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們討論約會/熟人強暴(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9/04/02 關鍵評論

這些同學的看法是,如果女方不想要與男方發生關係的話,她不應該期待男方要去揣測、推敲她的想法、或是徵得她的同意。她應該要鄭重地跟對方大聲說「不」、或是趕快逃離現場、或是趕快拿手機起來報警。

也就是說,有不少人認為,如果想要與他人發生性行為,不需要先詢問對方的意見,直接開始就好。對方不想的話,讓對方來想辦法拒絕你即可。

我為什麼要叫學生讀一個八卦網站上的小道消息呢? 因為所有的約會強暴故事,都是這樣的故事。性別不平等的社會裡,社會期待男性要積極地展開攻勢,而女性若不願意發生性行為,有義務要極力掙扎。你如果因為傻了、楞住了、呆掉了,嚇死了,害怕激怒對方,因而沒有極力掙扎,大聲呼救,那麼,男士沒注意到你不願意發生性行為,也不能怪他們,因為男性的天性就是要到處打獵追逐。男人就是要強硬才夠man,有禮貌的男人會被視為娘娘腔。女人說不要你就停止就不夠man。女人喜歡說謊,說「不」就是「要」的意思。

就是這樣的信念,造成許多約會強暴。那些受害者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要怎麼樣說「不」。由於當時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怎麼樣才能不要搞的很難看,所以他們不敢大聲說不。

不敢大聲說「不」,就應該被性侵嗎?

老實說,除非已經準備好要這個人翻臉,不然正常應該沒有人會直接大聲說「不」吧?搞的好像對方是強暴犯,而我們需要喝斥他?

因此,不少人們在不情願的情況下,由於一時想不出要怎麼樣才能拒絕對方,又不讓對方感到不舒服,因此,只好忍一忍,被迫與對方發生關係。

而大家完全不覺得對方應該先問他的意見,看他是否同意。

在討論完這故事後,我再介紹那兩篇學術論文的論點,都主張在發生性行為之前,應該要徵得對方的同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先前提到的文章。

當然,社會上仍然有不少人覺得這樣的論點很荒謬。哪有人發生性行為之前,還要問對方意見的?

做為老師,我的工作,是把正反意見擺在桌上,讓你自已決定誰的意見比較合理。你要怎麼過你的人生,是你自已決定的。

但我希望我的學生可以懂得尊重他人、保護自已。

接下來的那個學期,我另一個班上有個女孩,平時表現良好,但是有一陣子開始沒來上課。後來有一天,她寫電郵給她的授課老師們,說明她沒來上課,不是因為她很懶,而是因為那幾天是她受暴一週年,對她來說不太好受。接下來她好一陣子沒來上課,有天我又收到她email,說雖然學校懲罰了她的施暴者,但是檢察官決定不起訴。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呼籲我們這些老師,請我們想辦法,看能不能做些什麼,讓這樣的事不要再發生。

本來我只在通識課裡加這段關於約會強暴的討論,但因為這女孩的呼籲,我開始覺得有必要每堂課都要討論。這學期倫理學課,我把我用的教材做成精簡版,在上課的時候與同學們討論。

這次上課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已經有這個觀念了: 要接觸他/她人身體之前,應該要先詢問,徵得對方的同意,不應該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當然這也不是我教他/她們的。應該是其它也關心孩子安全的老師、家長們教的。

