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邏輯投資】潛力股週報2023.06.18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Midjourney
「邏輯投資」專欄(專欄介紹)每月分享 2 篇以上「潛力股」研究心得分享(無任何目標價或買賣建議),非訂閱戶可以閱讀公司與其產品的基本介紹,訂閱戶則可閱讀作者深入分析的價值內容。訂閱費用每月僅 9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機會,歡迎訂閱支持。另外為避免錯過最新文章,請按下「追蹤」按鈕,並加入邏輯投資臉書按讚,作者將不定期分享市場觀點與個股看法。

※ 近期發布文章:


※ 虧這麼多到底誰的錯?宏達電股東會插曲給我們的啟示。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
最近看到這則新聞,就是在宏達電的股東會上,有股東砲轟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雪紅,表示自己買了422萬股,虧損多達五千多萬,質疑經營方針,王雪紅也為此表示抱歉。

但買了宏達電422萬股,賠了五千多萬,如此龐大的虧損金額,到底是誰該背這個鍋呢?
  • 投資是個人責任
首先說句不中聽的話,「投資」絕對是個人責任。
舉例來說,假設我投資500萬跟合夥人開了一間餐廳,或是投入1,000萬在一家新創企業上,最後餐廳或企業倒閉了,這是合夥人或企業經營人的錯嗎?
我想經營層確實應該承擔起營運不利的責任,但投資的錢拿不回來,始終是自己決策造成的結果,責任自然必須由自己承擔,除非這些人用違法手段詐取你的資金,那就另當別論。
  • 投資過程的操作失當
再來值得思考的是,查6月15日宏達電收盤價為60.4元,從這位股民投資422萬股及虧損5,000多萬這些數字反推,其成本約莫落在72.5元,帳上虧損5,106.2萬元,報酬率為-16.7%,且整體投入資金達到3.06億元。
而從其成本均價來看,推測是在2021年底前入場,當時股價在80-88元之間,然後後面可能有往下作攤平動作,才會累積到如此龐大的部位,且成本降低至72.5元。
資料來源:Yahoo!股市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有印象,2021年下半年正值「元宇宙」題材當道,宏達電作為市場高度關注的熱門股,股價不斷創新高,但題材熱度過去後,股價就一蹶不振,隔年最低時一度跌至45元,所以這位股東也許帳上最慘的時候曾一度虧損超過1億元,但以上純屬猜測。

這裡有兩點值得討論的部分:
  1. 選擇熱門股、題材股的宏達電,作為大筆資金的投資標的是否妥適?決策過程是否出於理性?還是想像隨著題材炒作,一舉致富呢?
  2. 當投資過程中遭遇虧損,是否有理性地判斷公司前景並檢討操作策略,果斷停損?還是一味攤平,並一廂情願地認為股價一定能重返榮耀呢?
這不是要說熱門股、題材股或概念股不能投資,而是你必須掌握投資策略與風險,如果是短線操作,就應該確實遵守紀律,不要漲的時候是「動能投資」、「技術分析」,跌的時候卻轉為「價值投資」或「長期投資」。
另外呼籲投資朋友要多花時間在「思考」而非「買賣」上,如果你能夠更審慎地作好每一筆投資,增加決策的思考時間,降低操作次數,我的經驗是這能夠有效提升勝率,這就像獵人,不會看到每一頭獵物都要打,而是看準目標才出手。
  • 股價下跌與價值陷阱
另外,有許多左側交易者或價值投資者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我們看好某家公司時,自然會希望越跌越買,因為「買越多賺越多」,就像如果我知道鑽石在地球很貴,但外星人賣我一包1千元,我還不買爆?
前提是你抄底的必須真的是鑽石,又或者當下市場確實錯判公司前景與潛在價值,那你的抄底或攤平策略才能真正帶來回報。
然而投資新手常犯的毛病就是「只基於股價下跌而抄底」,或是「錯信不合理的目標價而抄底」,結果卻沒料到股價只是提前反映公司走下坡的訊號,結果就像是你明明看到山頂有烏雲,卻還跑去溯溪,你以為能看到山谷的美景,最終只會被洪水沖落至谷底。
  • 賭徒心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賭場(我是沒去過,本來2020年要去澳門玩,但就在出國的前幾天遇到疫情爆發...),有些賭徒一直輸錢,就會產生一種「下一把我一定要贏回來」、「我不可能一直這麼衰」、「照機率來看下一把該賺了吧」、「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的心態,結果越賭越大,越賠越多。
但上述這些都不是投資股市正確的思路,沒有人規定你在這檔股票虧損,就一定要在同一檔股票重壓翻身,因為股市不是賭場,股票也不是賭具,你投資的是正在經營中的企業,而相同的公司有成千上萬家,如果這次看走眼,為什麼不能轉投資其他更好的企業呢?
  • 重壓單一個股承擔不必要的高風險
最後是我常常跟讀者呼籲的:
不需要重壓『一檔』股票
很多人會告訴你,重壓才能賺得快,才能更快翻身,當然重壓可以讓你一戰成名,但也可以讓你一次畢業啊!
投資新手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只看到「獲利期望值」,卻沒有看見「風險期望值」,但這兩者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高風險高報酬」這句話是市場運作的基本規則,但不知為何,很多投資人只看到「高報酬」,卻無視「高風險」,把股票當賭場,何苦呢?我想你應該知道「賭博」不好吧!
其實只要適度的分散,例如分成五檔,每檔佔比20%,就能夠幫助你有效降低過度集中持股的風險,並幫你的資產築出防火線,就算某家公司真的出狀況,最多也只會賠掉資產的20%,你始終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不會一次就出場
我們要追求的是長期打敗大盤,累積複利,而非一次畢業,再也翻不了身。「未慮勝,先慮敗」才能走得更長遠。

