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邏輯投資】潛力股週報2023.07.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邏輯投資」專欄(專欄介紹)每月分享 2 篇以上「潛力股」研究心得分享(無任何目標價或買賣建議),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與其產品的基本介紹,訂閱戶則可閱讀作者深入分析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 9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支持。另外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作者將不定期分享市場觀點與個股看法。


※ 近期發布文章:


※ 韭菜的形狀?你符合幾項?

raw-image

最近瀏覽社群、討論區,整理了幾個案例,這些案例我覺得具有「韭菜」的形狀,換言之,這些人比較容易在股市中受傷,讀者們也可以看看你是否符合其中幾項?

【案例1】
大家今年上半年賺好多錢,但我的帳面還是虧損的,最近想忍痛砍光,重新組一個投資組合,並鎖定在AI、航空、觀光,因為看好這些產業的前景。
【案例2】
聽說○○今年預估賺13元,第1季已經賺3元,現在股價才100元,這是不是穩賺的?
【案例3】
上個月買進○○,看好○○題材,結果都不會動,最近還大跌,是不是該停損了?
【案例4】
○○這檔股票配現金股利4元、股票股利4元,現在股價才40元,殖利率20%,還不趕快買?
【案例5】
媒體報導說○○是AI概念股遺珠,其他概念股都漲快翻倍了,這檔只漲了10%,要趕快買。

不知道你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我也無法保證讀者跟這些案例問的問題一模一樣就註定會在股市賠錢,但我想靠運氣賺到的錢,遲早有機會憑實力輸回去的!


那究竟這些案例有什麼問題呢?「邏輯投資」分享我的個人看法如下:

【案例1】
大家今年上半年賺好多錢,但我的帳面還是虧損的,最近想忍痛砍光,重新組一個投資組合,並鎖定在AI、航空、觀光,因為看好這些產業的前景。

這個案例顯示投資者已經出現FOMO情緒(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就是投資過程中害怕錯過股票未來的漲幅,因此急著追高買進。但風險在於這些眼下熱門的題材,不是已經漲了一輪,就是評價以高於歷史水準,此刻買進代表風險增加,但上檔空間已經銳減,很高機率這位投資者可能半年後又要抱怨慘賠並打算更換投資組合了。


【案例2】
聽說○○今年預估賺13元,第1季已經賺3元,現在股價才100元,這是不是穩賺的?

這是很常見的散戶思維,用單季推估全年度獲利,但「獲利品質」、「評價原因」是值得思考的。

「獲利品質」是指第1季的獲利大增,到底是本業成長,還是單一季度因素或業外貢獻(如匯兌利益、賣廠房等),若主要來自業外貢獻,就容易出現股價與獲利落差很大的狀況。

至於「評價原因」也是讀者必須要思考的課題,也就是說假設公司真的深具成長潛力,獲利實績也開出來了,為何股價(評價)還是偏低?這是否是整個產業的整體因素,還是因為景氣循環股所以評價方式不同?讀者要習慣去思考市場定價的邏輯,而不是用自己的邏輯套到整個市場,覺得股價委屈了,覺得市場一定錯了,這很容易受傷。


【案例3】
上個月買進○○,看好○○題材,結果都不會動,最近還大跌,是不是該停損了?

這是典型「買進邏輯」與「賣出理由」不同的案例,用題材當作買進理由,卻只用股價當作賣出依據,那前者只不過是說服自己買入的藉口而已。


【案例4】
○○這檔股票配現金股利4元、股票股利4元,現在股價才40元,殖利率20%,還不趕快買?