這個觀念是我們這些上一個世代的人所沒有的。很多人的觀念仍然停留在男生就積極主動、窮追不捨,女生說「不」的真實意義是其實是「你要再積極一點」。女生也只能百口莫辯。

我覺得看到孩子們自已說出,要做什麼之前,要先問對方的意見。我覺得他們好棒,他們懂得尊重別人。

孩子們,因為你們懂得尊重別人,這個世界變的更安全、更美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sin-Wen Lee的沙龍
10會員
60內容數
目前有四大主題以及其它零星議題討論。四大主題為: 「卡陰記」、「性侵/性騷擾」、「美國槍枝管制」、「死刑」。另有「升等記」「被學生申訴記」。
Hsin-Wen L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03
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What People Misunderstand About Rape,內容在討論為什麼很多人被性侵的當下,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像是馬上與對方搏鬥,或至少是逃跑、掙扎),反而會楞/傻在那裡。原文很長,我把我自已覺的重點的部份剪貼在這邊,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2023/09/03
我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What People Misunderstand About Rape,內容在討論為什麼很多人被性侵的當下,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像是馬上與對方搏鬥,或至少是逃跑、掙扎),反而會楞/傻在那裡。原文很長,我把我自已覺的重點的部份剪貼在這邊,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2023/06/14
要證明性侵/強暴案件發生,重點是證明雙方是否「同意」發生性行為。如何證明這性行為是不是「合意」的呢? 「合意」或「同意」與否,是一種心理狀態,不是一種物理事件,所以受害人拿不出物理性的證據很正常。但,他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已不同意,就表示他同意嗎?
Thumbnail
2023/06/14
要證明性侵/強暴案件發生,重點是證明雙方是否「同意」發生性行為。如何證明這性行為是不是「合意」的呢? 「合意」或「同意」與否,是一種心理狀態,不是一種物理事件,所以受害人拿不出物理性的證據很正常。但,他拿不出證據證明自已不同意,就表示他同意嗎?
Thumbnail
2023/06/13
比較奇怪的是,有不少同學主張,女方雖然沒有同意與男方發生關係,但她並沒有被性侵。 如果她沒有同意與對方發生關係,卻被對方發生關係,那怎麼會不算性侵呢? 
2023/06/13
比較奇怪的是,有不少同學主張,女方雖然沒有同意與男方發生關係,但她並沒有被性侵。 如果她沒有同意與對方發生關係,卻被對方發生關係,那怎麼會不算性侵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每當性騷擾事件發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的重點究竟是甚麼? 是對於喜歡的明星幻想破裂,還是對本來就沒好感的藝人看戲八卦,或是同情於每個受害者的處境,還是檢討受害者也該負責? 或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入的去看見,究竟是甚麼,讓我們不敢說不,究竟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好好拒絕? 加害者中最常見的權勢騷擾:權
Thumbnail
- 今天中午又看到了一篇新的Metoo文章,現在主角是誰我都不特別感到意外,這些事情的發生行之有年,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傾向責怪受害者,「你是不是想太多了?」、「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大叫不掙扎?」、「你是不是想要錢?」、「你為什麼現在才講?趕流行嗎?」不能責怪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因為大家都希望為受害者塑造
Thumbnail
- 今天中午又看到了一篇新的Metoo文章,現在主角是誰我都不特別感到意外,這些事情的發生行之有年,只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傾向責怪受害者,「你是不是想太多了?」、「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大叫不掙扎?」、「你是不是想要錢?」、「你為什麼現在才講?趕流行嗎?」不能責怪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因為大家都希望為受害者塑造
Thumbnail
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篇MeToo長文,是我以女性的立場談自身遭遇過的某些性騷,還有這一切的起頭,從幼年開始,我所感受到:作為一名女性在這社會上,怎麼被期待、投射成一個性的承接者。我想傳達比較不一樣的聲音,作為從小會反抗騷擾的女生,自覺這靠的是她的性格本能,不是社會文化的教育。 我也想跟你聊我曾提出告訴的性騷經驗。
Thumbnail
1. 別認為自己很幽默 2. 請注意場合、對方是否同意,別用自己想法定 3.就算矬也請用問的
Thumbnail
1. 別認為自己很幽默 2. 請注意場合、對方是否同意,別用自己想法定 3.就算矬也請用問的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我希望有更好非受害者角度去陳述,讓這一切看起來不像說教。但就跟怎麼不讓性平事件發生一樣,我想不出來。 我也希望這篇文看起來不像要製造性別對立,然而對立是我造的,還是引發性平事件的人? 總是有人在我想平等尊重時告訴我他不值得。
Thumbnail
若青少年無法接觸性平教育和性教育,成人也不願意開放心胸和青少年談論性、戀愛,他們僅能從同儕、社群、A片、流行文化學習如何戀愛和做愛,便極有可能複製「男孩以『開玩笑、無法表達感受、禮讓、暴力』面對性和親密關係」與「女孩對性和親密關係議題保持沉默、避免被蕩婦羞辱」的惡性循環。
Thumbnail
若青少年無法接觸性平教育和性教育,成人也不願意開放心胸和青少年談論性、戀愛,他們僅能從同儕、社群、A片、流行文化學習如何戀愛和做愛,便極有可能複製「男孩以『開玩笑、無法表達感受、禮讓、暴力』面對性和親密關係」與「女孩對性和親密關係議題保持沉默、避免被蕩婦羞辱」的惡性循環。
Thumbnail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