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大使-工作模式的學習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參與青年文化大使的規劃及運作,直接面對受眾之後,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工作模式的學習。比較容易讓一般人瞭解的名詞,或許是「實習」、「產學合作」、「建教合作」等,參與人員在不支領任何金錢型式如津貼、車馬費、工讀金等,看似是在工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這樣的模式,在學校空間運作很容易被理解,但在社會空間執行,對普羅大眾來說很難被接受。尤其在都會地區,同樣在一天、半天、一小時之內可以選擇的活動很多元多樣,舉凡補習、社團、打工、約會、遊玩、跑活動,如果沒有好玩有趣的多重目的,或者沒有提供金錢利益,無支給薪水的工作經常會被誤解濫用權利、利用勞力。

但回想1950年至2000年間,這五十年間出生的中產階級後代,哪一個不是從小就被當童工對待,家庭工廠需要人手,小孩便是最直接可以命令行事的人工。千禧年前後出生的青年,反而因為爸媽職業的關係,多數只要好好唸書,沒有實際參與工作的經驗,導致進入職場之後,做事做人的磨練太晚起步,適應不良,工作一段時間便離職的狀況經常發生。

如何結合工作和學習,讓青年瞭解工作本身不支薪,能帶給他們學習的好處是什麼?引導者如何在工作者不支薪的基礎下分配工作,便是規劃執行青年文化大使最困難的一個環節。

台灣政府單位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後,「為民服務」成為行政部門執行績效重要的評估指標。而這樣的體貼服務精神,實施在直接面對民眾的政府單位是一件很好的措施。但在培訓人力資源的面向,「為民服務」概念用在青年身上,卻成為極大反效果的作為。

涉外事務單位在安排青年赴海外見習或實習的過程,偶爾聽到海外接待青年的人抱怨青年們像是少爺少奶奶似的,需要別人安排好好的,根本沒辦法獨立自主。一個立意良善的計畫,最後因為青年的態度,反而讓計畫變質。為什麼會演變如此?

植入公務員「為民服務」的基因過強,整體計畫的執行過程中,公務員為青年服務過多,再加上青年尚處於27歲以下腦部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青年看到有大人協助做很多事,自己就不用多做什麼,最後就變成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參與計畫。

青年真的不懂事嗎?還是大人們不知道如何與青年共事呢?

在執行「新北文化大使」專案三年,我觀察到團隊裡的青年樣貌可以分三類:「動腦」、「動口」和「動手」。

發想創意、思考縝密、心思細膩的青年,是屬於「動腦」型的人;樂於分享、發號司令、口條清楚等特質,則是「動口」型的人;企劃能力、手腳俐落、善用工具的人,則是「動手」型的青年。

在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裡,上述三類的多數青年,是非常願意貢獻自己的能力。運行專案任務的過程,如果能找到這三類型的人組合在一起,或者讓他們找到彼此,就能成就一個成功的專案任務。

引導者需要調整的心態,就是避免當一個直升機父母般的領導模式。學習讓青年們能夠在一個環境中,發揮「動腦」、「動口」和「動手」的過程,對很多管理者是一個艱難的課題,在什麼情況之下,要提供多少的引導和協助,拿捏的準度幾乎沒有一個標準。給予太多協助,怕青年學不到東西;給太少引導,擔心青年不知所措。專案任務的成敗是管理者要面對的終點結果,青年們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到底應該讓他們享受日曬雨淋,還是要給他們一把大傘,檔住一切的困境?

我剛離開公務體系,在「為民服務」基因還很強大時,有一次為了活動需要搬運物品而想找幾個支薪的人手幫忙時,工作夥伴說可以直接現場找青年們幫忙搬,我有點愣住,思考在提供服務與接受服務的天平擺盪中,半信半疑地抵達現場之後,果然有幾位學員特別早到,於是我稱呼他們是我的小天使,降臨人間協助我的搬運工作,沒想到他們居然很開心地幫忙搬東西。

