。」紀平安指著他手中另一顆小小的果實說道,「這是小鳥吃的,但很少有蟲會來吃我的絲瓜。」
抬頭一望,頭頂上的小小絲瓜順著藤蔓,延展出無限的希望。綠蔭貼在紀平安的額頭與臉頰,與他黝黑的皮膚與汗水成為絕佳的映襯。「妳看滿地的草,蟲在底下就會吃飽了,就不會再上來吃我的絲瓜。」接著,他馬上又蹲在底下的草叢堆翻找撥弄,揪著一株野草,要我鏡頭靠去,「這,看見了嗎?這上面是螳螂的卵,牠會來吃蟲,蟲的數量就會被抑制。」
在紀平安的菜園裡,還能找到螳螂的卵。
屬於紀平安的現代『莫內花園』。
被網室框住的絲瓜藤,像是被紀平安保護的孩子,被呵護的無微不至,他創造給作物最佳的生態鍊,而作物回饋給他的,是結實纍纍、滿滿的收成。
對紀平安來說,『有機』與創造生態鍊息息相關。
從網室鑽進來偷吃的小鳥給予的回饋是自帶的燈籠果果實,滋味香甜可口,是紀平安驚喜意外的收穫。
燈籠果的外殼與果實。
回到網室外的小農舍,他指著地上被堆疊的塑料貨物箱,扯著衣領子擦拭滑落至嘴角邊的汗水,一邊向我解釋產銷的流程與進行,而提到商業,原本顯得老實的紀平安,立刻就轉換成精明的商人模樣。
就讀金融管理相關科系的紀平安,對農業商業化有獨特的見解。
「農業不是死死的做,要有方法;只要有方法,就不再是『靠天吃飯』,而是有效率、有成果,有尊嚴的吃飯。」紀平安強調,「全台那麼多的農作物,為什麼就一定要買你的呢?」他認為行銷商品,的確是要靠許多手段與門道,但這裡的農民普遍做不到。「當遇到棘手問題時,也是一件好事,至少還有曾努力要想辦法去解決的動力,只要解決了,那就不是問題,而是成為一種方法,如果你肯願意學,我教你,這樣農業就會慢慢的變好,而不是一整群人一起擺爛,怪盤商不好,怪市場不好。」
要有邏輯的去處理農業,當他接受訪談的過程中,電話接不完。
紀平安從早忙到晚,電話總是接不完,但他總有耐心的一一回覆。
「我不覺得我自己很能幹,也還在學。」紀平安帶著鏡頭返回他的住家,住家門埕很大,有籃球架與倉庫,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迎面看見,那如店面般寬闊大冰箱。「我懂行銷,就兼做轉運站的角色。」他解釋,接受庫存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而非從中營利,「這種事情我做不到,我想走出更寬、更廣的路,也許會被人家懷疑動機、被批評指教,甚至做到死也不會被同情。」
絲瓜的產季到來,當日現採的新鮮蔬果,很快就要運送到各地經銷處。
除了與在地農民合作,紀平安也與其他鄉鎮的農產班關係友好,互相幫助。(圖中另人為竹塘產銷班班長)
此時的紀平安不像是得到百大青農的農家子弟,而是個懷抱著希望的實業家。
「接納不同的聲音,先撕標籤;思考後決定了,就去做,不要遲疑。」當採訪的過程中,問他當初為何選擇農業這條路?他說「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做就是了,反正遇到事情就解決,就覺得沒什麼好怕的,很簡單。」同時,他也強調「所謂的解決不是隨便交給別人幫你處理叫解決,那太不負責任,也辜負幫你的人。要一起成長,才能面對共同的敵人,如果可以成長的比對方還強,那也是本事,要欣賞,忌妒也行,那就追上去,至少整個團隊是良性競爭,遇到對手,根本不用害怕。」這也是他觀察到地方創生執行時有困難的盲點之一。
這一簍一籃都代表著紀平安一路走來的崎嶇與艱辛。
「一路走來很崎嶇,但已經走到這裡了。」紀平安始終讓人感受到一股正向溫柔的堅韌力量。「盡我所能的去做。」在面對每一個選擇,他總能在每件事的脈絡中理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圓潤飽滿的蘋果絲瓜,香甜可口,也象徵著農業新希望。
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對紀平安來說,未來步步都是考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37內容數
曹翁說,他的石頭記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努力不尋常。』於是乎,他將自己臆想中的大觀園給寫的那麼美、那麼巨麗豐大,使人不得不沉溺於裡面的情情情不情的輪迴之中。如今,也有個傻子投入了風月寶鑑的悼紅軒中,還把自己本名之中的尾字拆成兩個大字,當作筆名而寫,重蹈覆轍那一行行、一段段,拋紅豆灑相思的血淚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