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場前其實對演出內容和形式所知甚少,單純就被大數據演算的廣告打中,而做出的初步理解是,比起劇場表演,我更傾向把這場體驗看作是藝術療癒。

最喜歡的某段是,我們被迫停留在黑暗的車廂上,拿出領到的Ipod,兩兩一組聽音樂並談天,好友選的音樂是陳綺貞「下個星期去英國」,在輕輕的吉他節奏、冷冷的列車空調、窗外一閃一爍的詭譎底下,我們靠在一起聊想去的遠方,或者以為的原點。像我們常做的那樣,在宜農的演唱會外聊愛、在觀音山上聊家、在澎湖的夜景下聊死亡和閃閃發光......每一次聊完都重新充盈正面信念,這次在微醺列車上也是,以為就算真的搭上了一班遠遠的車,我們仍能一路掏出自己,並深信彼此都能靜靜傾聽不評價其它。
講故事的乘客回到車廂,帶領我們找到另一個很美的空間,像是出境了臺灣,而且宇宙的神奇程度真的不在話下,那空間的歷史正巧與我自己的某段記憶重合,閉上眼睛吞下那碗藍色的酒的時候,忍不住想到某些過去的事,同時也想到曾經讓我哭爆的電視劇臺詞:「火車也會很慢的再一次過這個彎,讓離開的人能夠好好的再看這裡一眼,之後,就是不同的風景了。」我們都遺憾那些曾經同車的人離去,但也許該慶幸的也是,如果沒有繼續前進,就遇不見新的風景和新的人了。
後來當然說故事的乘客找到下車的地點,記起回家的路,我們也回到車廂,被引導著在車票上寫下自己的終點,我遲疑著寫不下一個字詞,好說明想去的那裡,朦朧的形容大概還是只能稱作「家」,硬是用我目前已知的詞彙解釋可能是「平靜」,一直想得到心裡面的平安,好不再感受波濤與焦慮,但我最後寫下的是「回憶」,大抵是回憶裡的回家二字,比起現在簡單許多。下車前,好好地注視了對面的好友和陌生人,想像這是最後一次,下車後我們彼此所見即是不同的風景,但如果心裡有了真正目的地,應該就不用感到害怕了吧?因為我知道他將抵達最想要的,而我也是。
結束後才融會貫通起來,四節車廂是四場不同的故事,根據每次乘客的互動也可能抵達不同的結局,可惜我的同車夥伴們太乖巧,都靜靜的聽故事。如果有機會滿有興趣下次搭上另一班車廂,看宇宙又將帶我去哪!
────────────────────────────────
【落日轉運站:微醺列車】
🎫1250元 ⏱️60分鐘 👤24人 🍷1-2杯調飲
────────────────────────────────
如果這篇文章有泛起你心中什麼樣的漣漪,歡迎不吝給予愛心並留言。
更可以追蹤我的IG:yihan__writing ,會看見不一樣的創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