於是,我慢慢發現社會教育最大的關鍵,即是提供一個舞台讓青年發揮所長,也就是心理學專家說的,人類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內心才有生成滿足、幸福、勇氣等正向的情緒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2會員
131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50歲想重返職場的女性,考慮過離島或中南部工作,但因各種因素最後選擇留在雙北。她期望工作環境有趣且空間大,先後應徵森林小學和動物園,但都無下文。之後轉向應徵大學職缺,發現多數大學要求應徵者為現職人員。文章最後提到她還有五年時間可以繼續尋找工作。
Thumbnail
2025/04/26
50歲想重返職場的女性,考慮過離島或中南部工作,但因各種因素最後選擇留在雙北。她期望工作環境有趣且空間大,先後應徵森林小學和動物園,但都無下文。之後轉向應徵大學職缺,發現多數大學要求應徵者為現職人員。文章最後提到她還有五年時間可以繼續尋找工作。
Thumbnail
2025/04/19
一位50歲中年婦女應徵上工作,好奇為何錄取她而非年輕有為的臺大畢業生,透過與組長、副主任的談話,揭開答案: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外派美國的經歷,以及單位希望有不同背景的人才促進多元想法。文章反思作者30歲到42歲高壓卻充實的12年,以及外派經驗對其職涯發展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2025/04/19
一位50歲中年婦女應徵上工作,好奇為何錄取她而非年輕有為的臺大畢業生,透過與組長、副主任的談話,揭開答案:豐富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外派美國的經歷,以及單位希望有不同背景的人才促進多元想法。文章反思作者30歲到42歲高壓卻充實的12年,以及外派經驗對其職涯發展的關鍵作用。
Thumbnail
2025/04/12
本文探討教學現場與面試場合中,說話者與聽者間的互動,並分享作者如何準備面試,透過「商品化自身」的自我介紹方式,企圖提升面試委員的專注度。
Thumbnail
2025/04/12
本文探討教學現場與面試場合中,說話者與聽者間的互動,並分享作者如何準備面試,透過「商品化自身」的自我介紹方式,企圖提升面試委員的專注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過去有一件事情,我常常被主管告誡不能說出口。 話說公務單位有一個「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年拿甲等考績的人數比例有一個上限。大部分第一年考進公職的人,或者剛換單位的人,總是拿乙等;許多單位是用輪流的方式,也就是說幾年下來,人人有拿乙等的無奈。 二十幾年來,除了第一年拿乙等之外,待過三個單位之後,如果
Thumbnail
過去有一件事情,我常常被主管告誡不能說出口。 話說公務單位有一個「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年拿甲等考績的人數比例有一個上限。大部分第一年考進公職的人,或者剛換單位的人,總是拿乙等;許多單位是用輪流的方式,也就是說幾年下來,人人有拿乙等的無奈。 二十幾年來,除了第一年拿乙等之外,待過三個單位之後,如果
Thumbnail
「青年文化大使」訂名為「大使」,即有一種社會階層較高位階的感覺。但是在社會教育的領域中,文化可及性或文化平權的概念之下,設定太多門檻,反而會阻礙平權的實行。於是,敞開大門讓各型各類的民眾參與,人們帶著多元化的背景而來,的確能讓一個組織有多樣化的生態。 第一種人—「免費活動仔」,來參與活動的目的,是
Thumbnail
「青年文化大使」訂名為「大使」,即有一種社會階層較高位階的感覺。但是在社會教育的領域中,文化可及性或文化平權的概念之下,設定太多門檻,反而會阻礙平權的實行。於是,敞開大門讓各型各類的民眾參與,人們帶著多元化的背景而來,的確能讓一個組織有多樣化的生態。 第一種人—「免費活動仔」,來參與活動的目的,是
Thumbnail
在規劃「工作模式的學習」過程中,組織內部工作團隊面對學員有著不同的金錢觀念。其一是完全沒有任何金錢對價關係,另一的極端就是在擔任隊長並完成一整年的計畫之後,可以獲得一萬元獎學金;而在這二個極端的中間,就是以車馬費或代理隊長的時薪來計算學員提供的服務。 以些許的車馬費或工讀薪資做為提供勞務服務的模式
Thumbnail
在規劃「工作模式的學習」過程中,組織內部工作團隊面對學員有著不同的金錢觀念。其一是完全沒有任何金錢對價關係,另一的極端就是在擔任隊長並完成一整年的計畫之後,可以獲得一萬元獎學金;而在這二個極端的中間,就是以車馬費或代理隊長的時薪來計算學員提供的服務。 以些許的車馬費或工讀薪資做為提供勞務服務的模式