台灣有某些投資人特別喜歡配股,所以高額的股票股利看起來會很吸引人,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無法填權息,最終投資人並沒有真正享受到配股與配息帶來的高報酬,而填權息的重點在於公司的獲利能力與成長性,這才是讀者,特別是希望長期投資(存股)的投資人應該看重的部分。

如果還沒有看過專欄「投資策略思考|存股別「盲」存!比股價、殖利率跟成本更重要的事情」這一篇文章的讀者,建議去看一下,會讓你對「存股」(長期投資)有不同的想法。

【案例5】
媒體報導說○○是AI概念股遺珠,其他概念股都漲快翻倍了,這檔只漲了10%,要趕快買。

同樣都是概念股,「純度」一定有差異,所以漲得少多半跟不夠純有關,另外還是呼籲投資朋友不要習慣看媒體做投資,像最近法人、媒體才開始喊盤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題材,相關設備業者會受惠,但我們早在5月底發布「市場觀察解讀|AI的「iPhone時刻」與投資機會」這一篇文章就已經進場了,現在看媒體報導進場買賣的人,到底是能分到肉,還是幫忙出貨呢?值得思考。



※ 經濟衰退到底來不來?之前就有提醒要避免「踏空」,而這也再度證明「擇時投資」的困難


raw-image
是時候完全放棄經濟衰退的預期了嗎?

Bloomberg的報導下了一個這樣的標題,原因在於近期不少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都高於市場預期,包括:

  • 5月耐用品訂單月增率1.7%,高於市場預期-0.9%
  • 5月新屋銷售月增率12.2%,高於市場預期-1.2%
  • 5月成屋銷售月增率0.2%,高於市場預期-0.7%
  • 5月建築許可月增率5.2%至149.1萬套, 高於市場預期142.5萬套
  • 5月新屋開工月增率16.4%至163.1萬套,高於市場預期140萬套
  • 6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升至109.7,高於市場預期值104,且為 2022 年1月以來新高。

這也造成不論是Bloomberg或花旗銀行的「驚奇指數」(surprise index)都出現大幅度跳升甚至新高,代表實體經濟數據大幅度地超出市場的預期。

raw-image
raw-image
經濟驚奇指數:
衡量經濟數據發布的實際結果與市場預期的差異指標,當數值越大,代表實際數據明顯高於預測,一般當景氣迅速好轉時,花旗經濟驚奇指數快速上揚;而景氣轉差時,指數則迅速跌落


Bloomberg的報導認為,這些經濟數據意味著市場並非走向更深度的衰退,而是從「滾動衰退」轉為「滾動擴張」。

但目前市場大多數的人仍高度預期經濟衰退遲早到來,所以我們今年不斷看到超越歷史紀錄的「殖利率曲線倒掛」。

raw-image

關於「經濟衰退」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臉書粉專「美國人還有錢」的文章中有探討過,主要是從美國銀行的數據推敲美國人的口袋深度,從圖中就可以看到家庭平均儲蓄率仍遠高於疫情前,這會讓經濟降溫的速度放緩,也為軟著陸創造空間。

raw-image
raw-image

最近「聯準會傳聲筒」Nick Timiraos 也有專文探討這個問題,他認為「疫情引發不同過去的衰退與復甦步調」、「各國大幅度的財政支出」以及「升息影響的滯後性」,這些因素造成升息抑制通膨、冷卻經濟的效果不如預期。


從這邊可以延伸思考,首先,既然市場多數人或共識預期仍認為經濟衰退會到來,那他們是否會「投降」?也就是說他們是否會「FOMO」發作,開始積極重回市場?

我們在「【邏輯投資】潛力股週報2023.06.18」這篇文章就有提到過,根據Vanda Research 的數據,可以發現散戶資金量快速增加,已浮現散戶投降的味道,代表市場資金「坐不住」了。

raw-image

另外從看跌期權(Put)與看漲期權(Call)的比例(藍線)來看,近期這個比例也不斷下降,代表看漲比例正在增加。

raw-image

如果經濟持續呈現擴張狀態,帶動公司盈利預期上修以及基本面回升,或許會帶動更多散戶投降,資金回到股市,讓這個新牛市能走得更長久。

但這只是其中一套樂觀劇本,而是否經濟衰退只是延後到來,或者聯準會重啟升息後,是否代表自己正在親手摧毀軟著陸的機會(因為升息的影響有滯後性),這些也都是可能上演的劇本。


