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你,做出不同的選擇,活成不同的人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裡,主角每做一個「選擇」,就會切出一個平行時空;
例如她選擇要不要「與不被父親認同的男人私奔」?
選擇私奔後,她生了女兒,世界只剩下家庭與老舊狹小的洗衣店;
另一個選擇(平行時空)的她,則拜師學藝,因此成閃耀的武打明星。
我也會自我懷疑⋯
假如有多重宇宙,我就是選擇了「運動」「當教練」「創業」的自己。
只是偶爾一些時刻,會偷偷羨慕平行時空的自己。
哪些時刻?例如空堂明明很想休息,卻得逼自己起身運動;例如每週工時六十小時起跳,還要想辦法替俱樂部超賣課程;例如疫情嚴峻時所有健身行業禁止營業,不要說領薪水了還得繳工作室房租的自己。
平行時空的自己是不是比較快樂?我做錯選擇了嗎?
自制力可以預測未來人生的成功機率
「不要急著吃棉花糖!」著名的兒童心理學研究「棉花糖實驗」:放一顆棉花糖在小孩眼前,挑戰他們的自制力(好想吃但我要忍耐),事前告知獎勵:忍耐二十分鐘,可以吃兩顆棉花糖。
多年後追蹤結果顯示:自制力越高的孩子,平均學位越高;而自制力越低的孩子,肥胖及成癮傾向越高。
自制很難,想成延遲享樂吧
單純的自制(或所謂的意志力)非常消耗能量。
選擇自律,其實是為了得到長遠的成果或快樂,因此也有人稱為「延遲享樂」。
例如穿上運動鞋「延遲廢在家的小快樂」,日子久了就可以「享受身材變好的快樂」
例如天天都在工作「延遲生活的小確幸」,隨著資產累積「享受人生有更多選擇」。
又或者我的例子「延遲滿足物慾」,比起買潮鞋或名牌,我會選擇買新設備給工作室,或去進修投資自己的腦袋,因為我想要「享受穩定的客源」。
好消息:自制是後天學習來的
許多學者對「棉花糖實驗」充滿興趣,衍生許多類似的實驗。
其中一個結論提到:延遲享樂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
我的經驗學習自制力的方法是「定時出席」,其他會消耗意志力的決策則越少越好。
例如買私人教練課在約定的時間出現運動;
例如追蹤運動的社群在約定的時間完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