為什麼房價不跌?央行啟動新一輪信用管制措施有用嗎?

央行14日召開理監事會,雖然沒有作出升息的利率決議,但卻無預警地宣布再次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特定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市。

我們可以分幾個面向來探討這個問題:
  • 為什麼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
根據央行的簡報資料,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的原因在於:
  1. 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佔總放款比例仍然偏高。
  2. 自然人申貸第2筆購屋貸款的人數有增加趨勢。
  3. 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平均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這些趨勢表明,儘管政府希望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來打擊投資客購屋及投機性炒作,但實際上仍壓不住基於「投資」或「換屋」而需要購置第二戶的需求與買盤。
  • 為什麼房價沒什麼跌?
目前看到房市交易量下跌量縮,但大家應該能感受到,房價並沒有明顯跌幅,建商的說法是土地及營建成本增加,沒有降價空間。
但理論上政府透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已經將短期投資客大量清出市場,加上前幾年大量建照申請及陸續開工,供給增加,為什麼供需機制沒有正常發揮作用呢?顯然有其他因素影響市場。
  • 「超額儲蓄」的潛在影響
根據我國主計總處公布之預測,今年台灣的超額儲蓄預估達3.1兆元,超額儲蓄率為13.1%,這些資金若不引導至民間投資與公共建設上,就可能淪為閒置資金並流向金融性投資,影響經濟與金融穩定性。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單看這個數據,讀者可能沒什麼概念,若去看「今周刊」2022年專題報導所進行的整體比較,你就會發現台灣的超額儲蓄率遠高於德國、韓國、美國,代表台灣人明顯「儲蓄過多」,但「消費及投資太少」。
圖片來源:今周刊
這時候我們只要問自己就好,如果你有很多錢,你不想全部拿去投資股票或債券,你會做什麼?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一樣,就是「買房子」,所以超額儲蓄處於高位,可能才是今年房價有守,難以下跌的主要原因。
  • 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有用嗎?
先說結論,我覺得「沒用」。
國內資金過多,但目前產業處於庫存調整階段,出口大幅衰退,降低業者投資意願;而在國內儘管消費因疫情結束而復甦,但消費多集中在服務業,去化程度有限,再加上公共支出力道也不足,導致資金開始流向投資性商品,包括房地產市場。
而央行實施限貸措施,對於資金過多的人來說,影響相當有限,或許短期可以打擊「交易量」,繼續維持「量縮」局面,但累積的資金無處釋放,一旦未來股市繼續走升、經濟復甦,或者央行重啟降息,是否又會帶動房價的快速上漲呢?
我覺得這是央行跟政府部門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平抑房價不能只考慮「壓制交易量」,而不處理「資金面」的問題。
  • 對房市跟營建股投資的影響?
首先,貸款成數下降會直接影響「換屋族」,但我認為影響是短期的。
至於房市部分,鑒於中美貿易對立持續的轉單因素,以及AI帶動半導體產業重回成長榮景,預期資金流入台灣,增加「超額儲蓄」的問題短期難解。
之前我們在「市場觀察解讀|平均地權條例的眉角?真能打房?房價跌多少?跌多久?對營建股影響?一口氣看完!」這篇提過,我對近兩年房價持保守的看法,預期會是「量縮價微跌」,但若是自住買方,我的建議是不妨正常的看屋跟議價吧!如果有不錯條件又價格合理的房子,還是可以考慮的。
那「營建股」的表現會受到影響嗎?
我認為央行的信用管制措施,可能會對小建商會帶來更大的壓力,但上市櫃建商因具有較多的融資管道,反而影響有限,甚至有機會擴大市佔,並受惠未來房市反彈而有更好表現。
不過仍要注意建商推案的區域,若該區域案量較大,建商還是會面臨庫存去化的壓力,這時候還是要提那句老話:
不要把「總銷」當「營收」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保本高利」的毒蜜糖!但如果你有這個觀念,你就不會受騙

