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能高越嶺道〜人文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能高越嶺道」最早是由賽德克族與泰雅族人開闢,後於日據時期被修築為警備道路;國民政府來台後,復由台灣電力公司為「東電西送」輸電線而整修、維護迄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二戰結束後的台灣百業亟需復甦,花蓮縣境內木瓜溪的水力豐沛,發電量滿載,而西部卻苦於電力不足,因此乃有「東電西送」的籌畫。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1950年台電將美國援助的130萬美金電力建設經費中的40萬,用在「能高越嶺道」沿線架設高壓輸電線路及維護電力線的保線所。

raw-image

raw-image

動工初期因交通困難,台電只能依賴所僱用的大批原住民背負器材、材料徒步上山。

先於1951年3月完成75公里的保線路,作為人員通行、搬運材料及糧食補給之用。

raw-image

raw-image

接著在1951年11月完成(179座雙桿型木柱線路)的乙線架設;1953年9月完成(127座細腰捻轉型鐵塔線路)的甲線架設。

2路輸電線均西起海拔約1,000公尺的南投萬大發電廠,向東越過中央山脈2,850公尺的能高北峰,最後連接到花蓮的銅門電廠,全長45公里。

raw-image

raw-image

舊東西線成為戰後穩定臺灣經濟的「保命線路」。

1954年9月13日,先總統蔣中正與救國團蔣經國主任親臨海拔2360公尺的「雲海保線所」視察,並題書「光被八表、利溥民生」八字。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電力公司後於舊東西線最高點,海拔約2800公尺的能高鞍部設立紀念碑並刻列此8字,面向東邊太平洋刻的是「光被八表」,面向西部平原則刻著「利溥民生」,用以緬懷前人胼手胝足,興建「台電萬里長城」,對臺灣經濟的貢獻。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而「光被八表」紀念碑也因此成為能高越嶺道上最夯的「打卡」景點,山友前來朝聖時,更可一腳踩在南投,一腳踏進花蓮。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電力公司為維護輸電線路,將日據時期的駐在所改建為保線所,沿途共設有九處,分別為霧社、廬山、雲海、天池、檜林、奇萊、磐石、龍澗及銅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除了提供輸電線路維護人員居住外,也儲備緊急搶修器材。因此,「能高越嶺道」也成為台灣電力公司巡視輸電塔的主要道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舊東西線為臺灣戰後創造經濟復甦的奇蹟,也是臺灣電力史上最令人讚嘆的一條輸電線路。

後因接連受颱風摧殘,部分路段坍方,搶修困難,目前已停止維護不再使用,改由新東西輸電線接續使命!

raw-image

raw-image

1998年台灣電力公司完成新的東西超高壓輸電線(南投大觀—明潭—花蓮鳳林線),為台電首件蒐集地質、氣象資訊而規劃設計,不僅避開地質敏感區域,還能耐風、耐冰雪的輸電線路。

raw-image

有趣的是早期的舊東西線是為了「東電西送」,而新東西線卻是「西電東送」以解決花東地區電力供應不足的瓶頸,促進了東部的繁榮。

raw-image

raw-image

至於沿線的9處保線所也因舊東西線不再使用而陸續裁撤,目前僅剩雲海、檜林及磐石等3個保線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更多精彩的照片歡迎參閱"2021 能高越嶺道(I)"相簿
(本文部分照片由同行山友提供,謹致謝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龍情秘語
7會員
244內容數
喜歡隨性單純的旅遊 讓自己遠離喧鬧的城市 享受一下孤獨並與心靈深入溝通 總以為.... 旅遊...也是一種"動態的靈修"~~~!
龍情秘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志佳陽大山】列名臺灣百岳八秀,她的陡升爬坡號稱「魔王等級」,單程7.3公里;但恐怖的是從3.1公里到7.1公里,足足要爬升1,700公尺!
Thumbnail
2025/04/25
【志佳陽大山】列名臺灣百岳八秀,她的陡升爬坡號稱「魔王等級」,單程7.3公里;但恐怖的是從3.1公里到7.1公里,足足要爬升1,700公尺!
Thumbnail
2025/04/11
【城堡山】(Castle Hill): 「城堡山」海拔約170公尺,有許多「布達佩斯」中世紀的建築群,主要分為皇宮和舊城兩大部分。 包含了布達皇宮、漁夫堡及馬提亞斯教堂等景點,其中多瑙河岸、布達皇宮及安德拉什街更於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Thumbnail
2025/04/11
【城堡山】(Castle Hill): 「城堡山」海拔約170公尺,有許多「布達佩斯」中世紀的建築群,主要分為皇宮和舊城兩大部分。 包含了布達皇宮、漁夫堡及馬提亞斯教堂等景點,其中多瑙河岸、布達皇宮及安德拉什街更於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Thumbnail
2025/03/02
「匈牙利」位居東歐與中歐重要樞紐,歷史上除了曾受到蒙古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的占領外,更是組成《奧匈帝國》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政治上則曾受共產主義的洗禮與西方資本主義的多彩交錯,不僅在建築上有豐富的可觀性,在人文藝術上,更有深厚的淬練與底蘊。
Thumbnail
2025/03/02
「匈牙利」位居東歐與中歐重要樞紐,歷史上除了曾受到蒙古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的占領外,更是組成《奧匈帝國》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政治上則曾受共產主義的洗禮與西方資本主義的多彩交錯,不僅在建築上有豐富的可觀性,在人文藝術上,更有深厚的淬練與底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 台鐵環繞台灣全島有不少跨越河流鐵橋存在,最知名度最高莫過於舊山線鐵路。但是台灣第一座建造最久鐵路鐵橋不在舊山線,而是在八堵鐵橋。 八堵鐵橋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基隆河鐵路八堵至三坑路段 ​電話: 02     2456    0841 ​備註: 景點 台灣第一座鐵橋
Thumbnail
​ 台鐵環繞台灣全島有不少跨越河流鐵橋存在,最知名度最高莫過於舊山線鐵路。但是台灣第一座建造最久鐵路鐵橋不在舊山線,而是在八堵鐵橋。 八堵鐵橋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基隆河鐵路八堵至三坑路段 ​電話: 02     2456    0841 ​備註: 景點 台灣第一座鐵橋
Thumbnail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在台灣的登山史中有條橫越百年的重要路線。他起源於日軍對原住民的鎮壓,轉變成為登山步道,又進化成為橫越東西的重要道路。究竟,在說的是哪條道路呢?
Thumbnail
在台灣的登山史中有條橫越百年的重要路線。他起源於日軍對原住民的鎮壓,轉變成為登山步道,又進化成為橫越東西的重要道路。究竟,在說的是哪條道路呢?
Thumbnail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
Thumbnail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
Thumbnail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
Thumbnail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