上面的論述看起來很像是廢話,但實際上我們在「【邏輯投資】潛力股週報2023.05.07」這一篇文章就有提醒讀者「不要踏空(空倉)、不要追高」,若你當時判斷股市高點已到,經濟衰退即將來臨,實際上將錯過5、6月美股或台股更加強勁的漲幅。

raw-image

另外股市高點可以買什麼呢?「邏輯投資」專欄在「【邏輯投資】潛力股週報2023.05.21」這一篇,也有提醒讀者可關注美股小型股的投資機會,從5-6月來看,代表小型股的IWM ETF(追蹤羅素2000指數)跑贏了標普500指數(S&P 500),只是沒想到代表大型科技股的QQQ更瘋,仍創造了更大幅度的上漲。

raw-image

但機會還是存在的,例如我自己投資的Opendoor($OPEN)這家公司在這段期間就出現將近200%的漲幅,所以我在低點買進的看漲期權有了不錯的報酬。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例子也再度提醒我們,「擇時投資」是很困難的,我們當然都希望能夠「買在最低」、「賣在最高」,或者在股市崩盤時,我們滿手現金等抄底,而在股市上漲前,我們已經ALL IN重倉,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使是總體經濟的專家,也幾乎不可能準確預測大漲與大跌何時會發生,所以我個人始終都是「高持股水位」留在市場,即使現在也是如此。


但我想你還是會問,到了這個階段,真的還適合留在市場投資嗎?

我認為可以考慮適度布局一些正在衰退但即將復甦的版塊,可能是不錯的選擇,例如銀行業、金融業、零售消費、廣告業、電商、房地產、設備業、製造業、消費電子(或記憶體)等,一方面部分公司的股價可能還在相對低點,下檔空間有限,但有機會享受經濟與消費復甦的潛在上漲空間。

以上不是買賣建議,請自行評估及負責。



通膨升息時代的潛在贏家

最近研究福邦證(文章發布:潛力股短評|鴻華先進申請創新板上市的潛在受惠者|福邦證(6026)),連帶看了一些證券商跟期貨商的股票,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儘管去年股市大跌、交易量下滑,造成券商獲利大幅衰退,甚至出現虧損,然而期貨商包括元大期(6023)、群益期(6024),這兩家公司獲利卻出現成長。

從EPS比較可以看到,元大期(藍線)、群益期(黃線)兩家公司的獲利相對穩定,但股市大漲、交易熱絡的2020、2021年,這兩家公司的業績出現衰退,但股市大跌、成交量下滑的2022年反而逆勢成長,與其他證券商形成鮮明對比。

raw-image

若從資產報酬率ROA來看更明顯,會發現元大期、群益期的ROA相對穩定,但其他證券商則有明顯波動,這代表期貨商有著自己獨特的獲利模式。

raw-image

如果去看元大期、群益期的營業利益率,會發現兩家公司都在走下波,但稅後淨利率卻持續上升,這是因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其實是業外的保證金「利息收入」,簡單說就是你要交易期貨,就要交保證金,而期貨商可以運用代替客戶保管的龐大的保證金資產,從銀行或債券端收取利息,換言之,這兩家公司其實是「升息概念股」。

raw-image

近期聯準會雖然停止升息,但目前對市場傳達的立場是這是一次「鷹派的暫停升息」,且可能到年底前還會再升息兩次,所以這裡有一個思考點是,假設通膨很頑固,高利率環境被迫持續更久,那這兩家公司的收入是否有機會迎來新高呢?這個問題就先留給讀者們自己研究囉



※ 他的對帳單不等於你的努力目標

raw-image

在網路上你會看到許多人貼出他們的對帳單,並伴隨著各種讚嘆、感動、欽佩口吻的留言,這確實是個人投資成績的具體展現,值得給予讚許與尊敬。

不過最近看到某張對帳單,看得出來作者是想強調他的獲利金額相當龐大,顯示其投資股票眼光獨到,但仔細一看,半年下來投資這檔股票的報酬率其實不到10%,而你知道0050 ETF這半年上漲多少嗎?答案是17.15%,所以這位作者投資這檔股票的績效其實是輸給0050。

基於這個案例,讀者們在看網路上各家高手分享對帳單時,要注意幾點觀念:

