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該不該存在的思辨對話錄』

『動物園該不該存在的思辨對話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動物園該不該存在的思辨對話錄』

:剛剛在想,動物園圈養的那些野生動物原本就是屬於大自然的,卻一輩子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裡面,每天還要面對那麼多人來參觀,這到底對它們造成怎樣的心理創傷?

​但動物園這個地方,我從小我媽和學校帶過我去過好幾次,它好像變成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地方,我們從來都沒想那些“被參觀”的動物們的心情如何、它們的感受如何。

:但想想,動物保護協會或一些動物保護區又是另一回事,因為那些動物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特別照顧與培育下一代。

:决定了,以後要帶小朋友認識動物,不要去動物園,而是直接去到大自然或是去動物保護協會。

:等等,或者說,可以把圈養野生動物的動物園當成反面教材,請小朋友反思這樣的環境對動物是好的嗎。

:總結:還是可以帶小孩去動物園,只是請他們說完:“它很可愛咧!!!”、參觀完之後思考環境對動物的影響。他們反思完可能會說:“老師,他們很可憐!!” 然後....然後我們可能可以一起打電話去舉報XD

:但舉報可能會讓動物園關閉,園區裡面的人可能會面臨失業的危機,這樣好像也很殘忍(人類自相殘殺),chat gpt建議我跟當地的動物協會反應,讓他們去“提醒”改善園區環境。

:小結(不敢用總結了,因為思考會不斷被推翻​):

要用蘇老師的那句話了:“教育是一門深思熟慮的藝術啊!”

參考資料(網路搜索):
1.圈養野生動物的倫理爭議─從動物園的存在價值談起
2.如何理解動物園?(上):目睹長期遭圈養的野生動物時,我們究竟在看什麼?

avatar-img
芊芊的沙龍
22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芊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無聊寫看看,不要太認真,隨便看就好,歡迎交流,如果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 -- 「選教育部長要看學術聲望,還是他對教育體制和本質的理解度?」 你有想過我們國家的教育部長是什麼專業背景的嗎?你認為他們應該要具備教育相關背景嗎?為什麼?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件事,每次內閣改組的時候,我只在乎最後是委
看著你長大 看著你飛遠 越走越遠 越飛越高 直到有一天 再也看不到你。 莊子說: “等到你飛到九萬里的高空 ​風斯在下矣 ​後乃今培風。” 但是咧 ​累了就回來吧 ​我有一小巴玉米 留給你。 ​ Ps:​小孩子的眼裡哪裡有外來種還是外來入侵種,他們只懂得什麼叫“愛”。
那天(2023/06/27 星期六)到傷鳥中心餵完鳥寶們後,吃了午餐便前往遠東百貨二樓的誠品書店。一進門在打79折的書本這一區,我看到了這本書。看了幾頁就決定要買下它。 買它的動機不是很華麗,就只是因為有貓、有書,而這本書的男主角是一名自閉症的、愛書的高中生,性格跟孤僻的我很像,讓我有種莫名的安心感
看到我很喜歡的一位女性主義者在一篇貼文中寫: “真誠地道歉很難嗎?” 這句話讓我想到以前的我自己。以前我也會想要傷害我的人跟我道歉,以為這樣就可以換來心裡的平靜。 但我發現,即使對方道歉了,還沒走出傷痛的我也無法坦然接受他的道歉,那這個道歉有意義嗎?還是只是一個形式?我要的真的是對方的道歉嗎?我
台灣的性平三法當中的《性別平等工作法》是能夠無限追朔的,也就是說幾十年的事情也可以被追究。 ​ ​這讓我想到有一堂課老師提到台灣在日治時期是沒有人權意識的,因此即便我們當今社會注重人權,也要注意在考古的時候,了解那個時代的時空背景,不能以當今的價值觀來評判那個時代的價值觀。 ​ ​當然我覺得就算是應
我突然想到教育社會學學過的“主流文化”、“次文化”!!! ​ 那時候​王教授跟我們介紹時,問我們“次文化”一定是不好的嗎? ​ ​現在我可以理解她為什麼要這麼問了。因為每個社會的主流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問題,因為其背後是有很多掌握權勢的人在操控的。因此,主流文化不一定是因為完美的,而我們這些渺小的個體所
我無聊寫看看,不要太認真,隨便看就好,歡迎交流,如果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 -- 「選教育部長要看學術聲望,還是他對教育體制和本質的理解度?」 你有想過我們國家的教育部長是什麼專業背景的嗎?你認為他們應該要具備教育相關背景嗎?為什麼? 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件事,每次內閣改組的時候,我只在乎最後是委
看著你長大 看著你飛遠 越走越遠 越飛越高 直到有一天 再也看不到你。 莊子說: “等到你飛到九萬里的高空 ​風斯在下矣 ​後乃今培風。” 但是咧 ​累了就回來吧 ​我有一小巴玉米 留給你。 ​ Ps:​小孩子的眼裡哪裡有外來種還是外來入侵種,他們只懂得什麼叫“愛”。
那天(2023/06/27 星期六)到傷鳥中心餵完鳥寶們後,吃了午餐便前往遠東百貨二樓的誠品書店。一進門在打79折的書本這一區,我看到了這本書。看了幾頁就決定要買下它。 買它的動機不是很華麗,就只是因為有貓、有書,而這本書的男主角是一名自閉症的、愛書的高中生,性格跟孤僻的我很像,讓我有種莫名的安心感
看到我很喜歡的一位女性主義者在一篇貼文中寫: “真誠地道歉很難嗎?” 這句話讓我想到以前的我自己。以前我也會想要傷害我的人跟我道歉,以為這樣就可以換來心裡的平靜。 但我發現,即使對方道歉了,還沒走出傷痛的我也無法坦然接受他的道歉,那這個道歉有意義嗎?還是只是一個形式?我要的真的是對方的道歉嗎?我
台灣的性平三法當中的《性別平等工作法》是能夠無限追朔的,也就是說幾十年的事情也可以被追究。 ​ ​這讓我想到有一堂課老師提到台灣在日治時期是沒有人權意識的,因此即便我們當今社會注重人權,也要注意在考古的時候,了解那個時代的時空背景,不能以當今的價值觀來評判那個時代的價值觀。 ​ ​當然我覺得就算是應
我突然想到教育社會學學過的“主流文化”、“次文化”!!! ​ 那時候​王教授跟我們介紹時,問我們“次文化”一定是不好的嗎? ​ ​現在我可以理解她為什麼要這麼問了。因為每個社會的主流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問題,因為其背後是有很多掌握權勢的人在操控的。因此,主流文化不一定是因為完美的,而我們這些渺小的個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