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中的會意和形聲是組合兩個或以上的字來造出新的字,但有些字既由會意的方法組成,又符合形聲字的定義,後代的學者就稱這些字為「會意兼聲」,意思是「會意兼形聲」,以下由「婚」和「姻」這兩個字的故事,來為大家介紹這個有趣的現象。
在先秦文獻中,「婚禮」寫為「昏禮」,並不是說人腦筋不清醒才去結婚,而是「昏禮」一般在黃昏進行,所以稱為「昏禮」。「昏」字的本義是「日冥」,意思是「太陽的光線變暗」,也就是指傍晚。後來由「暗」的意思引申為「不清楚」,因為環境變暗時,人看東西就會看不清楚。「不清楚」又可以指許多方面,眼睛看不清楚、頭腦思考不清楚、意識不清楚等等。本來「黃昏」算是比較中性、不帶褒貶的描述,「暗」和「不清楚」則是比較負面的意思,由此再用於「婚姻」就不太妥當了,傳統認為「婚姻」是一件喜事,於是專門為「婚姻」這方面的意思造出「女」字部的「婚」字。從形聲字的角度而言,聲符使用本來的「昏」字,形符使用「女」字。由會意字的角度來看,「昏」字是黃昏進行的昏禮,配合「女」字有「婚姻」、「婚禮」的意思,「暗」和「不清楚」的意思就仍然留給「昏」字。
「姻」字的解釋比較複雜,最主要分成古代婚姻觀和神話傳說兩個解釋方向。「因」字本身有很多意思,包括「憑藉和依靠」、「傳承和延續」、「親近」、「往赴」等,歷來學者常利用這些意思與婚姻的意義拉上關係。例如古代社會視婚姻為女性的終生依靠和歸宿;婚姻的目標是傳宗接代;婚姻使男女雙方、兩個家族甚至兩個國家的關係更親近;婚禮就是男方來迎娶、女方嫁出去等等。以上主要是從「因」字的意思連結古代婚姻觀念,基本上都是可信的。
而神話傳說方面,用的是伏羲和女媧的故事。當初世界上只有伏羲和女媧兩兄妹,而兄妹在倫理上不能結為夫妻,難以繁衍後代。於是兩兄妹在崑崙山上生火,向上天祈求,要是上天允許兩兄妹結為夫妻,就使兩道煙在空中糾纏,要是上天不允許,兩道煙就會在空中分開。最後,兩道煙糾纏在一起,伏羲和女媧也就成為夫婦。「煙」字在小篆已有「烟」的寫法,並不是近代簡化字才創造出來的新字。伏羲、女媧兩道煙糾纏的故事,也就成為了「姻」字造字時的參考材料。
無論接受哪一種說法,「昏」和「因」都把本身的字義帶到「婚」和「姻」字,既保留部份字義,又能擔任聲符,這就是「會意兼形聲」了。
緊接着我們會說一說「轉注」和「假借」兩種用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