  • 實現損益與投報率:

有的對帳單會出現令人稱羨的獲利數字,但他的「投報率」也值得注意,因為他勝過你的部分,或許不是投資報酬率,而是他驚人的本金規模。

假設對帳單呈現的報酬率還輸給了大盤同期的漲幅,那其實應該視為作者暗示你不如投資指數型ETF,就像上面這個例子一樣。

另外如果要自己選股進行主動投資,那目標應該要設定在打敗大盤,會比較合理。

  • 合理學習目標的設定:

假設某網紅總資產有一億,他光定存一年的利息收入可能就有200萬元,可是他的投資報酬率約為2%。

如果你真的想跟隨他學習,你應該要學的不是他的投資策略或選股方式,而是他提升資產的管道或技術。

如何提升本業收入,你在投資圈很少會聽到相關討論,但實際上二者同等重要,單純靠投資致富的人其實鳳毛麟角,本金與本業收入的提升,以及投資策略的精進,二者相輔相成,不宜偏廢。

  • 關鍵在總資產成長:

個股的對帳單可以呈現各種驚人的數字,別的不說,我自己去年透過槓桿工具投資八貫(1342)的報酬率,最高的時候也達到1,000%,看起來就很吸引人。

可是我們投資的目的,並非追求單一個股報酬率的極大化,而是總資產的增長,這才是真正具挑戰性的部分。

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今天我有1,000萬元,分為50%現金,50%投資股票,後者分散到10檔股票上,其中一檔報酬率翻倍,賺了50萬元,個股對帳單呈現的是100%的報酬率,但實際上總資產只增加5%。

另一個例子是我有1,000萬元,平均分配在5檔股票上,年化報酬率分別為50%、5%、5%、5%、-10%,最終總資產增加11%,是前者的2倍。

所以衡量投資績效的關鍵,在於總資產的成長,這也是我一直維持高持股水位的原因之一。

所以投資朋友最後在做年度投資績效結算時,應該要將全年總資產的增加與投資市場(例如台股對應台灣加權指數)指數變化作比較,或者與該市場代表性的指數投資工具做比較(如0050、006208等ETF),這樣才能客觀地衡量自己的投資成績。


  • 「邏輯投資」結論:

當你看到別人閃亮耀眼的「對帳單」時,千萬不要氣餒,也不要單純只是羨慕,每個人在投資市場本來條件就完全不同,你應該將重點放在理解跟思考上,應該試著去了解這個人能達到如此投資成績的成功原因為何,以及自己有沒有複製的可能性,然後檢討自己的策略與操作,將別人的成功轉化為自己的食糧。

只是追蹤、羨慕,或者買書、訂閱,都是沒有用的,要靠投資打敗大盤,自始至終都是相當困難的任務,只有持續學習,不要只想著跟單或躺平,你才有機會摸到成功的敲門磚。



※ 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0702)

