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火塘|討厭的林先生與狡獪的唐先生,台灣原住民族土地兩百餘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這個月的火塘話題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本週我們繼續在這個脈絡下談論原住民族土地問題。
raw-image

回顧:兩百年來只消不的長的原住民土地

既然是在「轉型正義」的脈絡下談論原住民族土地,首先讓我們大致回顧一下原住民族土地上發生過的歷史不正義。

1684 年,台灣被納入大清版圖,其後漢人拓墾導致番漢糾紛日增,到了十八世紀(乾隆年間),清廷為了維繫統治秩序,採取劃定番界政策,多次釐清土地並繪製紅(1750)藍(1760)紫(1784)綠(1790)四張番界圖,例如下圖為中研院史語所所藏《台灣民番界址圖》局部,是藍線番界圖,圖上紅線是過去的民番界線,藍線則是漢人罔顧番界向山內入侵之後,清廷再次勘定釐清的新番界。另一幅紫線番界圖現藏於北京故宮,但已經台灣學者詳細註釋,由中研院史語所出版,名為《紫線番界:臺灣田園分別墾禁圖說解讀》。

raw-image

十八世紀的清代番界圖不是以現代地圖測量方式繪成,精確度有所欠缺,但整體而言,與日本時代中期的番界大致相符。下圖是 1915 年日本時代繪製的隘勇線地圖。隘勇線制度始於清代,日本時代初期沿用,目的是將原住民限制在隘勇線以外(以東),以保障隘勇線以內(以西)的樟腦開發事業。

raw-image

日本時代處理原住民土地的大致經過為:

  • 1908 年,著手進行「蕃界土地調查五年事業」,要將蕃界內土地官有化
  • 1928 年,制定「森林事業規程」,將土地區分為「要存置、不要存置」及「準要存置」林野,其中「準要存置林野」(蕃人所要地)專供原住民使用。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沿襲「準要存置林野」設置,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山地/原住民保留地」。

下圖是兩百多年來台灣原住民的土地從番界國有林地(日本時代要存置林野)再到原住民保留地(日本時代蕃人所要地)只消不長的變化。

raw-image

下圖為中研院史語所整理資料,放大圖片可以對照圖例清楚看出要存置林野(後來的國有林地)與準要存置林野(後來的山地/原住民保留地)兩者之間巨大的面積差異。大片山林被殖民統治者收走,留下極少土地給原住民,這一點在日本時代和國府時代乃至於今日,確實是一模一樣。

raw-image

原住民土地去了哪裡?

雖然平地/山地原住民的區分在文化上十分武斷,但這樣的政治區分確實造成現實性的影響,反映在土地問題上,山地原住民和平地原住民「怨恨」的對象也不一樣。2017 年《林業雙月刊》刊載一篇林務局技士李允如和局長林華慶署名的回顧反省文章,開頭有這樣一段話:

在原住民之間,常以林先生代稱林務局,每當提起林先生,部落族人多是恨得咬牙切齒氣憤填膺。林先生,完全是個負面的代名詞。

國民政府來台後「接收敵偽」,並沿襲日本舊制,由新設立的林務局接收台灣總督府農商局山林課的「全部業務及要存置林野土地」,這要存置林野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國有林地」。上述《林業雙月刊》的文章說明,國民政府為了「安置移民」並「扶植臺灣經濟發展」,開始

有系統大量伐採國有林地上的天然林,撫育單一樹種的人工林,提供工業材,讓原住民可以利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驟減,衝擊原住民傳統生活。此外又修訂森林法,明定森林產物屬於國家財產,嚴格禁止私人採伐林木。對於世居山林的原住民而言,不僅祖居地遭到破壞,游耕的土地成為國有林班地,依循過往的生活方式進入山林伐採林木,成了竊取國家資源的小偷。

用林務局的統計數據來說明:

  • 台灣島總面積約 360 萬公頃
  • 台灣島林地總面積約為 199.3 萬公頃(佔總面積約 55%)
  • 台灣島國有林地面積約為184.9 萬公頃(佔全島林地總面積約 92.8%)

