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證人》《一級恐懼》|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官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將“自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目的,另一部分是手段;通常,手段需要與目的協調一致,而在這裡,手段與目的處在對立的位置;最後,通過手段的否定(“揚棄”),達到目的的肯定(“否定之否定”)。也可以換種簡單的說法,這種法庭辯論技巧的秘訣,可以概括為倒行逆施,把罪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審判自己犯罪的那一部分,從而為整體的自己開脫。同時,兩部影片也涉及到一個共同的策略:最高明的撒謊,是說(部分的)真話。

本期電影


上周恰好讀完了已經絕版的小說《鬼面謀殺案》,作者高木彬光,憑藉1961年發表的《破戒裁判》,開創了推理小說中的“法庭派”。在第10期中我們提到,大概從四五十年代開始,推理小說的活水逐漸匯入驚悚電影。到了高木彬光創作《破戒裁判》的年代,兩者趨於同步,驚悚電影同樣出現了以“法庭”為中心的重磅作品,那就是《控方證人(1957)》。這次又是一對忘年交,和《控方證人》搭手的,是比它晚上映了將近四十年的《一級恐懼(1996)》(圖 1)。

圖 1 上:《控方證人》劇照。下:《一級恐懼》劇照。

圖 1 上:《控方證人》劇照。下:《一級恐懼》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控方證人》的克裡斯蒂同名小說原著發表於1925年,但有理由相信,在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重心才徹底地移動到辯護律師這裡。也就是說,原著並不能把作為一個流派的“法庭派”提前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所以我說驚悚電影和推理小說在六十年代的法庭題材上合流,這個觀點是仍然站得住腳的。當然也必須承認,我並沒有讀過小說原文,以上判斷的可靠程度,決定於二手資料的堅實性,和我對這些資料理解的精確性。在下文,如果不特別指明,《控方證人》指的都是電影。

《控方證人》那個時空坐標裡的法庭是非常嚴肅的,所有人著統一正裝出席,正襟危坐,律師還需要戴假髮,披律師袍。切換到《一級恐懼》的年代與國家,法庭的嚴肅性已經從這些儀式上剝離出來。除了法官須穿法官袍、兩側律師團隊均著正裝以外,其餘人,哪怕是證人,都可以各憑喜好,而就連律師團對正裝的挑選也體現了很大的自由和個性。此外,法官坐姿輕鬆隨便,側向一邊,脊柱後仰,在更近的鏡頭中,觀眾甚至能看到她左右轉動轉椅,或者前後搖動靠背。實際上,她在片中首次出場就是一邊往自己杯子裡倒水一邊宣佈開庭的。仔細觀察,會發現法官席前方的記錄員(部分被前景中站立著的女律師遮擋),更是把個二郎腿蹺得老高。我甚至懷疑這部電影為了從《控方證人》的光芒下突圍而刻意為之。

《控方證人》是我所知範圍內最早提出並反對“劇透”這一行為的影片,它在“End”打上屏幕之後,一句旁白如是說:

“影院的管理部門建議,為了你還沒看過此片的朋友能得到更好的觀影樂趣,請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控方證人》結尾的秘密。”

我(但願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注意到《控方證人》和1963年首版的《柏林諜影》幾乎講了一個在結構主義視角下一模一樣的故事(圖 2):一個人,為了(在一部作品中自覺地,在另一部作品中不自覺地)拯救另一個人,而控告他;並且,通過否定自己,來達到證明對方的目的。事實上,《柏林諜影》的衝突高潮也聚焦到一次庭審。雖然兩本故事的血肉天差地別,但這種骨相的重合度已經高到,換作我是約翰·勒卡雷,我一定會放棄這個故事,無論是為了避嫌,還是出於高傲,假如我知道克裡斯蒂早已崔顥在上的話。

圖 2 本文提到的三本推理小說,我讀過右邊兩本。

圖 2 本文提到的三本推理小說,我讀過右邊兩本。

最近這段時間,或許很適合炒炒《一級恐懼》的冷飯。因為前些日子新聞剛剛報道,法國主教團高層在路德聖母朝聖地下跪懺悔,作為對天主教會神職人員七十年來性侵廿萬未成年人這一數字的表態。早在96年,《一級恐懼》就以一起發生在美國的虛構(?)凶案為掛鉤,吊起了這種如今大家都知道遍佈全世界的天主教會性侵問題。該問題在15年上映,包攬無數獎項的《聚焦》那裡,又收穫了新一輪的關注度。

在《控方證人》和《柏林諜影》之間發現的相似性,也可以套用在《一級恐懼》的敘事上。其要義就在於:將“自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目的,另一部分是手段;通常,手段需要與目的協調一致,而在這裡,手段與目的處在對立的位置;最後,通過手段的否定(“揚棄”),達到目的的肯定(“否定之否定”)。也可以換種簡單的說法,這種法庭辯論技巧的秘訣,可以概括為倒行逆施,把罪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審判自己犯罪的那一部分,從而為整體的自己開脫(圖 2)。同時,兩部影片也涉及到一個共同的策略:最高明的撒謊,是說(部分的)真話。