raw-image
  • 本週亞昕公布除權息交易日。


(歡迎付費訂閱解鎖更多深入分析與價值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622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主題文章專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蘇子齊-avatar-img
2023/07/02
邏輯大,剛巧今天的主題有提到建案毛利率,碳稅雖然不在這次討論,但最近看到營造商網友討論碳稅/碳費會影響毛利程度,跟大家簡易分享一下,碳費300元/噸水泥與鋼鐵的碳排量大約各為:水泥1公斤=排碳1公斤每立方混凝土大約用水泥450公斤=0.45噸0.45噸×300元=135元/每立方混凝土目前每立方混凝土價格約為2700元左右,大概=漲5%.每噸鋼鐵排碳1.8噸1.8×300=540元目前每噸鋼筋價格約20000元大概=漲2.7%一般而言,結構體大概佔建築造價的25~35%,大約是每坪4-5萬元,以5萬來算漲5%好了,大概每坪漲2500元。以上分享~歡迎大家一同探討一下~每坪造價大家不妨稍微依照建案調整,但不論怎麼算我想單坪影響都很難破萬。
邏輯投資-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2
蘇子齊 哇!太棒的分享了(筆記)
avatar-img
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
20.1K會員
879內容數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2025/03/29
「邏輯投資」專欄3月月報重點整理:停止追蹤上曜、凱撒衛、新美齊等個股;持續追蹤並分析八貫、美時、八方雲集、臺耀、材料-KY、遠雄港、威宏-KY、青鋼、鈺齊-KY等個股的營收、財報與股利政策;分享市場觀察與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5/03/29
「邏輯投資」專欄3月月報重點整理:停止追蹤上曜、凱撒衛、新美齊等個股;持續追蹤並分析八貫、美時、八方雲集、臺耀、材料-KY、遠雄港、威宏-KY、青鋼、鈺齊-KY等個股的營收、財報與股利政策;分享市場觀察與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5/02/16
本週內容:(1)AI與川普:台積電的光與影、(2)連鎖品牌的競爭力思考、(3)洗盤:散戶如何「抗洗」?、(4)從價值出發的投資人四階困境、(5)如何提升投資組合的防禦性、(6)潛力股資訊綜整(截至20250216)、(7)潛力股追蹤:八貫/美時/凱撒衛/八方雲集/遠雄港
Thumbnail
2025/02/16
本週內容:(1)AI與川普:台積電的光與影、(2)連鎖品牌的競爭力思考、(3)洗盤:散戶如何「抗洗」?、(4)從價值出發的投資人四階困境、(5)如何提升投資組合的防禦性、(6)潛力股資訊綜整(截至20250216)、(7)潛力股追蹤:八貫/美時/凱撒衛/八方雲集/遠雄港
Thumbnail
2025/02/09
本週內容:(1)如何理解「川普」、(2)如何理解「關稅」、(3)如何理解「DeepSeek」、(4)關注中國科技突飛猛進之威脅、(5)為什麼股票利多不漲?、(6)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下一步?、(7)潛力股資訊綜整、(8)潛力股追蹤:八貫、台耀、材料-KY、威宏-KY、青鋼、鈺齊-KY
Thumbnail
2025/02/09
本週內容:(1)如何理解「川普」、(2)如何理解「關稅」、(3)如何理解「DeepSeek」、(4)關注中國科技突飛猛進之威脅、(5)為什麼股票利多不漲?、(6)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下一步?、(7)潛力股資訊綜整、(8)潛力股追蹤:八貫、台耀、材料-KY、威宏-KY、青鋼、鈺齊-KY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來說說甚麼是股市韭菜? 上面是剛剛去查詢的緯創的技術分析圖。 不要騙我,過去我不會看基本面的時候,也是股市韭菜,股市韭菜的邏輯是甚麼? 第一種:在2023年6/28起漲開始漲到七月的高點那段時間裡,因為不會看基本面,所以每天只看著股市,只會注意到漲的很誇張的,尤其是連漲好幾天的股票,越是漲
Thumbnail
來說說甚麼是股市韭菜? 上面是剛剛去查詢的緯創的技術分析圖。 不要騙我,過去我不會看基本面的時候,也是股市韭菜,股市韭菜的邏輯是甚麼? 第一種:在2023年6/28起漲開始漲到七月的高點那段時間裡,因為不會看基本面,所以每天只看著股市,只會注意到漲的很誇張的,尤其是連漲好幾天的股票,越是漲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韭菜的形狀?你符合幾項?、(2)經濟衰退到底來不來?之前就有提醒要避免「踏空」,而這也再度證明「擇時投資」的困難、(3)通膨升息時代的潛在贏家、(4)他的對帳單不等於你的努力目標、(5)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0702)、(6)潛力股追蹤:長虹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韭菜的形狀?