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週是核彈攻擊週,每天都有超出意料外的爆料,各家媒體在標題上狂下猛藥,看得我頭昏眼花,不只在演藝圈爆炸,學術圈、知識界每個晚上都有出乎意料的「驚喜」,對於重度使用社群的我,真的有點吃不消。

這個時候套一句曾經風靡一時的廣告詞:「世界越快,則心越慢」。

當外界的眼光都放在猛料之上時,我們的心也跟著隨之起伏,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曾經做過的事負起責任與代價,同樣的當我們不斷的看著這些猛料新聞,我們的代價就是情緒跟著事件起舞,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跟著躁動不安,甚至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心情跟行為。


這個時候我會建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社群的視窗關掉,給自己一個沒有這些新聞的空間,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緩緩的深呼吸、憋氣、吐氣,來回至少三次,給自己一點時間緩解焦慮與緊張。

甚至這樣的新聞如果帶給你不安,用雙手安撫著我們緊張的心,告訴自己「別怕,一切安全」。多重複幾次,你會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安全。

如果心情還是無法平復,不舒服的感受持續蔓延,那就讓自己暫時脫離me too的新聞,畢竟還有好多事值得我們去關心,包含幼兒園餵藥的事件,或是我們的飲食、健康、這些依然與我們息息相關,身邊有更多人需要我們的關心與支持。相形之下,演藝圈的事離我們十分遙遠,生活在我們週遭的這些人事物,也不是那些正在燃燒的藝人們,想到這裡,也許我們的心裡也能稍稍平復與釋懷。更多時候,我們不斷地滑著手機的同時,是否也該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畢竟那些紛紛擾擾都不是真切地屬於我們的生活。


raw-image

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時,我們能進一步真正的感受與體驗生活。這種專注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做出更智慧的選擇。同時自我關注也讓我們能夠與身邊的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並在共享的關愛和尊重中共同成長。

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相反地它是一個探索和成長的旅程,它讓我們更能融入世界並活出真實的自己。這樣自我覺察帶來的平靜和意義終將成為我們生活中最珍貴的寶藏之一,真正感受到世界越快,則心越慢,也越踏實。

#2023日更計畫

avatar-img
愛美麗的沙龍
59會員
263內容數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愛美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的快樂來自感動,一滴眼淚彌足珍貴。 人不快樂來自無感,黑白畫面黯淡無味。 人的快樂來自滿足,活在現在感受當下。 人不快樂來自匱乏,什麼都要卻拿不到。 人的快樂來自發現,「啊」的一聲驚喜萬分。 人不快樂來自自大,唯我獨尊目中無人。 人的快樂來自感恩,感謝宇宙支持幫忙。 人不快樂來自「應該」,沒有什麼
這個禮拜的新聞排行榜持續擴大的是me too的延燒,許多我們所尊敬的各領域前輩紛紛人設翻車,性騷擾、性侵害的名詞被冠在這些人的身上,看到這些新聞以及內幕不斷被翻上來,旁觀者的我還真的不知道在此時此刻,還有我所看見的是是能夠百分之百相信的。 眼見為實?眼見為憑?恐怕這些事件就像羅生門一樣旁人看得霧裡看
一直以來我都不算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在人生某一個階段終於愛上腳踏車,因為我喜歡微風吹拂與騎乘百K後的成就感,甚至騎過一次環島就能一直拿來說嘴! 然而因為騎長途距離需要準備的內容物太多,加上有了小孩不是想騎乘遠距離就可以去騎,自然而然騎車這件事現在對我來說就是休閒組合,曾經想過騎武嶺的心願,默默的收了
世界上除了一件事有標準答案之外,其他都沒有絕對的答案。 做實驗會有例外,做手作會有例外,做烘焙會有例外,人生際遇也有很多種可能的例外。 做實驗有變因,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一個統計下來的數字,而不是絕對的答案。 做手作有變因,我們的手作會因為當下的氣味、溼度、火候而讓作品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做出不同結果。
生活中的連結就是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關係的好壞有一環是如何用我們的眼光看對方(對方也是)。而影響我們的眼光,跟我們成長的環境、生長的背景息息相關。最近聽了瓦基閱讀前哨戰的《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讀後心得和作者專訪,讓我對於「討厭」的人格或型態,有了另一個看法。 作者雪力提到,這個世界需要不
如果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人生的體驗就是疲憊。 如果每天都在埋怨跟抱怨,人生的體驗就是bullshit。 如果每天都在衝刺與忙碌,人生的體驗就是亂到不行。 ———————— 如果每天都實踐ㄧ小步,人生的體驗就是步步踏實。 如果每天能多把專注力放在自己一些,人生的體驗就是看見自己、重視自己。 如果每天都
人的快樂來自感動,一滴眼淚彌足珍貴。 人不快樂來自無感,黑白畫面黯淡無味。 人的快樂來自滿足,活在現在感受當下。 人不快樂來自匱乏,什麼都要卻拿不到。 人的快樂來自發現,「啊」的一聲驚喜萬分。 人不快樂來自自大,唯我獨尊目中無人。 人的快樂來自感恩,感謝宇宙支持幫忙。 人不快樂來自「應該」,沒有什麼
這個禮拜的新聞排行榜持續擴大的是me too的延燒,許多我們所尊敬的各領域前輩紛紛人設翻車,性騷擾、性侵害的名詞被冠在這些人的身上,看到這些新聞以及內幕不斷被翻上來,旁觀者的我還真的不知道在此時此刻,還有我所看見的是是能夠百分之百相信的。 眼見為實?眼見為憑?恐怕這些事件就像羅生門一樣旁人看得霧裡看
一直以來我都不算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在人生某一個階段終於愛上腳踏車,因為我喜歡微風吹拂與騎乘百K後的成就感,甚至騎過一次環島就能一直拿來說嘴! 然而因為騎長途距離需要準備的內容物太多,加上有了小孩不是想騎乘遠距離就可以去騎,自然而然騎車這件事現在對我來說就是休閒組合,曾經想過騎武嶺的心願,默默的收了
世界上除了一件事有標準答案之外,其他都沒有絕對的答案。 做實驗會有例外,做手作會有例外,做烘焙會有例外,人生際遇也有很多種可能的例外。 做實驗有變因,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一個統計下來的數字,而不是絕對的答案。 做手作有變因,我們的手作會因為當下的氣味、溼度、火候而讓作品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做出不同結果。
生活中的連結就是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關係的好壞有一環是如何用我們的眼光看對方(對方也是)。而影響我們的眼光,跟我們成長的環境、生長的背景息息相關。最近聽了瓦基閱讀前哨戰的《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讀後心得和作者專訪,讓我對於「討厭」的人格或型態,有了另一個看法。 作者雪力提到,這個世界需要不
如果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人生的體驗就是疲憊。 如果每天都在埋怨跟抱怨,人生的體驗就是bullshit。 如果每天都在衝刺與忙碌,人生的體驗就是亂到不行。 ———————— 如果每天都實踐ㄧ小步,人生的體驗就是步步踏實。 如果每天能多把專注力放在自己一些,人生的體驗就是看見自己、重視自己。 如果每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