Thumbnail
在參與青年文化大使的規劃及運作,直接面對受眾之後,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工作模式的學習。比較容易讓一般人瞭解的名詞,或許是「實習」、「產學合作」、「建教合作」等,參與人員在不支領任何金錢型式如津貼、車馬費、工讀金等,看似是在工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這樣的模式,在學校空間運作很容易被理解,但在社會空間執行,
Thumbnail
在參與青年文化大使的規劃及運作,直接面對受眾之後,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工作模式的學習。比較容易讓一般人瞭解的名詞,或許是「實習」、「產學合作」、「建教合作」等,參與人員在不支領任何金錢型式如津貼、車馬費、工讀金等,看似是在工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這樣的模式,在學校空間運作很容易被理解,但在社會空間執行,
Thumbnail
在招募說明會的現場,大學生最常提到的疑問是:「實習有沒有薪水?」 我用最平淡但又堅定的語氣說:「沒有」。 然後,我放下麥克風停頓10秒,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情之後,轉述一個計程車司機大哥跟我說的陳年往事。 「我十三歲就來台北工作,是在一家修皮鞋的店當學徒。那時候能穿得起皮鞋的人,都算是有錢人。所以老闆
Thumbnail
在招募說明會的現場,大學生最常提到的疑問是:「實習有沒有薪水?」 我用最平淡但又堅定的語氣說:「沒有」。 然後,我放下麥克風停頓10秒,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情之後,轉述一個計程車司機大哥跟我說的陳年往事。 「我十三歲就來台北工作,是在一家修皮鞋的店當學徒。那時候能穿得起皮鞋的人,都算是有錢人。所以老闆
Thumbnail
提供服務的本質,是讓人在體驗一項產品或經驗的過程中,感覺到順暢、舒服、愉快和滿足。 出生在小生意家庭裡的青少年,小學時期就要幫家裡的生意活。我記得我還是小巧可愛的小學生時,媽媽會請我幫忙美髮院客人洗頭、整理毛巾、掃地。外子出生在農家,則是一群兄弟要去田裡拔雜草。 很多學生在學校進行第一次服務工作,是
Thumbnail
提供服務的本質,是讓人在體驗一項產品或經驗的過程中,感覺到順暢、舒服、愉快和滿足。 出生在小生意家庭裡的青少年,小學時期就要幫家裡的生意活。我記得我還是小巧可愛的小學生時,媽媽會請我幫忙美髮院客人洗頭、整理毛巾、掃地。外子出生在農家,則是一群兄弟要去田裡拔雜草。 很多學生在學校進行第一次服務工作,是
Thumbnail
「你們這個計畫的投資和報酬差太多了!」一位爸爸在線上討論會議中,口氣有點氣憤地說。 「我爸不喜歡我來參加這個計畫!」一位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員對我說。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爸希望我找有錢賺的實習工作」。 一位家長在電話那頭說:「我的小孩跟我說是去參加那個像『救國團』什麼鬼的!跟同學一起去的嘛?!」 「
Thumbnail
「你們這個計畫的投資和報酬差太多了!」一位爸爸在線上討論會議中,口氣有點氣憤地說。 「我爸不喜歡我來參加這個計畫!」一位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員對我說。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爸希望我找有錢賺的實習工作」。 一位家長在電話那頭說:「我的小孩跟我說是去參加那個像『救國團』什麼鬼的!跟同學一起去的嘛?!」 「
Thumbnail
如果說資本主義下的奴隸是為金錢而拼命工作,那麼升學主義下的奴隸,不是為了學科的分數,就是為了學習歷程的時數。 有一天,我帶著一箱一袋一梱的教學器材,計程車司機大哥好奇問我是在做什麼工作,我回答是培育青年成為文化大使。司機大哥有點年紀,不過是一位好奇好學的中年男子,他想知道年輕人為什麼報名參加這樣的培
Thumbnail
如果說資本主義下的奴隸是為金錢而拼命工作,那麼升學主義下的奴隸,不是為了學科的分數,就是為了學習歷程的時數。 有一天,我帶著一箱一袋一梱的教學器材,計程車司機大哥好奇問我是在做什麼工作,我回答是培育青年成為文化大使。司機大哥有點年紀,不過是一位好奇好學的中年男子,他想知道年輕人為什麼報名參加這樣的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