也就是說,大部分(本來是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山地都變成國有林地了。

平地原住民也有類似的討厭對象,不是林務局而是台糖。

在日本時代,東台灣大量的平地原住民土地以「無法證明所有」為由,被收歸為官有林野,用於栽種甘蔗製糖。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四大製糖會社,成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之後相當時間裡持續製糖活動,創造了大量財富,直到近年來糖業輝煌不再而轉型。原住民不只要追究台糖土地有多少原本是原住民傳統領域,也要追究後來被台糖大量出售的土地是何下落。


當前原住民土地狀況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一般人的印象是,山地原住民有原住民保留地,因此處境比平地原住民要好一些,其實這看法似是而非。根據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詹素娟的說明:

「準要存置林野」的所有者是國家,原住民只有使用權,並無所有權。再者,保留地範圍的估算,係參酌「北海道開拓移民」步的標準,再考量台灣山地實況,適度增加所需面積,最後決定以每人三公頃為標準。此種以定耕農墾為標準的估算方式,說明主事者一方面對原住民生計型態的陌生,也反映總督府希望山地住民變成農民的期待。只是,此一預期與原住民現實生活有所落差,保留地的適用因此產生各種問題。此外,調查當時以每人三公頃的比例,將現耕地與附近地區畫於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上,以決定官、蕃地界。然而,此一做法完全忽略了與燒耕、輪作慣習相關的休耕地。

經過數十年漫長的剝削和衝突,現在「林先生」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也試圖和原住民溝通,推出原住民共管政策,包括山林巡護、採取森林產物、發展林下經濟、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生態旅遊等等,這些當然都是值得鼓勵的發展,不過原住民最終的希望,畢竟還是徹底釐清歷史上土地被剝奪的內情,完成傳統領域的宣告,並實現土地的實際使用管理。

而在平地原住民與「唐先生」的關係方面,我們知道原轉會(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之後,台糖表示願意配合,並出席相關會議,說明該公司土地取得事宜,不過這是 2017 年的事了,至今我們尚未聽聞具體的調查結果。

此外台糖民營化之後,經濟部依舊是最大股東,持股超過 96%,在這種情況下,台糖的土地在法律上是私有土地,這讓台糖土地輕鬆迴避了《原住民土地及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因為該辦法規定原住民及部落土地的劃設以公有地為限。也難怪原住民會興起「唐先生真狡猾」和「唐先生是故意的吧」等觀感,很難相信唐先生有意配合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參考資料

林玉如、畏冬|林爽文事件前的臺灣邊區圖像: 以乾隆 49 年臺灣番界紫線圖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9:3(2012 年 9 月)

李允如、林華慶|林務局面對歷史真相及推動原住民族森林資源共管——共管這條路,由衝突走向和諧《林業雙月刊》43:4(2017 年 8 月)