不知道讀者看過這部影片「我被詐騙了600萬 澳豐基金式的騙局…追討過程全公開」了嗎?
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觀念,影片裏面也提到了,只要是強調「保本」、「高回報」、「高利息」的投資商品,99.999%都有問題。
圖片來源:安娜馭房術/YouTube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報酬與風險有對應的關係。
一般公認最沒有風險的投資商品是定存,以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1.6%來看,這就是最基本的無風險投資與回報。
不過在市場當中,常用的比較基準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目前為3.77%,因市場高度信賴美國的還款能力,因此它發行的公債也被視為「無風險利率」的參照基準。
資料來源:鉅亨網
所以如果你選擇了投資股票,或其他比美國公債更具風險的投資商品,但報酬率卻跟「無風險利率」差不多,那你應該要重新評估你的投資項目,因為你多承擔了風險,卻沒有換到更多回報。
上面是題外話,重點來了,理論上當你要獲取比3.77%更高的報酬率時,你選擇的投資商品就會具有更多風險,例如投資股票價格的潛在報酬率應該要更高,如5至7%,才會對投資人產生吸引力。
我們可以作個假設,假如某檔股票市場評估只能帶來3.5%的回報,但無風險的美國政府公債卻有3.77%的回報,那理性的人就會選擇拋售股票轉而購買公債,因此股票價格會下跌,但也因為股價下跌的關係,潛在報酬就會提升,這是基於風險與報酬的正常調控過程。
所以如果市場上真的出現一個能夠保本,像是債券一樣的投資工具,並且「確定」可以提供12%的報酬率,那市場上的資金就會爭相湧入搶購,其價格必然不斷推高,直到他的報酬率下降至3.77%,達到跟美國公債一樣的水準後才會停止。
所以如果真的有這種商品出現你的面前,你應該要思考的是:
  • 它到底怎麼做到這種報酬率?
  • 它的投資工具與策略真的能做到保本又有高報酬?
  • 為什麼要把這種商品放出來給一般人購買?
  • 為什麼我有機會買得到?
  • 為什麼銀行、法人沒有「買光」這種商品?
  • 為什麼輪到我買的時候,還有超越無風險利率的超高報酬率?

當然就像影片裡面提到的,銷售員都會給你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例如「限定額度」、「只有VIP可以買」、「透過外匯穩定套利」、「下次就要調漲價格」等說法,但你應該要拿上面這些問題去反問他,如果銷售方無法拿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你就不該去認購這種「違反市場運作邏輯」的投資產品。
不過說到底,為什麼台灣人很容易被這種商品欺騙,甚至連大老闆們都上當呢?
我想問題還是在於台灣投資人對於「領利息」這件事情具有強烈的偏好,因此就像影片中的主角一樣,在領了幾次利息後就完全相信並上當,然後選擇掏出更多錢投入其中。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這是「貪念」造成的後果,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實際上「貪念」是人的本性,如果我認同這項投資商品且認為安全時,自然就會想要投入更多資金,以獲取更多報酬,這是人性使然,所以我不認為問題在於「貪念」。
投資人踏入市場,一定要去了解市場真正的遊戲規則,不該去相信市場會有「保本高報酬」的「白吃的午餐」?
當別人在股市殺進殺出,都未必能獲得8%的平均年化報酬時,你卻能夠安全坐享超過8%的獲利?難道全世界只有你最聰明、最有管道、最有門路,而其他投資人都是做白工的傻瓜嗎?
要避開這種騙局,作為投資人,就應該肩負起自身投資的責任,不要總想著要靠別人投資或提供商品帶來回報,只有靠自己好好學習投資,並將資產投入到指數型ETF,或是自己選股、選債,或者投資由合格機構(如銀行)銷售的商品,這樣才能避免受騙上當,同時你會學到更多,並更能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則。

