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oo該檢討的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禮拜的新聞排行榜持續擴大的是me too的延燒,許多我們所尊敬的各領域前輩紛紛人設翻車,性騷擾、性侵害的名詞被冠在這些人的身上,看到這些新聞以及內幕不斷被翻上來,旁觀者的我還真的不知道在此時此刻,還有我所看見的是是能夠百分之百相信的。
眼見為實?眼見為憑?恐怕這些事件就像羅生門一樣旁人看得霧裡看花,真正的內情只有當事人知道。
新聞內幕、爆料公社、求職天眼通、甚至是判決書的內容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各方說法紛紛擾擾,痛斥加害者的居心叵測,或是受害者是否別有居心蹭熱度,兩方在各大社群平台開展,各自的擁護者站立的立場不同,自然無法交集,難以溝通。

對於被害者我想說的是

我們很容易會在得知事件開始的第一反應是譴責受害者,「為什麼要穿那麼少?」、「為什麼要單獨跟對方見面?」、「為什麼不小心一點⋯」等等。但這些理由都不是被害者活該被傷害的原因。
沒有人願意被騷擾,就算有再多的安全考量,只要加害者的意圖強烈,哪怕今天被害者穿著高領毛衣,都還是有機會被騷擾。國際單寧日的用意,就是要提醒大家,只有兩造合意,才是願意。因此有了yes means yes的口號出現。

「國際丹寧日」(Denim Day) 為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此乃緣由於1992年一場義大利不公義的性侵害判決,法官僅因被侵害女性穿著緊身牛仔褲而判定性侵者難以在女性非自願情形下脫除牛仔褲性侵得逞,因此判決此案為合意性行為…該事件引起抗議及全球關注,並訂定國際丹寧日,擴大成為全球運動。“”
不要成為一位被害者,在各種可以條件下,盡可能地保護自己,不喝離開視線的飲料,不單獨赴約,各種有疑慮的會面,務必讓第三者知道,這些老生常談雖然常掛在耳邊,但有一件事一定要知道的就是:「你的傷不是你的錯,你一點都沒錯。」

對於加害者我想說的是

也許加害者本身只是覺得這樣的肢體接觸表示我們的關係夠好,所以我才會拍拍你的肩膀跟你body body, 但每個人的身體界線都不同,可能造成誤會的行為舉止就該避免;而如果這件事很明顯就是犯罪的不當行為(偷拍、翻拍、販售不當影像),做不了大義滅親,也不該助長行為,這點我想也是為什麼,該講師之所以讓大家無法諒解的原因。
而所謂的道歉,我想更不是丟一個聲明說退出xx圈,或是離職以示負責,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好好負責任的行為舉止。今天你的行為如果造成對方的傷害,應該要做的是向對方道歉,提出彌補或修復的方案,因為延伸出來的傷害,如果沒有加害者的起心動念,是無法釀成風波的。事後再說那些不是故意等的因為所以,都是事後諸葛,多解釋無益。