圖 3 上:《控方證人》劇照。下:《一級恐懼》劇照。

圖 3 上:《控方證人》劇照。下:《一級恐懼》劇照。

圖 3 上:《控方證人》劇照。左側是攜帶真相、負責使真相不可信的妻子,這是她在演練為自己的丈夫作證,注意她上挑的眉毛、上翻的白眼、微撇的嘴唇、上揚的下巴,各方面都像一個做了壞事卻理直氣壯的孩子。右側是丈夫,扮演焦慮、冤屈,接下去的鏡頭中,他的額頭上還會流汗呢。下:《一級恐懼》劇照,左右兩個人格在敘事上的功能與上排劇照一一對應。在片中,正是主角做出右下角的這張無辜臉時,律師激動地說:“沒錯,就是這表情。這樣就對了,記住沒?”影片甚至從服裝設計上包裝了他的無辜,往往採用柔軟材質的衣料,配合暖色系或淺色調,並且寬鬆、半袖,給人一種缺乏攻擊性、甚至缺乏自我防禦機能的印象。而相反的人格,則用髒話、從下往上瞪視的眼睛、向一側歪起的嘴唇、極具攻擊性的食指來突顯。

《控方證人》,在合謀脫罪這個意義上的整體,把自己分裂成丈夫和妻子,二者在訴訟上對立,讓妻子承擔犯罪的真相,從而把無罪留給丈夫。

《一級恐懼》,輔祭作為整體,把自己分裂成兩個人格,二者在性情上對立,讓殘暴的人格承擔犯罪的真相,從而把無罪留給溫順的人格。——這裡的特殊性在於,為了保留一半的人格,就必須保留整個的人命。

《控方證人》裡的辯護律師有一句話道破了推動整個影片敘事發展的劇情張力:“沒錯,他們(指陪審團——筆者按)討厭她,但是他們相信她。”《一級恐懼》需要用敘事來解決的問題與此相反,人們“喜歡”被告,但卻“不相信”被告。如何實現從“討厭”到“不信”、從“喜歡”到“相信”的突破,換言之,如何讓情感跨越那個臨界點而變成理智,如何讓價值型判斷(這人可不可愛)蛻變成事實型判斷(這人有沒有做那件事),是兩部電影共同面對的難題。