美股越來越貪婪,操作上要越來越謹慎,兼談過去兩次「技術性牛市」

最近一些數據資料指出:
  • 美股散戶回來啦!
  • 市場越來越貪婪!
根據 Vanda Research 追蹤散戶交易流量的數據顯示,過去1週平均有13.6億美元資金流入美國,從資金量的快速增加來看,確實有散戶投降的味道,因為代表部分市場資金「坐不住」了。
圖片來源:Vanda Research
散戶買了什麼呢?除了大型科技股外,小型股似乎也受到散戶青睞,數據指出羅素2000指數(IWM ETF)有相當多的散戶資金流入,並達到202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圖片來源:Vanda Research
另外CNN「恐懼與貪婪指數」也來到82「極度貪婪」的水準,對比一個月前是56「貪婪」,以及一年前17「極度恐懼」的水準,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資料來源:CNN
所以到底該不該避險減碼,或者順勢操作,這就是對投資人的考驗了,我自己是持續逢高減碼,並轉倉到我認為低估且有機會補漲的產業標的上,不會完全離開市場,但也不會忽視風險。。
另外Twitter上 Markets & Mayhem 分享了兩張有趣的圖片,提到過去22年當中,曾經出現 2 次 S&P 500 指數的「假性牛市」。
第一次是網路泡沫破滅後,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期間,短短105天就反彈上漲21.4%,出現「技術性牛市」訊號,但之後產生更大的跌幅,至2002年7月期間共下跌32%。
第二次則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期間,僅47天就反彈24.2%,同樣進入「技術性牛市」,但之後市場崩盤,下跌27.6%,一直到2009年3月才觸底。
這倒不是要預測今年也會出現類似走勢,畢竟時空背景截然不同,不具可比性,但這次股市會走哪個劇本,你很難預料,並非出現「技術性牛市」訊號,就代表股市會續漲或經濟會復甦,事無絕對。
不過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準確預測市場前景或目標點位,但我們仍可以調整自己的部位,來提升對抗風險的承受力,又或者也可以選擇逢高獲利了結,轉而布局目前評價不佳,但未來有機會復甦的產業或個股,這就看投資人自己的規劃囉!

※ 潛力股營收、財報、股利總整理(截至20230618)