對於旁觀者的大眾我想說的是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屬於旁觀者,也許與被害者一同哭泣難過,共同斥責加害者的不當舉動,然而當事件發生在週遭時,我們通常用著看戲的角度看這件事會怎麼進行,而發生在我們周遭甚至在我們身上時,我們真正希望的除了得到對方的道歉之外,也希望對方應該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得到該有的懲罰。
不用當酸民去揣測別人這樣的行為到底有什麼居心,更要警醒自己在任何時間都能有意識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誤會的事就盡可能避免,因為誰也不知道,哪一天過去的小動作足以毀滅一個人。
me too的事件持續延燒,誰也沒想到下一個被爆料的人是誰,搞得每個人人人自危,紛紛思考著幾年前的自己是否有做出逾矩的行為。期許不要有下一個受害者,也期許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讓別人感到不舒服,更希望這一切的一切,不是因為權力的角力而導致一件又一件的me too事件。願每個人都能好好的做自己喜歡的事,用自在的方式生活著。
#2023日更計畫
53會員
260內容數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美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以來我都不算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在人生某一個階段終於愛上腳踏車,因為我喜歡微風吹拂與騎乘百K後的成就感,甚至騎過一次環島就能一直拿來說嘴! 然而因為騎長途距離需要準備的內容物太多,加上有了小孩不是想騎乘遠距離就可以去騎,自然而然騎車這件事現在對我來說就是休閒組合,曾經想過騎武嶺的心願,默默的收了
世界上除了一件事有標準答案之外,其他都沒有絕對的答案。 做實驗會有例外,做手作會有例外,做烘焙會有例外,人生際遇也有很多種可能的例外。 做實驗有變因,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一個統計下來的數字,而不是絕對的答案。 做手作有變因,我們的手作會因為當下的氣味、溼度、火候而讓作品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做出不同結果。
生活中的連結就是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關係的好壞有一環是如何用我們的眼光看對方(對方也是)。而影響我們的眼光,跟我們成長的環境、生長的背景息息相關。最近聽了瓦基閱讀前哨戰的《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讀後心得和作者專訪,讓我對於「討厭」的人格或型態,有了另一個看法。 作者雪力提到,這個世界需要不
如果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人生的體驗就是疲憊。 如果每天都在埋怨跟抱怨,人生的體驗就是bullshit。 如果每天都在衝刺與忙碌,人生的體驗就是亂到不行。 ———————— 如果每天都實踐ㄧ小步,人生的體驗就是步步踏實。 如果每天能多把專注力放在自己一些,人生的體驗就是看見自己、重視自己。 如果每天都
人一生最多擁有的時候是「獨身」,或稱之為「孤獨」。 因為有很多時候是沒有人能隨時在你旁邊的,你思考、執行,發現問題,解答問題。自己面對一切一切沒有辦法立刻找到解答的那些時刻,說穿了還是只有自己能夠陪伴自己。 在這樣的時刻,誰來幫你?如果沒有求救,沒有人會知道。甚至我們可能需要在臉書、IG等公開的社群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資訊流傳,當大腦要做出是否接受,或是為什麼不接受,總會花上好一番功夫。資訊量很龐大與是否接受這兩件事相乘後,是一個光想到這就備感疲憊的一件事。 省時間與省力氣中,到底省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會用最省力的方式求生存,於是我們看得越多,大腦也越容易轉成省力模式,
一直以來我都不算是一個很愛運動的人,在人生某一個階段終於愛上腳踏車,因為我喜歡微風吹拂與騎乘百K後的成就感,甚至騎過一次環島就能一直拿來說嘴! 然而因為騎長途距離需要準備的內容物太多,加上有了小孩不是想騎乘遠距離就可以去騎,自然而然騎車這件事現在對我來說就是休閒組合,曾經想過騎武嶺的心願,默默的收了
世界上除了一件事有標準答案之外,其他都沒有絕對的答案。 做實驗會有例外,做手作會有例外,做烘焙會有例外,人生際遇也有很多種可能的例外。 做實驗有變因,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一個統計下來的數字,而不是絕對的答案。 做手作有變因,我們的手作會因為當下的氣味、溼度、火候而讓作品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做出不同結果。
生活中的連結就是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關係的好壞有一環是如何用我們的眼光看對方(對方也是)。而影響我們的眼光,跟我們成長的環境、生長的背景息息相關。最近聽了瓦基閱讀前哨戰的《MBTI 我,和我的使用說明書》讀後心得和作者專訪,讓我對於「討厭」的人格或型態,有了另一個看法。 作者雪力提到,這個世界需要不
如果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人生的體驗就是疲憊。 如果每天都在埋怨跟抱怨,人生的體驗就是bullshit。 如果每天都在衝刺與忙碌,人生的體驗就是亂到不行。 ———————— 如果每天都實踐ㄧ小步,人生的體驗就是步步踏實。 如果每天能多把專注力放在自己一些,人生的體驗就是看見自己、重視自己。 如果每天都
人一生最多擁有的時候是「獨身」,或稱之為「孤獨」。 因為有很多時候是沒有人能隨時在你旁邊的,你思考、執行,發現問題,解答問題。自己面對一切一切沒有辦法立刻找到解答的那些時刻,說穿了還是只有自己能夠陪伴自己。 在這樣的時刻,誰來幫你?如果沒有求救,沒有人會知道。甚至我們可能需要在臉書、IG等公開的社群