在兵法上,兩部電影異曲同工的解決方案也許叫做“金蟬脫殼”“丟車保帥”之類的名頭。從三十六計到羅貫中筆下的火燒赤壁,大抵都是這麼些玩意兒:派一個人,攜帶著看上去很強大但包含致命弱點的計策投奔敵營,憑藉強大而被敵人所依賴,再憑藉弱點而被我方所擊破。當代的“飯圈”發揚了這種戰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黑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沉舟的沙龍
39會員
52內容數
這組隨筆追慕太史公《史記·列傳》與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的“對傳”結構,每篇將兩部驚悚電影對照講述,篇內以雙璧之間的互文和同異為緯,篇與篇之間大體以時序為經,編貝串珠,兼採“拉片”的風格,蠡測驚悚電影自一九二〇年至今剛好百年匯成的深海。
沉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13
所有陷阱都包括兩部分,它的表面(一塊肉)和它的實質(一隻帶鋸齒的夾子)。而這恰恰也是“謎團”的一雙要素,亦即“謎面”和“謎底”。所以,推理懸疑題材中的謎團,或者哪怕僅僅是一般事件的複雜性,都會用旋梯來指代。這時,旋梯代表的不僅是當與罪案相連時便和陷阱同義的謎團,也代表解開這個謎團的偵查過程。
Thumbnail
2022/11/13
所有陷阱都包括兩部分,它的表面(一塊肉)和它的實質(一隻帶鋸齒的夾子)。而這恰恰也是“謎團”的一雙要素,亦即“謎面”和“謎底”。所以,推理懸疑題材中的謎團,或者哪怕僅僅是一般事件的複雜性,都會用旋梯來指代。這時,旋梯代表的不僅是當與罪案相連時便和陷阱同義的謎團,也代表解開這個謎團的偵查過程。
Thumbnail
2022/10/30
相機成為一種性欲的昇華,一種勃起的雄性生殖器的象徵。它以長度為驕傲。它不使用時會縮短,而使用時會先伸長。它的使用步驟包含瞄準,而瞄準是從射擊上借來的語彙,連帶著也就借來了射精的隱喻。它的高潮來臨,就在長久屏氣缺氧之後全身定住按下快門的刹那,而那時畫面總是陷入漆黑,渾似一片空白的大腦。
Thumbnail
2022/10/30
相機成為一種性欲的昇華,一種勃起的雄性生殖器的象徵。它以長度為驕傲。它不使用時會縮短,而使用時會先伸長。它的使用步驟包含瞄準,而瞄準是從射擊上借來的語彙,連帶著也就借來了射精的隱喻。它的高潮來臨,就在長久屏氣缺氧之後全身定住按下快門的刹那,而那時畫面總是陷入漆黑,渾似一片空白的大腦。
Thumbnail
2022/10/23
窗臺把與它相對的窗臺上發生的事情,襯成了一出無法共情的戲劇。實際上,與畫框天然形似的窗戶和陽臺,包含著與生俱來的表演隱喻。君不見直到當今,熱情奔放的意大利人,還在疫情期間舉辦“陽臺音樂會”;而講究情調的人們,也始終像收拾衣裝一樣收拾凸窗上的植物,並把它視作發表個人生活理想的符碼,邀請他人窺視。
Thumbnail
2022/10/23
窗臺把與它相對的窗臺上發生的事情,襯成了一出無法共情的戲劇。實際上,與畫框天然形似的窗戶和陽臺,包含著與生俱來的表演隱喻。君不見直到當今,熱情奔放的意大利人,還在疫情期間舉辦“陽臺音樂會”;而講究情調的人們,也始終像收拾衣裝一樣收拾凸窗上的植物,並把它視作發表個人生活理想的符碼,邀請他人窺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藍克的辯護律師——柯洛羽,說了「不認罪」。此話一出,整個法庭都騷動了起來。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藍克的辯護律師——柯洛羽,說了「不認罪」。此話一出,整個法庭都騷動了起來。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藉由《檢方的罪人》和《竊聽風暴》2部電影作品,看見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掙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五十嵐律人是日本為數不多具有律師身分斜槓的推理小說家,並拿下了梅菲斯特賞。藉由法律訴訟程序與深厚的實務辯證基礎,將謀殺案的謎團不只停留在破案階段,而是更進一步的深入兇手與被害者內心,挖掘隱藏在動機背後的真相,以及司法鞭長莫及之處;既具有社會派的寫實風格,亦存有第一人稱的冷硬派描述。
Thumbnail
     五十嵐律人是日本為數不多具有律師身分斜槓的推理小說家,並拿下了梅菲斯特賞。藉由法律訴訟程序與深厚的實務辯證基礎,將謀殺案的謎團不只停留在破案階段,而是更進一步的深入兇手與被害者內心,挖掘隱藏在動機背後的真相,以及司法鞭長莫及之處;既具有社會派的寫實風格,亦存有第一人稱的冷硬派描述。
Thumbnail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Thumbnail
很難不讓人想到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而在書腰上的宣傳文字,更會令人期待其中的轉折,與可能出現的道德困境。儘管如此,《陪審員》中的情節卻還是比想像中的更加難以預測,不僅止於法庭內辯論的橋段設計,也讓它展現出比《十二怒漢》更多變且複雜的面向。
Thumbnail
「懸疑謀殺」電影,向來是受到觀眾喜愛的主流類型之一,不論是性格鮮明的偵探、曲折離奇的情節、神秘詭譎的背景,或者出乎意料的兇手,都是該類型電影的魅力所在。以下將簡介小說類型”Whodunit”之背景,再分點概述「懸疑謀殺」劇本的寫作要領。 歷久不衰的故事類型”Whodunit” 2. 創造周邊角色
Thumbnail
「懸疑謀殺」電影,向來是受到觀眾喜愛的主流類型之一,不論是性格鮮明的偵探、曲折離奇的情節、神秘詭譎的背景,或者出乎意料的兇手,都是該類型電影的魅力所在。以下將簡介小說類型”Whodunit”之背景,再分點概述「懸疑謀殺」劇本的寫作要領。 歷久不衰的故事類型”Whodunit” 2. 創造周邊角色
Thumbnail
場地: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場次:1997.03.13 19:30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場地: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場次:1997.03.13 19:30 座位:自由入座
Thumbnail
將“自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目的,另一部分是手段;通常,手段需要與目的協調一致,而在這裡,手段與目的處在對立的位置;最後,通過手段的否定,達到目的的肯定。也可以換種簡單的說法,這種法庭辯論技巧的秘訣,可以概括為倒行逆施,把罪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審判自己犯罪的那一部分,從為整體的自己開脫。
Thumbnail
將“自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目的,另一部分是手段;通常,手段需要與目的協調一致,而在這裡,手段與目的處在對立的位置;最後,通過手段的否定,達到目的的肯定。也可以換種簡單的說法,這種法庭辯論技巧的秘訣,可以概括為倒行逆施,把罪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審判自己犯罪的那一部分,從為整體的自己開脫。
Thumbnail
如果你看過《七罪追緝令》的預告,並且跟我一樣因此受到吸引想去看的,可以先讀讀看這篇文章,然後再看看你與我的期待一不一樣,因為如果是一樣的,那恐怕你會對電影失望
Thumbnail
如果你看過《七罪追緝令》的預告,並且跟我一樣因此受到吸引想去看的,可以先讀讀看這篇文章,然後再看看你與我的期待一不一樣,因為如果是一樣的,那恐怕你會對電影失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