你符合幾項?、(2)經濟衰退到底來不來?之前就有提醒要避免「踏空」,而這也再度證明「擇時投資」的困難、(3)通膨升息時代的潛在贏家、(4)他的對帳單不等於你的努力目標、(5)潛力股資訊總整理(截至20230702)、(6)潛力股追蹤:長虹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邏輯投資」一週年、(2)中國旅遊復甦強勁、(3)進入升息週期最終章、(4)領利息、領股利不等於「低風險」、(5)休閒產業可能沒有市場想得這麼悲觀、(6)潛力股總整理(截至20230507)、(7)本週追蹤:八貫、上洋、新潤、京城銀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邏輯投資」一週年、(2)中國旅遊復甦強勁、(3)進入升息週期最終章、(4)領利息、領股利不等於「低風險」、(5)休閒產業可能沒有市場想得這麼悲觀、(6)潛力股總整理(截至20230507)、(7)本週追蹤:八貫、上洋、新潤、京城銀
Thumbnail
本文是給「邏輯投資」專欄訂閱讀者的提醒與呼籲,以及針對閱讀專欄文章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是給「邏輯投資」專欄訂閱讀者的提醒與呼籲,以及針對閱讀專欄文章的建議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居高思危、(2)分享八貫的分批停利策略、(3)聯發科1月營收衰退,Android手機去庫存情形不樂觀、(4)濾能、材料-KY、櫻花、大車隊、宏碁資訊、潤弘的1月營收追蹤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居高思危、(2)分享八貫的分批停利策略、(3)聯發科1月營收衰退,Android手機去庫存情形不樂觀、(4)濾能、材料-KY、櫻花、大車隊、宏碁資訊、潤弘的1月營收追蹤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未來風險警示:不要FOMO追高、注意風險、(2)關注聯發科衰退,分享操作觀點、(3)關於材料-KY的操作檢討、(4)營收追蹤:濾能、八貫、京城銀、台燿(含台光電以及銅箔基板產業前景看法)。
Thumbnail
本週週報內容:(1)未來風險警示:不要FOMO追高、注意風險、(2)關注聯發科衰退,分享操作觀點、(3)關於材料-KY的操作檢討、(4)營收追蹤:濾能、八貫、京城銀、台燿(含台光電以及銅箔基板產業前景看法)。
Thumbnail
經濟衰退會不會發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我們認為市場已經在為經濟衰退定價,而滿手現金的基金經理人與投資人,可能也會伺機布局,但該投資什麼呢?「邏輯投資」提出一些建議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經濟衰退會不會發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我們認為市場已經在為經濟衰退定價,而滿手現金的基金經理人與投資人,可能也會伺機布局,但該投資什麼呢?「邏輯投資」提出一些建議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到底為什麼極品韭菜們能提出這麼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見解,是大腦放在媽媽子宮忘了帶出來,抑或者是小時候頭殼常常被電梯門夾到影響腦部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1、把「追高買山頂」誤認為「順趨勢」 22、價投大師開始買了,趕快跟在他屁股後面搶進 23、對員工不好=爛公司 24、群組看別人對帳帳單的盲點
Thumbnail
到底為什麼極品韭菜們能提出這麼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見解,是大腦放在媽媽子宮忘了帶出來,抑或者是小時候頭殼常常被電梯門夾到影響腦部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1、把「追高買山頂」誤認為「順趨勢」 22、價投大師開始買了,趕快跟在他屁股後面搶進 23、對員工不好=爛公司 24、群組看別人對帳帳單的盲點
Thumbnail
韭菜心理學系列文,原是濕王與本書僮在粉絲專頁的連載,因為是觀察後的隨筆不免有點散亂,索性趁文章搬家的大好良機一併整理,韭菜心理學與其說是觀察股票市場,倒不如說是人性的觀察,來看想發財想瘋智商瞬間剩10%的樣子吧。 1、猜底、摸頭、對著幹 2、欠缺系統與決策架構 3、天選之人、絕世高手的邏輯謬誤態樣
Thumbnail
韭菜心理學系列文,原是濕王與本書僮在粉絲專頁的連載,因為是觀察後的隨筆不免有點散亂,索性趁文章搬家的大好良機一併整理,韭菜心理學與其說是觀察股票市場,倒不如說是人性的觀察,來看想發財想瘋智商瞬間剩10%的樣子吧。 1、猜底、摸頭、對著幹 2、欠缺系統與決策架構 3、天選之人、絕世高手的邏輯謬誤態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