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 本週新增潛力股-迅得(6438)。
  • 南僑、長虹公布5月營收。
  • 營建股不會每月追蹤營收,會等公告季報結合財務數據一起分析。
(後面還有更多深入分析的價值內容,歡迎付費訂閱了解更多資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37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週週報內容:(1)投資0056一定睡公園嗎?、(2)房價會回檔嗎?自住或許可以開始看房、(3)屬於主動投資者的機會、(4)潛力股總整理(截至20230611)、(5)潛力股追蹤:京城銀、勤美、潤弘、遠雄港、長虹
本週週報內容:(1)AI是炒作,還是真貨?、(2)美股未來面臨四大潛在壓力、(3)運動休閒產業回溫尚需時間、(4)罵股票沒用,「正視自己的不足與錯誤」才是真管用、(5)潛力股營收、財報、股利總整理(截至20230604)、(6)潛力股追蹤:京城銀、勤美、八貫
本週內容:(1)美債上限兩黨達成「原則性協議」、(2)英偉達AI伺服器成半導體救世主、(3)首檔「月配息」ETF開始募集,但你真的需要每月被動收入?、(4)從國喬董監改選大戰看長期投資一定要注意的事、(5)潛力股營收總整理、(6)本週追蹤潛力股:達麗、亞昕、南僑
本週週報內容:(1)指數型ETF與高股息ETF該怎麼選、(2)持股過度分散反而是毒藥、(3)1Q23合約負債值得研究、(4)美股大型科技股有估值偏高風險、(5)潛力股營收、財報、股利總整理、(6)潛力股追蹤:南僑、遠雄港、上洋、濾能、威宏-KY
本週週報內容:(1)宏全1Q23財報真的很差嗎?兼談面對財報不如預期的心態、(2)巴菲特、蒙格對「價值投資」的觀點、(3)OPPO放棄自研手機SoC,對聯發科短期幫助有限、(4)潛力股財報總整理(截至20230514)、(5)潛力股追蹤:八貫、新麥、潤弘、長虹
本週週報內容:(1)「邏輯投資」一週年、(2)中國旅遊復甦強勁、(3)進入升息週期最終章、(4)領利息、領股利不等於「低風險」、(5)休閒產業可能沒有市場想得這麼悲觀、(6)潛力股總整理(截至20230507)、(7)本週追蹤:八貫、上洋、新潤、京城銀
本週週報內容:(1)投資0056一定睡公園嗎?、(2)房價會回檔嗎?自住或許可以開始看房、(3)屬於主動投資者的機會、(4)潛力股總整理(截至20230611)、(5)潛力股追蹤:京城銀、勤美、潤弘、遠雄港、長虹
本週週報內容:(1)AI是炒作,還是真貨?、(2)美股未來面臨四大潛在壓力、(3)運動休閒產業回溫尚需時間、(4)罵股票沒用,「正視自己的不足與錯誤」才是真管用、(5)潛力股營收、財報、股利總整理(截至20230604)、(6)潛力股追蹤:京城銀、勤美、八貫
本週內容:(1)美債上限兩黨達成「原則性協議」、(2)英偉達AI伺服器成半導體救世主、(3)首檔「月配息」ETF開始募集,但你真的需要每月被動收入?、(4)從國喬董監改選大戰看長期投資一定要注意的事、(5)潛力股營收總整理、(6)本週追蹤潛力股:達麗、亞昕、南僑
本週週報內容:(1)指數型ETF與高股息ETF該怎麼選、(2)持股過度分散反而是毒藥、(3)1Q23合約負債值得研究、(4)美股大型科技股有估值偏高風險、(5)潛力股營收、財報、股利總整理、(6)潛力股追蹤:南僑、遠雄港、上洋、濾能、威宏-KY
本週週報內容:(1)宏全1Q23財報真的很差嗎?兼談面對財報不如預期的心態、(2)巴菲特、蒙格對「價值投資」的觀點、(3)OPPO放棄自研手機SoC,對聯發科短期幫助有限、(4)潛力股財報總整理(截至20230514)、(5)潛力股追蹤:八貫、新麥、潤弘、長虹
本週週報內容:(1)「邏輯投資」一週年、(2)中國旅遊復甦強勁、(3)進入升息週期最終章、(4)領利息、領股利不等於「低風險」、(5)休閒產業可能沒有市場想得這麼悲觀、(6)潛力股總整理(截至20230507)、(7)本週追蹤:八貫、上洋、新潤、京城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書籍推薦 #你怎麼賺科技業的錢:四大領域×三個問題,搞懂新賽道的投資邏輯 作者: 曲建仲, 葉芷娟 出版社: #sandsbook散冊 出版日期:2023/03/28 目錄 第一章 電動車 三個問題,理解最基本的「電動車投資」 三個問題,理解「自動駕駛」與各車廠進度 三個問題,基本理解電動車
Thumbnail
收到高寶書版的邀請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喜歡,收穫滿出來,光看書名就已經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的股票》 為什麼呢?根據本書的邏輯鍊是這樣的: 巴西下雨 > 咖啡豆豐收 > 咖啡豆價格下跌 >星巴克成本降低 > 利潤增加 > 股價上揚。 雖然這樣的傳導過程中仍有許多不可控的變數,但其
Thumbnail
我們來幣圈炒幣,買各種數字貨幣,目的是為了賺錢。 很多新朋友每天想著賺錢,關心什麼幣值得買,但是不懂背後的投資邏輯。本文講下幣圈炒幣的邏輯。 炒幣方法好壞的判斷標準 核心是看能不能賺到錢,這也是炒幣的核心目標。收益率越高,成功率越高,可容納的規模越大,回撤率越低越好。 收益率容易理解,就是回報率。成
