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的前途與一黨的前途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跟民進黨黨主席、及各位民主社會的領導人們,分享一個美國發生過的故事。2018年的時候,加州有位法官,艾倫.裴斯基(Aaron Persky),被民眾投票,罷免下台。那麼多加州選民願意站出來投票罷免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在2016年輕判史丹佛大學金童布洛克.透納(Brock Turner)的性侵案件。

2016年一天晚上,有兩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生在校園騎腳踏車的時候,經過一個垃圾搜集區域。他們經過時,看到大學生透納正在性侵一位躺在地上、完全沒有意識的女性。兩個人馬上上前制止。透納發現有人,於是站起來逃跑。但研究生仍然騎車追了上去,抓到透納、送且叫了警察。

受理這案子的法官裴斯基,也是史丹佛大學畢業的。他知道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雖然透納被抓的時候是現行犯,沒有什麼好懷疑他是不是無辜的,但透納的爸爸、朋友,都覺得他沒有犯什麼大錯,不應該坐牢。

法官裴斯基顯然也同意他們的看法,最後輕判透納六個月的徒刑。

做出這樣的判決,證明了裴斯基根本不適合擔任法官

選民都看到了,所以裴斯基下台了

透納是一個典型的金童—雖然他犯罪是當場馬上被抓,他受到指控的時候,還是引起許多人的不捨,擔心這金童本來光明的前途,就要毀於一旦了。

這些人把同理心不合比例地運用到犯罪加害人身上,而完全沒有替那個,躺在地上、毫無意識、也毫無反抗能力的受害者想過。

這種對於性侵、性騷擾的加害男性有過份同理心的心理狀態,其實是一個厭女文化下很常見的反應。康乃爾大學哲學教授凱特‧曼恩(Kate Manne)稱之為「同理他心」(himpathy)。[1]

就算知道他強暴了一個女人,大家都還擔心他的未來

這些人沒有想過那個女人的未來。

民進黨的文化與制度,似乎也有一模一樣的毛病 。不止同理自已男性黨員多於女性黨員,就連非民進黨的男性—某導演、李正皓—民進黨相關的制度也都對他們很友善。

也許,在上位的人,也都曾經是金童,他們能同理金童前途的可貴。

但對我們這些需要上班賺錢、可能會需要和他們共 事的凡婦俗女來說,他們就是噁爛男。也許對透納的爸爸、還有法官裴斯基來說,透納是史丹佛金童。但,對我們來說,他就是史丹佛惡爛男。

當然他願意改過向善,尊重女性,他也能成為一個值得人敬重、可以共事的男同事。

但,如果,他什麼都沒改的話—那沒有人會想要他是自已的同事或主管。

而包弊惡爛男的主管,更沒有人會支持他。

做為一個黨主席,這是你大展身手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你可以趁這個時候,大刀闊斧地對黨內制度進行改革,證明你和國民黨、民眾黨的領導者都不一樣。