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資訊流傳,當大腦要做出是否接受,或是為什麼不接受,總會花上好一番功夫。資訊量很龐大與是否接受這兩件事相乘後,是一個光想到這就備感疲憊的一件事。 省時間與省力氣中,到底省了什麼?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會用最省力的方式求生存,於是我們看得越多,大腦也越容易轉成省力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相信在2023過了一半的時點,在大量社群、平台上,無論是在政治、演藝、學術、藝術領域間,都可以「被」揭露出很多過去數年間發生性騷擾、性侵等事件。但在這個運動背後,我們應該要重新審視的問題,除了要求加害人負起應該承擔的法律、社會責任外,我們應該還需要反思什麼樣的問題?與讀者分享筆者的觀察。
Thumbnail
整個Me Too事件有相當多值得探討的部分及切入的角度,當某個人站出來訴說自己的經歷時,有些人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捨和寬容,但有些人則是表現出不解甚至於責備,常會聽到: "經過這麼久了,你現在說出來會傷害更多人…" "你應該要放下了…""你都忍那麼久了,為什麼不乾脆繼續忍下去呢…" "這種事說出
Thumbnail
MeToo風暴的加害者當中,有些人的子女正值學齡。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即使限制他們上網,一打開電視,針對父親醜聞的媒體報導、受害者的指責、評論者的痛批席捲而來,對於他們脆弱的心靈想必造成巨大的衝擊。是否會留下陰影或造成人格扭曲?其實值得我們關心。
Thumbnail
隨著METOO運動持續發酵,開始有些不同聲音出現:「我覺得METOO已經太過火了!」、「METOO運動是不是已經走歪了?」 這些問題的提出也相當重要,究竟怎樣叫做「走歪」呢? 「走歪」背後是否還反映出其它值得討論的議題? METOO運動帶來的意義有哪些?又該走向哪裡? 就讓我們一起盤點、統整一下吧~
Thumbnail
從一個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Me too!性騷擾的加害者也是個所謂包裝而來的成功人士,受害者都是一個個未爆彈! 潛伏多年的怨氣,終究會在某一天引爆,像是骨牌效應一樣,排山倒海而來。 很多看不見的真相,在這些性騷者裡,總以為自己的權力可以隻手遮天。 但是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就像前男友一樣,在一開
Thumbnail
最近佔據社會版面的兩大新聞之一→性騷擾事件 性騷擾事件一開始是黨工爆出,昨天是藝人爆出表演課程上讓學生表演不適宜的內容! 前者在辦公室大家討論的時候,怎麼跟之前台劇「人選之人」演出的劇情有點像,但就是戲劇,大家也是看看就過了!
Thumbnail
女性的勇敢是被鼓勵出來的,後來大學專業學了諮商療癒,經過個別諮商才知道了自己小時候曾經遇過的性騷擾事情,而且不止一個一次,層面廣泛到有小學老師、鄰居與長輩朋友……。
Thumbnail
事情發生過後,我常常在檢討自己,為什麼我不在第一次的時候就好好拒絕他?為什麼我不送性平會?但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所說,「你做得好不好,跟他做的糟不糟是兩碼子事。」現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那樣做是錯的、糟糕的,是應該受到懲戒的。我在想自己或許是想在一個幾乎無能為力的狀況下找到一點控制感,才會不斷地反省自己。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相信在2023過了一半的時點,在大量社群、平台上,無論是在政治、演藝、學術、藝術領域間,都可以「被」揭露出很多過去數年間發生性騷擾、性侵等事件。但在這個運動背後,我們應該要重新審視的問題,除了要求加害人負起應該承擔的法律、社會責任外,我們應該還需要反思什麼樣的問題?與讀者分享筆者的觀察。
Thumbnail
整個Me Too事件有相當多值得探討的部分及切入的角度,當某個人站出來訴說自己的經歷時,有些人展現出來的態度是不捨和寬容,但有些人則是表現出不解甚至於責備,常會聽到: "經過這麼久了,你現在說出來會傷害更多人…" "你應該要放下了…""你都忍那麼久了,為什麼不乾脆繼續忍下去呢…" "這種事說出
Thumbnail
MeToo風暴的加害者當中,有些人的子女正值學齡。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即使限制他們上網,一打開電視,針對父親醜聞的媒體報導、受害者的指責、評論者的痛批席捲而來,對於他們脆弱的心靈想必造成巨大的衝擊。是否會留下陰影或造成人格扭曲?其實值得我們關心。
Thumbnail
隨著METOO運動持續發酵,開始有些不同聲音出現:「我覺得METOO已經太過火了!」、「METOO運動是不是已經走歪了?」 這些問題的提出也相當重要,究竟怎樣叫做「走歪」呢? 「走歪」背後是否還反映出其它值得討論的議題? METOO運動帶來的意義有哪些?又該走向哪裡? 就讓我們一起盤點、統整一下吧~
Thumbnail
從一個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Me too!性騷擾的加害者也是個所謂包裝而來的成功人士,受害者都是一個個未爆彈! 潛伏多年的怨氣,終究會在某一天引爆,像是骨牌效應一樣,排山倒海而來。 很多看不見的真相,在這些性騷者裡,總以為自己的權力可以隻手遮天。 但是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就像前男友一樣,在一開
Thumbnail
最近佔據社會版面的兩大新聞之一→性騷擾事件 性騷擾事件一開始是黨工爆出,昨天是藝人爆出表演課程上讓學生表演不適宜的內容! 前者在辦公室大家討論的時候,怎麼跟之前台劇「人選之人」演出的劇情有點像,但就是戲劇,大家也是看看就過了!
Thumbnail
女性的勇敢是被鼓勵出來的,後來大學專業學了諮商療癒,經過個別諮商才知道了自己小時候曾經遇過的性騷擾事情,而且不止一個一次,層面廣泛到有小學老師、鄰居與長輩朋友……。
Thumbnail
事情發生過後,我常常在檢討自己,為什麼我不在第一次的時候就好好拒絕他?為什麼我不送性平會?但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所說,「你做得好不好,跟他做的糟不糟是兩碼子事。」現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那樣做是錯的、糟糕的,是應該受到懲戒的。我在想自己或許是想在一個幾乎無能為力的狀況下找到一點控制感,才會不斷地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