Thumbnail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01投資方向:從需求到供給 02投資邏輯:從財務投資到價值投資 03投資回報:從短期變現到長期持有 總結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繼續幫舊文章搬家,這是當時遇到的有趣議題,作價差跟持有週期是兩碼子事,但如果腦袋清楚的話,邏輯上應該可以分辨的出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剛泡好泡麵。對著電腦,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廢文想太久,對腦子傷害也太重,我想該是和大家清楚說幾句話的時候。來點重口味的,心臟受不了拜託就此打住,不然血壓飆高真的不太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我又來騙篇數了,這篇一樣是臉書粉專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關於投資邏輯與架構的建立〉一文中曾提過有關投資邏輯建立的議題, 第一階段是關於「心」也就是戰略面的建立,包括目標與核心想法兩概念,對韭菜來說,太複雜的思考模式大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吧?當然也可能是已經習慣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這篇是粉絲專頁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整個投資邏輯與架構上,書僮我是將此議題歸納為兩階段共四層次,眾人最愛的所謂基本面、技術面之爭,對本書僮而言其實只是後階段關於手段層次的枝微末節問題罷了。 以下細細說來
Thumbnail
道瓊指數續創歷史新高,投資是否要從科技成長股轉到價值股? 二月中旬以來Nasdaq的下跌、ARK基金的大跌,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持有美股、特別是科技成長股投資人最近感到焦慮的問題,那麼跟是否投資法院旁的停車場有何關係呢? 從巴菲特夥伴、高齡97歲的查理蒙格對投資法院旁停車場的觀點思考投資方向!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書籍推薦 #你怎麼賺科技業的錢:四大領域×三個問題,搞懂新賽道的投資邏輯 作者: 曲建仲, 葉芷娟 出版社: #sandsbook散冊 出版日期:2023/03/28 目錄 第一章 電動車 三個問題,理解最基本的「電動車投資」 三個問題,理解「自動駕駛」與各車廠進度 三個問題,基本理解電動車
Thumbnail
收到高寶書版的邀請閱讀這本書真的非常喜歡,收穫滿出來,光看書名就已經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如果巴西下雨,就買星巴克的股票》 為什麼呢?根據本書的邏輯鍊是這樣的: 巴西下雨 > 咖啡豆豐收 > 咖啡豆價格下跌 >星巴克成本降低 > 利潤增加 > 股價上揚。 雖然這樣的傳導過程中仍有許多不可控的變數,但其
Thumbnail
我們來幣圈炒幣,買各種數字貨幣,目的是為了賺錢。 很多新朋友每天想著賺錢,關心什麼幣值得買,但是不懂背後的投資邏輯。本文講下幣圈炒幣的邏輯。 炒幣方法好壞的判斷標準 核心是看能不能賺到錢,這也是炒幣的核心目標。收益率越高,成功率越高,可容納的規模越大,回撤率越低越好。 收益率容易理解,就是回報率。成
Thumbnail
〈新旅遊〉K社長,創始人,長期關注“全世界新旅遊型態與人文地理的新旅遊自媒體”,分享旅遊互聯網資訊內容和創業內容經營成長,期望下個10年,讓旅遊更美好。 01投資方向:從需求到供給 02投資邏輯:從財務投資到價值投資 03投資回報:從短期變現到長期持有 總結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繼續幫舊文章搬家,這是當時遇到的有趣議題,作價差跟持有週期是兩碼子事,但如果腦袋清楚的話,邏輯上應該可以分辨的出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剛泡好泡麵。對著電腦,路上無車無人,夜深無聲。廢文想太久,對腦子傷害也太重,我想該是和大家清楚說幾句話的時候。來點重口味的,心臟受不了拜託就此打住,不然血壓飆高真的不太好。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我又來騙篇數了,這篇一樣是臉書粉專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關於投資邏輯與架構的建立〉一文中曾提過有關投資邏輯建立的議題, 第一階段是關於「心」也就是戰略面的建立,包括目標與核心想法兩概念,對韭菜來說,太複雜的思考模式大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吧?當然也可能是已經習慣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台股小書僮啦。 這篇是粉絲專頁的舊文,持續龜速搬家中。 在整個投資邏輯與架構上,書僮我是將此議題歸納為兩階段共四層次,眾人最愛的所謂基本面、技術面之爭,對本書僮而言其實只是後階段關於手段層次的枝微末節問題罷了。 以下細細說來
Thumbnail
道瓊指數續創歷史新高,投資是否要從科技成長股轉到價值股? 二月中旬以來Nasdaq的下跌、ARK基金的大跌,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持有美股、特別是科技成長股投資人最近感到焦慮的問題,那麼跟是否投資法院旁的停車場有何關係呢? 從巴菲特夥伴、高齡97歲的查理蒙格對投資法院旁停車場的觀點思考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