詹素娟|日治時代原住民的土地變遷《原住民族文獻》31(2017 年 4 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2/07/28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2022/07/28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2022/07/21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2022/07/21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2022/07/14
若人數較眾就排擠他人參政,那麼人數最多的阿美族不時時刻刻在排擠其他平地原住民?阿美族的夷將・拔路兒當了那麼久原民會主委,難道不排擠賽德克參政嗎?
Thumbnail
2022/07/14
若人數較眾就排擠他人參政,那麼人數最多的阿美族不時時刻刻在排擠其他平地原住民?阿美族的夷將・拔路兒當了那麼久原民會主委,難道不排擠賽德克參政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西元1697年的台灣人,是什麼? 是甚麼樣子? 郁永河說,台灣人是一種生活安逸之後,就想要作亂的民族。常常會有人聚眾就自稱王侯,幾乎是年年有來。即使很容易就被討平,仍是前仆後繼。 其實台灣人,大多都是來自泉州漳州,這五十年來,也算是常見兵戈。
Thumbnail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
Thumbnail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清之所以將台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台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為然,為此怕臺灣在成為反清基地,特頒「渡台禁令」,使得臺灣于清初時並無太大墾辟,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台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
Thumbnail
前言 一堆移民來台灣要幹嗎?當然是找工作,賺錢啊!於是各種「合作」的開墾就紛紛出現了。人多事就多問題也多,即便清廷消極治台也因一件件事件、社會的變遷也調整了行政管理。此外,當移民人口多了起來,貿易發展也逐步形成、蓬勃發展。
Thumbnail
前言 一堆移民來台灣要幹嗎?當然是找工作,賺錢啊!於是各種「合作」的開墾就紛紛出現了。人多事就多問題也多,即便清廷消極治台也因一件件事件、社會的變遷也調整了行政管理。此外,當移民人口多了起來,貿易發展也逐步形成、蓬勃發展。
Thumbnail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
Thumbnail
原住民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林先生(林務局)和唐先生(台糖)拿走了,這是戰後原住民與國家之間土地糾紛的基調。
Thumbnail
從我們現在的標準看來,這種土地制度相當複雜:既出於居住目的而佔有土地,這佔有同時也服膺於某種政治從屬關係,並牽涉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所有一切相關活動又透過社會組織而達成。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抽走土地以後,這些相關的社會功能還能夠存在。
Thumbnail
從我們現在的標準看來,這種土地制度相當複雜:既出於居住目的而佔有土地,這佔有同時也服膺於某種政治從屬關係,並牽涉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所有一切相關活動又透過社會組織而達成。換句話說,我們不能想像抽走土地以後,這些相關的社會功能還能夠存在。
Thumbnail
不只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裡原住民要再被殖民,在其他的表現領域也一樣。例如曾經激起討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和現在正熱門的電視劇《斯卡羅》,都是以殖民者的史料為基礎的創作。
Thumbnail
不只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裡原住民要再被殖民,在其他的表現領域也一樣。例如曾經激起討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和現在正熱門的電視劇《斯卡羅》,都是以殖民者的史料為基礎的創作。
Thumbnail
最近拍謝少年剛出的MV,裡面敘述了1960年代開始,中華民國政府實施的皆伐政策,整個MV透漏出了原住民,在當時政策下討生活的悲哀,在回顧以前所讀歷史及閱讀雪羊視界的文章後發現台灣林業史背後其實也是一段殖民史的寫照。   在中華民國劫收台灣後,隨即就是國共內戰需要大量的木材,也就開始大量砍乏台灣的林木
Thumbnail
最近拍謝少年剛出的MV,裡面敘述了1960年代開始,中華民國政府實施的皆伐政策,整個MV透漏出了原住民,在當時政策下討生活的悲哀,在回顧以前所讀歷史及閱讀雪羊視界的文章後發現台灣林業史背後其實也是一段殖民史的寫照。   在中華民國劫收台灣後,隨即就是國共內戰需要大量的木材,也就開始大量砍乏台灣的林木
Thumbnail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Thumbnail
從清代關門古道,一窺清朝與日本的原住民治理、中央山脈的百年歷史,與布農族丹社群的古往今來。 《重返關門》,一本以古道為主軸,建構出橫跨百年歲月、堆疊數千呎高的台灣史話;讓我們透過作者的雙腳雙眼,了解國家力量是如何深入山區,看見過去的環境樣貌,並挖掘歷史的真實,認識真正的Taki Vatan。
Thumbnail
📚 書訊 《番頭家》 ——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 柯志明 著作 2001年初版 2011年四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 🥗 前言 回想國高中歷史課本的內容,強調清初的對臺政策是消極治理,以「為防而治」為主軸。這導致一個錯誤的印象,好像清廷除了頒佈渡臺禁令之外,什麼都沒做,也什麼都不想做
Thumbnail
📚 書訊 《番頭家》 ——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 柯志明 著作 2001年初版 2011年四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 🥗 前言 回想國高中歷史課本的內容,強調清初的對臺政策是消極治理,以「為防而治」為主軸。這導致一個錯誤的印象,好像清廷除了頒佈渡臺禁令之外,什麼都沒做,也什麼都不想做
Thumbnail
台灣島,是誰的? 土地對農民是生命、對孩子是玩樂、對亡者是所終,而對人,是家。我們踏在土地上、收穫自土地上、生活於土地上,土地與人是多麼的密不可分。又隨光陰荏苒、交通便捷,更多的人們聚集於土地,使之產生了稀少性。於是我們爭奪,而忽略了正義。
Thumbnail
台灣島,是誰的? 土地對農民是生命、對孩子是玩樂、對亡者是所終,而對人,是家。我們踏在土地上、收穫自土地上、生活於土地上,土地與人是多麼的密不可分。又隨光陰荏苒、交通便捷,更多的人們聚集於土地,使之產生了稀少性。於是我們爭奪,而忽略了正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