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在於親子血緣跟六年養育之情,孰輕孰重?
先針對片名來討論一下,為何這個意外狀況,一起面臨問題的應該是夫妻雙方,卻只針對爸爸?
我想是因為家庭組成,爸爸角色往往忙於工作,相對的疏於對孩子的關懷,從中切入觀察,對比更是顯著;
而故事的兩個家庭,除了教養不同、資源相異,與父親的互動也是差很大,透過不同的家庭環境來對比交換的難度,
也帶出更重要的議題,什麼樣才是一位好爸爸?
小孩大都是天真無邪的,第一印象是好的,當然也是最支持自己的爸爸,但是一有了比較的氣氛,
就會感受到原來我不是最幸福的,不論是物資上,還是精神上,其實都蠻耐人尋味的。
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六年的養育,比不上半年的週末的交換相處?
雖然家長會用"為了給小孩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來說明沒時間陪小孩的現實,但同樣重要的是,那些相處是珍貴過程,何況很多成長里程碑只有一次,是失落還是快樂,都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人們組家庭,是傳宗接代,也是一種愛的結晶,人也期許孩子是自己生的,其中包含著遺傳自我的優越感跟特色堅持,
就結論而言,我想堅持血緣的角度是可以修正的。(也間接說明領養對於不生族也是個很好養育小孩方案)
孩子的初衷是很單純的,在沒了解大環境下,身邊的擁有就是一種幸福,隨著歲樂漸漸成長,也會了解到自身所缺少的一塊東西,可能是基本親情,可能是出遊的回憶,可能是細膩的關懷,無論如何,過去的環境我們不能掌握,但我(們)卻可以讓自己未來的家庭很好(也是進行式),我總也這麼跟自己說,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