或著,你也可以持續道歉與不作為,證明你能力也不怎麼樣。

[1]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77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sin-Wen Lee的沙龍
10會員
60內容數
目前有四大主題以及其它零星議題討論。四大主題為: 「卡陰記」、「性侵/性騷擾」、「美國槍枝管制」、「死刑」。另有「升等記」「被學生申訴記」。
Hsin-Wen 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03
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What People Misunderstand About Rape,內容在討論為什麼很多人被性侵的當下,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像是馬上與對方搏鬥,或至少是逃跑、掙扎),反而會楞/傻在那裡。原文很長,我把我自已覺的重點的部份剪貼在這邊,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2023/09/03
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What People Misunderstand About Rape,內容在討論為什麼很多人被性侵的當下,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像是馬上與對方搏鬥,或至少是逃跑、掙扎),反而會楞/傻在那裡。原文很長,我把我自已覺的重點的部份剪貼在這邊,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2023/06/14
要證明性侵/強暴案件發生,重點是證明雙方是否「同意」發生性行為。如何證明這性行為是不是「合意」的呢? 「合意」或「同意」與否,是一種心理狀態,不是一種物理事件,所以受害人拿不出物理性的證據很正常。但,他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已不同意,就表示他同意嗎?
Thumbnail
2023/06/14
要證明性侵/強暴案件發生,重點是證明雙方是否「同意」發生性行為。如何證明這性行為是不是「合意」的呢? 「合意」或「同意」與否,是一種心理狀態,不是一種物理事件,所以受害人拿不出物理性的證據很正常。但,他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已不同意,就表示他同意嗎?
Thumbnail
2023/06/13
性別不平等的社會裡,社會期待男性要積極地展開攻勢,而女性若不願意發生性行為,有義務要極力掙扎。你如果因為傻了、楞住了、呆掉了,嚇死了,害怕激怒對方,因而沒有極力掙扎,大聲呼救,那麼,男士沒注意到你不願意發生性行為,也不能怪他們。 就是這樣的信念,才造成那麼多約會強暴。
2023/06/13
性別不平等的社會裡,社會期待男性要積極地展開攻勢,而女性若不願意發生性行為,有義務要極力掙扎。你如果因為傻了、楞住了、呆掉了,嚇死了,害怕激怒對方,因而沒有極力掙扎,大聲呼救,那麼,男士沒注意到你不願意發生性行為,也不能怪他們。 就是這樣的信念,才造成那麼多約會強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這個故事堪比《漢娜的遺言》,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白人女孩被黑人男孩強暴,最後有個不相關的人被關了11年的故事,我發誓這不是《野東西》那部電影。
Thumbnail
今天這個故事堪比《漢娜的遺言》,唯一不同的是,它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白人女孩被黑人男孩強暴,最後有個不相關的人被關了11年的故事,我發誓這不是《野東西》那部電影。
Thumbnail
走過了壓抑和迷霧般的七集劇情,第八集大結局,觀眾們總算窺見命案發生的真相: 阿布杜爾去到船長鄭峰群家歸還菜刀,兼且要求鄭峰群歸回被奪走的護照。期間,鄭峰群的女兒哭鬧不停,觸發阿布杜爾的PDSD,「過失」淹死了小女孩,「順道」刺死鄭峰群夫婦。 那一刻,由衷地覺得身為觀眾真Ho,以上帝視角知曉事
Thumbnail
走過了壓抑和迷霧般的七集劇情,第八集大結局,觀眾們總算窺見命案發生的真相: 阿布杜爾去到船長鄭峰群家歸還菜刀,兼且要求鄭峰群歸回被奪走的護照。期間,鄭峰群的女兒哭鬧不停,觸發阿布杜爾的PDSD,「過失」淹死了小女孩,「順道」刺死鄭峰群夫婦。 那一刻,由衷地覺得身為觀眾真Ho,以上帝視角知曉事
Thumbnail
戲裡不知悔改的狼師及被縱容的權勢凸顯了人的劣根性,用律師這個職業來表現出當人在面對最難處理的性侵事件中,理性(職業道德)與感性(事實及真相)裡產生的內心掙扎
Thumbnail
戲裡不知悔改的狼師及被縱容的權勢凸顯了人的劣根性,用律師這個職業來表現出當人在面對最難處理的性侵事件中,理性(職業道德)與感性(事實及真相)裡產生的內心掙扎
Thumbnail
韋小寶嘻嘻一笑,說道:「大王子當然是勝過小和尚了。小和尚確是狗屁不如,一錢不值。大王子卻是有如狗屁,值得一錢,這叫做勝了一籌。」
Thumbnail
韋小寶嘻嘻一笑,說道:「大王子當然是勝過小和尚了。小和尚確是狗屁不如,一錢不值。大王子卻是有如狗屁,值得一錢,這叫做勝了一籌。」
Thumbnail
但卻也是他堅定而憤怒的指認,情緒性地感染了承審的法官,讓法官站在受害者這方,將所謂罪無可逭的犯罪者處以最重的刑責。珍妮佛的憤怒囚禁了冤罪者羅納德,同樣也囚禁了他自己。
Thumbnail
但卻也是他堅定而憤怒的指認,情緒性地感染了承審的法官,讓法官站在受害者這方,將所謂罪無可逭的犯罪者處以最重的刑責。珍妮佛的憤怒囚禁了冤罪者羅納德,同樣也囚禁了他自己。
Thumbnail
1998年10月4日,《華盛頓郵報》出現一個全版廣告,斗大的標題寫:「懸賞一百萬美金,徵求共和黨國會議員婚外亂搞的證據」。 這個廣告是色情雜誌《好色客》Hustler,老闆賴瑞‧佛林特(Larry Flynt)花錢登的。他為什麼這樣搞?是共和黨議員不倫情報能讓他賺大錢嗎? 不,
Thumbnail
1998年10月4日,《華盛頓郵報》出現一個全版廣告,斗大的標題寫:「懸賞一百萬美金,徵求共和黨國會議員婚外亂搞的證據」。 這個廣告是色情雜誌《好色客》Hustler,老闆賴瑞‧佛林特(Larry Flynt)花錢登的。他為什麼這樣搞?是共和黨議員不倫情報能讓他賺大錢嗎? 不,
Thumbnail
我覺得難過的是,當一個人開始憤世嫉俗時,會開始有階級感。會對人分群和做其中之一的假設是他的行為聯繫著它們品質的心智。就像看到外籍移工在北車大肆喧嘩或席地而坐感到他們就是無禮和髒,想像用雞毛撢子撢去眼中不舒服的景象,揮落的灰塵若是看不見後就可以一掃陰霾。但那在於其本身,各位,就是一個謊言。
Thumbnail
我覺得難過的是,當一個人開始憤世嫉俗時,會開始有階級感。會對人分群和做其中之一的假設是他的行為聯繫著它們品質的心智。就像看到外籍移工在北車大肆喧嘩或席地而坐感到他們就是無禮和髒,想像用雞毛撢子撢去眼中不舒服的景象,揮落的灰塵若是看不見後就可以一掃陰霾。但那在於其本身,各位,就是一個謊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